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6-1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杨光斌著第六章地方各级政府•第一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地位、产生和任期•第二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第三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和领导体制•第四节农村基层政权与基层民主第一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地位、产生和任期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变迁1979年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简称《地方组织法》)及1982年宪法对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及体制作了重大的改变,奠定了现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制架构的基础。《地方组织法》此后又在1982年、1986年、1995年、2004年经过四次修正,并在实践中得以实施,使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制日臻完善第一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地位、产生和任期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类型、产生和任期目前存在着四种类型的地方政府:一是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二是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三是城镇型地方政府。四是特殊型地方政府。第一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地位、产生和任期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地位及其与同级党委、人大的关系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整个国家行政机关系统中的地位来说,它们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贯彻执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指示、命令和决定。同时,又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接受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执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第二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基本职能的变化和改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作为承接中央行政体制,联结广大社会的中间环节,是国家整个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基础环节直接承担着组织、协调和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是我国行政体制中一个执行实施的行政层级同时也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决策职能。第二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职权及其特点地方各级党政受上级党委的领导,这决定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上述各项职权的基本特征。第一,派生性第二,区域性第三,法定性第四,强制性第二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使职权的原则和要求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也是依法行政的总原则和总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循上述六项基本要求坚持对人民负责,对人民制定的法律负责,自觉依据法律行使行政权,实现建设一个廉洁的、勤政的、务实的、高效的、诚信型、责任型、服务型地方政府和法治地方政府的目标。第三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和领导体制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从1979年开始,特别是1982年宪法实施之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由本行政区域的行政首长、部门首长组成。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情况,是以它们的行政管理事务繁简程度为根据的。第三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和领导体制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的设置原则:第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应当以职责的科学配置为基础,综合设置,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机构精简、权责一致,决策和执行相协调第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应当严格控制;第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具体工作由有关的行政机构承担;第四,行政机构之间对职责划分有异议的,应当主动协商解决。第三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和领导体制三、县乡关系及其问题当代中国县组织与乡镇组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县对乡镇领导的核心机制是县委对全县工作的政治领导和组织人事领导。第二,根据《地方组织法》,县长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第三,县政府和乡镇政府有直接的隶属关系第四节农村基层政权与基层民主一、农村基层政权结构的演变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基层组织的历史沿革如下:政社合一体制下的农村基层组织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结构第四节农村基层政权与基层民主二、村民自治的实践1.村民委员会的选举村民委员会是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2.村民自治与治理方式的变革村民会议制度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3.村民自治中的问题THANKYOU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杨光斌著第七章司法制度•第一节党的政法委员会•第二节人民法院•第三节人民检察院第一节党的政法委员会一、政法委的历史演变最初,政法委员会设在政府机构而不是党的机关。“文化大革命”以后,在加强法制建设时,中共中央于1980年决定成立政法委员会。1987年党的十三大决定对我国的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其核心是改革党政关系,实现党政分开。第一节党的政法委员会二、政法委的功能现在,各级政法委员会的实际运作过程十分复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地政法委现实运作方式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共同的有党内联席会议制度、执法检查监督制度、协管干部制度。第二节人民法院一、我国法院的沿革与组织体系设立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级法院,并设立军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水上运输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组织体系完备起来。第二节人民法院二、法院的职权司法审判权法律制定权司法行政权第二节人民法院三、法院的审判组织法院审判案件,必须通过一定的具体组织形式进行,这种代表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组织形式,就是审判组织。1.独任庭2.合议庭3.其他审判组织第三节人民检察院一、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与领导体制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是双重领导体制第三节人民检察院二、我国检察机关的机构设置1.我国检察机关的内部领导机构检察长是人民检察院的最高首长,对外代表人民检察院,属于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机构。2.我国检察机关的内部决策机构检察委员会是人民检察院的法定决策机构。3.我国检察机关的内部职能机构检察职能机构是按照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不同对象和分工设立的工作机构。第三节人民检察院三、检察机关的职权1.检察机关的一般法律监督职责检察机关的一般法律监督对象包括社会各阶层的公民、国家机关、社团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等一切从事法律规定的社会活动的公民和社会组织。2.刑事功能检察院的刑事功能主要包括侦查、提起公诉和抗诉。THANKYOU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杨光斌著第三部分政治关系与政治过程•第八章国家与社会关系:从全能主义到国家统合主义•第九章政治与市场的关系•第十章中央—地方关系•第十一章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第八章国家与社会关系:从全能主义到国家统合主义•第一节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第二节单位体制第一节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一、高度一体化的国家与社会(1949—1978年)1.国家对城市社会的渗透与控制20世纪50年代初期,党发动了一系列的政治活动,主要有“镇压反革命”、“城市民主改革”、“三反”“五反”等,以急风暴雨般的阶级斗争方式摧毁了盘踞在城市社会基层的旧的社会—政治势力。2.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渗透与控制从20世纪20年代末起,共产党就制定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在它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大部分的精力和工作集中在农村。第一节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一、高度一体化的国家与社会(1949—1978年)3.社会成员对国家的依附随着党—国家对社会资源全面垄断地位的确立,社会成员对党—国家的依附关系也最终形成。这种依附关系主要是通过以下四种制度实现的。(1)劳动就业制度(2)户籍制度(3)身份制度(4)单位制度第一节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一、高度一体化的国家与社会(1949—1978年)4.一体化结构的评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个时期内,共产党和新政权通过国家经济职能的极度扩展、国家对社会公域的渗透与控制以及社会成员对国家的依附最终确立了党—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模式。第一节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二、经济改革与国家—社会关系的重构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已远远超出其经济意义,而辐射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导致社会结构的重组。1.经济改革的影响1•首先,经济改革导致社会主体分化2•其次,改革促使社会结构分化3•最后,经济改革引起了剧烈的利益分化。第一节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二、经济改革与国家—社会关系的重构2.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构的基础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出现了“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活动空间”,在此基础上社会正在成为一个与政府并列的、相对独立的提供资源与机会的源泉。政治环境是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构的制度基础。(1)自由流动资源的形成。(2)自由活动空间的扩展。(3)制度基础。第一节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三、新兴民间组织1.民间组织的发展从1949年到1978年,社团发展的选择性很强,在全国性社团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等八大人民团体。2.民间组织的特点迅猛发展的中国民间组织具有如下特征:(1)民间组织的发展,有赖于自上(政府)而下的拉动和自下(民间)而上的推动。(2)民间组织是上下合力的结果,与政府关系密切,因而具有明显的官民两重性。(3)与官民两重性相联系,民间组织不够规范。(4)民间组织的中介性质。(5)民间组织正在走向成熟,民间化色彩不断加深。第一节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四、从全能主义到国家统合主义的国家—社会关系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社会关系是典型的全能主义式的,即国家权力不受法律和道德约束而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社会关系已经演变为国家统合主义式的。作为一种重新发现的理论,统合主义强调政府通过与相关利益者直接对话、谈判和协商来解决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统合主义关注利益的代表与协调,强调国家在其中的积极角色,并重视组织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主张适度的国家干预和政府与公民间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第二节单位体制一、单位的政治性质“单位”是中国社会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人们把自己所就业其中的社会组织或机构——工厂、商店、学校、医院、研究所、文化团体、党政机构等——统称为单位。撇开行政单位,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单位组织资源的公有制或国有制第二非独立性第三功能多元化第四单位组织之间的“行政式”差别第二节单位体制二、市场经济中的单位体制市场经济对单位体制造成的冲击有目共睹。首先,在城市社会中,人们不再单一地依赖单位而生存,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替代性资源,离开了国家的单位,还可以到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中工作,甚至还可以自己创业,新的社会分层已经出现。其次,单位体制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位组织的人、财、物的自主性扩大,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其内部都在进行趋向市场的改革,工作终身制制度正在被打破。最后,单位资源的来源发生了变化。在某种意义上单位由“行政人”变成了“经济人”。第二节单位体制三、单位组织的政治功能全面和一般性地描述单位组织的全能主义功能不是本书的任务,从政治关系上看,单位组织具有下列显著的政治功能:•1.行政管理1•2.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动员2•3.政治参与3THANKYOU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杨光斌著第三部分政治关系与政治过程•第八章国家与社会关系:从全能主义到国家统合主义•第九章政治与市场的关系•第十章中央—地方关系•第十一章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第九章政治与市场的关系•第一节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第二节政治经济过程中的利益集团问题第一节中央政府—行政机构与市场的关系一、中央政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国家代表的中央政府在改革开放中有两个基本考虑:一是社会和政治的稳定;二是在经济上通过市场经济提高效率进而实现社会产出和税收的最大化。没有社会和政治的稳定,经济改革就难以实行;而没有社会产出的最大化,例如改革开放之前的状况,就不能保证民众利益和国家安全,也就没有真正的社会和政治稳定。这两大因素决定了,中央政府要在保证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前提下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中央政府—行政机构与市场的关系一、中央政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市场经济制度纳入体现国家秩序的宪法之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建立保护市场经济的法律其二,放权让利其三,推动市场化的具体措施第一节中央政府—行政机构与市场的关系二、行政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机构是推行国家权力的功能部门,从这一意义上说,

1 / 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