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主讲:冯耀云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课程信息课程类型:校选修课学时:32学分:2选修人数:210人考核方式:期末论文上课时间:周一8、9、10节主要内容什么是社会问题如何研究社会问题腐败问题思想道德败坏问题婚姻家庭问题教育危机问题三农问题医疗问题房价问题人口问题失业问题贫困问题犯罪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弱势群体问题异常群体社会问题城市问题参考书目1.向德平主编.社会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文森特·帕里罗等.当代社会问题(第4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朱力.当代中国社会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第一章社会问题概述第一章社会问题概述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科学家的作用第三节社会问题的九大理论第四节研究未来的指导原则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问题一.关于社会问题研究的几点事实二.社会问题的特性三.社会问题的定义一.关于社会问题研究的几点事实•不断变化的定义•相互冲突的定义•矛盾的解决方法•“问题”的解决方法一.关于社会问题研究的几点事实•不断变化的定义流氓罪--性骚扰马燕秦陈冠希与木子美一.关于社会问题研究的几点事实•相互冲突的定义支持还是反对堕胎?一.关于社会问题研究的几点事实•矛盾的解决方法农安强迫流产案一.关于社会问题研究的几点事实•“问题”的解决方法卖淫与扫黄一.关于社会问题研究的几点事实•小结•界定社会问题和找到满意的解决办法都是极为困难的任务。•不同的价值观产生不同的解释以及解决办法。•社会问题复杂—解决的方法不仅要有良好的愿望,还需要更多的东西。二.社会问题的特性•损害性:对个人或社会造成的物质或精神损害。二.社会问题的特性•普遍性:无时不在无时不有。二.社会问题的特性•复杂性:产生、表现、关注及解决复杂。二.社会问题的特性•持续性:相互关联、从中获利及欲速不达。二.社会问题的特性•变异性:存在形式、范围和影响程度的变异性。三.社会问题的定义•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指出,社会问题也即公众的问题,即不是个人的困扰,而是社会中许多人遇到的公共麻烦。•“个人麻烦”(personaltroubles)发生在有限生活领域内,烦恼属于个人的私事,它是个人感到自己的利益或生存条件以及所持有的价值观念遭受威胁时所产生的,需要通过个人的行动加以解决。三.社会问题的定义•“公共问题”(publicproblem)却是涉及整个社会的问题,是属于大众的事,它超越了个人狭小的生活环境,与全体社会成员或大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密切相关,对社会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公共问题”往往是社会结构失调、行为规范失范和社会运行失控引起的。它的产生并不是少数人的责任,它的解决也要通过社会。三.社会问题的定义•乔思·谢波德、哈文·沃斯: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社会上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不理想、不可取,因而需要社会给予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善的那些社会情况。•孙本文:就是社会全体或一部分人的共同生活或进步发生障碍的问题。•郑杭生:广义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相关的问题;狭义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三.社会问题的定义•朱力:是影响社会成员健康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向德平: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你认为呢?第二节社会科学家的作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观察•理论的重要性第二节社会科学家的作用•研究思路•1.假说可以得自归纳或演绎•2.假说必须以经验主义参照系•3.假说的概念要表述清楚,尽量可操作的定义•4.假说的条件予以说明,并且是可重复的第二节社会科学家的作用•研究观察•1.实地研究----定性研究•2.调查研究----定量研究•3.实验法----定量研究•4.文献法----定量/定性研究科学环第二节社会科学家的作用•理论的重要性•1.描述•2.解释•3.预测•1951年4月3日,第8集團軍軍長李奇微(右四)陪同麥克阿瑟將軍(右二),在三八線以南15英裡月夜攻势礼拜攻势第三节社会问题的九大理论一、社会病态论二、生物社会论三、社会解组论四、文化失调论五、亚文化论六、价值冲突论七、群体冲突论八、偏差行为论九、标签理论一、社会病态论•社会病态论主要受到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HSpencer)的社会有机体论的影响。•其一,社会问题是违背社会道德期望的现象,或者社会本身就是不道德的社会。一、社会病态论•其二,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不道德的社会制造了不道德的人”•其三,关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早期社会病态论者多半侧重于从社会道德的重整以及个人品德的陶冶方面来解决社会问题。优生优育教化社会二、生物社会论•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社会问题的成因,集中探讨具有某种生理特征与犯罪的关系。•体质论•染色体论•体质论•1.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提出“天生犯罪的人”。•2.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胡顿研究体型与越轨的关系。•3.美国学者格卢克研究青少年犯罪与体格的关系。•染色体论•1.正常女性染色体XX•2.正常男性染色体XY•3.个别一些男性染色体XYY,多了一个Y染色体。这群男性的攻击性强,犯罪率高。•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越轨行为的生理原因。二、生物社会论•其一,强调人的自然的、生物的和机体方面的因素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强调人的先天生理因素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其二,社会问题即由一些人先天生理因素所导致的某些行为现象。•评价•1.将社会问题原因的解释归结为人的先天的生理因素,并未得到广泛的证实和认同。•2.单纯从个人层面来解释社会问题,忽视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发条橙安东尼·伯吉斯(英)三、社会解组论•其一,社会解组就是传统秩序的解体,也就是说社会生活“规矩乱了”。•失范•文化冲突•制度失效(同性恋结婚)三、社会解组论•其二,社会问题源于社会解组,而社会解组的原因在于社会缺乏规范。•其三,社会解组论认为,解决社会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尽快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四、文化失调论•奥格本在1923年出版的《社会变迁》一书中首先使用这个概念,用来指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由于变迁速度不同所发生的脱节现象。四、文化失调论•文化失调理论认为•其一,社会问题就是文化失调的问题,是文化变迁中由于文化的各部分变化的速度不一致而产生的文化失调现象。•其二,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速度不一致的社会文化变迁。五、亚文化论•亚文化论认为,社会问题的实质是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冲突问题。•当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发生大的矛盾和冲突即产生社会问题,或社会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矛盾和冲突即是社会问题。•米勒认为,在美国,下层阶级亚文化的价值观有六个方面:•敌视上层•主张强硬•赞赏精明•寻求刺激•宿命论•主张自由自主贫困文化•奥斯卡·刘易斯研究贫困文化:•《五个家庭:墨西哥贫穷文化案例研究》《桑切斯的孩子们》穷人与富人回家过年•1、穷的女人:在回家的时候,女人会教孩子见到长辈就要说:“恭喜发财!”潜意识里就是用孩子那张嫩脸换取可怜的压岁钱,长此以往,孩子被灌输的全是乞讨的心态!2、富的女人:每次回家之前告诫孩子:“宝贝,回家之后不许要长辈的压岁钱哦,因为我们家只负责拍红包的,回来妈妈双倍补偿你!”长此以往,孩子骨子里的都是贵族的气质!•3、穷的男人:过年过节回家就做两件事情,喝酒喝到天昏地暗,打牌打到没日没夜。•4、富的男人:回家就去拜访村里的老人,请需要感恩的人吃饭,给小孩子派的一定是小红包,给老人派的一定是大红包,孩子的压岁钱都会被父母收走,给孩子过多的压岁钱,就是在纵容他们继续贫穷!老人的红包年轻人收不走,老人颤抖着双手感恩涕零:“大好人啊,我的儿女都没有给我这么多的。”你走了他们还天天帮你求菩萨保佑,保佑你身体健康财源滚滚,福报多了,你想不发财都难!•5、穷人回家,只是一膀子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年年如此•6、富人回家,例行开家族会议,家族会议内容包括:年度总结和来年的规划情感规划个人成长计划这样的家族,只会越来越兴旺!•7、穷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相互询问彼此在哪里工作,每个月多少工资,今年存了多少钱;赚得多的就要请吃饭喝酒或者K歌之类的,于是,大家就开始装穷比穷,结果真的越来越穷!•8、富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相互询问一下彼此还欠银行多少钱,A说欠10个亿,B说欠15个亿,C说欠50个亿,有人就会说:“哎呀你们怎么欠那么少啊,我欠120个亿啦,是不是那个关键节点没有经营好啊,要不要帮帮忙?”•9、穷人在家打牌从年二十八打初八初九,甚至是元宵,到实在凑不齐脚了才恋恋不舍回城。•10、富人在家一般不会呆太久,回城后就去给各个领导拜年,然后约了一起去打打高尔夫,再聊聊来年准备拿下哪一个盘,控股哪一家公司,收购哪一家企业等等。•11、何为富人?净资产在一千万以上的才算有钱人,一个亿以上的叫做富翁,十个亿以上的叫做富豪,一百个亿以上并且能够传承三代的才叫做有贵族血统!•12、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而西方的贵族却能够传承三百年兴盛不息!因为中国人缺乏:家族文化,家族信仰,家族传承!六、价值冲突论•其一,社会问题即是某些群体之间的价值不能相容共存的社会状况。•其二,当代社会是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冲突是社会的常态。六、价值冲突论•其三,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价值或兴趣上的冲突。•其四,价值冲突论主张以三种方式来解决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和价值的分裂状况,即交涉、达成协议和使用权力。六、价值冲突论•价值---利益----冲突七、群体冲突论•冲突理论从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不平等角度考察社会问题,认为社会问题是和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只要社会上存在着利益冲突,就会有社会问题存在。八、偏差行为论•主要代表为罗伯特·默顿(RobertKMerton)。偏差行为论认为,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偏差行为并非完全是价值冲突的结果,也不是由社会解组造成的,而是社会为其成员所提供的达到其个人目标的机会不均等的结果。•第二,偏差行为虽受社会解组的影响,但根本上是不恰当的社会化的结果。九、标签理论•标签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社会问题是社会的主观定义,即人们对某些人、某些行为、某些现象所作的主观性社会反应。•标签理论认为,统治集团出于统治的需要,将某些标准和规范强加到其他群体身上,把一些行为贴上了异常和偏差的标签,社会问题就这样被人为地制造出来。•人终其一生都会不断发生大大小小的偏差行为,这是正常的现象,大多仍然能够保有良好的行为分寸。•不过一旦原始偏差行为被施以某种社会控制(尤其是正式的社会制裁,例如刑罚),行为人立刻就得到旁人施加的某种标签。•行为人被贴上社会减等标签后,遭遇到社会所施加的强大压力,终于使行为人本身也开始发生自我概念的认同转变,使自己的行为更符合标签的描述,成为一个严重的犯罪者。第四节研究未来的指导原则•我们不能总是预测未来,但确实能创造未来•你不知道的东西会伤害你:潜在后果•学会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做自己的专家,•检查想当然的想法•利用设想审视未来的各种可能本章要点•1什么是社会问题•2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复杂性、持久性、变异性等特征。•3如何研究社会问题•4.有关社会问题的理论主要有社会病态论、生物社会论、社会解组论、文化失调论、亚文化论、价值冲突论、群体冲突论、偏差行为论、标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