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xxx[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立德树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既有高度的道德素养,又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真实本领。[关键词]教育;立德树人[作者简介]xxx,学生,广东河源。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项根本任务,绝非一日之功,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追求不懈的目标。一、立德树人的重大意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一)立德树人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发展和升华。“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任务,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这就充分彰显和肯定了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发掘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人本主义教育。这是对传统教育把教育对象仅仅被当作传承文化知识的载体错误观点的颠覆,是对应试教育的质疑,是我党对教育本质的进一步认识、总结、提炼和升华的结果。(二)立德树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在教育中的重要体现。“立德树人”就其本来含义和使用范围而言,讲的是教育领域中德育与智育的关系,是指在学校教育中要坚持“育人为本”,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地位。我2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为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不但需要有伟大的科学理论作指导,而且还需要有伟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之相配合,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众;认为革命事业是群众的事业,革命任务的实现是同党的理论成熟程度和广大干部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掌握的程度直接相关的。上述这些思想的提出和坚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历史活动的显著特点和优良传统。正因为如此,可以说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立德树人”指导方针的提出,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规律和我们党一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为根本依据的,是在教育领域中坚持和尊重这些历史经验、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优良传统的体现。(三)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我国教育历来重视做人的教育,特别强调人的道德主体精神的弘扬,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礼记·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并且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认为教育就在于格物致知。这就是要培养年轻一代具有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的高贵品质,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有高度的责任感。二、教育要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因“立德树人”的思想由来已久,“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中的这段话说明我们的先贤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立德树人”也几乎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一)立德树人是时代的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文化多元,各种思想交相融合和冲突。青少年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复杂环境的挑战。教育要积极应对这种挑战,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优化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二)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现实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陈旧,重智育轻德育、体育和美育,重考试分数轻能力培养,片面追求升学率;培养方式落后,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缺乏有机衔接,教学重课堂轻实践,重统一轻个性,综合育人效果发挥得不足;教育评价、考试、招生制度滞后于教育教学改革;社会舆情缺乏统一认识,缺乏育人的合力。因此,需要端正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三、立德树人的落实策略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育以人为本,统筹各种教育资源,协同努力。立德树人需要利用社会的一切资源,包括家长的资源、社区的资源、社会各种文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形成教育合力。(一)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德为才之帅。”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当今我国正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德育为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德育格局要从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坚持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怀和帮助。认真发掘学科中所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与涵育。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为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围。要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把学生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发展层次。(三)课程改革课程是教育的基础,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有必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细化到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中,认真修订课程标准。学校不能把课程分为主科和副科,每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科教学不是贴德育的标签,而是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文化内涵、育人因素,各科教学互相配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课程改革需要与儿童青少年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在课程改革中统筹各个学段,使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要特别注意各学段年龄的不同特点,循序渐进。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这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4立德树人的效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以解决。总的来说,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参考文献[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09。[2]顾明远.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中国教育报,2013.12.06。[3]顾明远.教育该如何立德树人人民网-人民日报.2014.05.22。[4]张烁.立德树人是根本人民日报,2012.11.30。[5]张力.纵论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动态》(双月刊),2012年第6期。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