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当代文学必备重点你要是不背就输了新时期的文学史的开端是以“四人帮”的粉碎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标志的。1.伤痕文学: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对革命现实主义陈规的冲击,是长期郁结情感的宣泄,文学粗糙、稚嫩。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先河之作。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张贤亮《绿化树》等。3.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4.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5.先锋小说: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叶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马原、等人的崛起可以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稍晚于他们也被人们看作是先锋小说家的有格非、余华等人。到90年代初,当初被人们看作是先锋的作家们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这标志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锋文学思潮的终结。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与生存探索这三个层次上的推进,对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大。6.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强化自我意识寻求自我价值,追求心灵自由,写意,突出主体意识,有公民使命感;在艺术品格上,朦胧之美,意象的聚集与分散,间接地暗示,不凡的联想,扑朔迷离,抽象多义。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7.新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8.新历史小说: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9.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10.知青小说:指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作品。或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或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等等。知青”出身的作家们对知青生活的缅怀、对农民问题的独到探讨、对人生真谛的求索,使知青小说成为新时期小说中最凝重、最奇特的组成部分。代表作家有王安忆、张承志、史铁生、等,代表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代表作品:张承志《绿夜》(象征着发现“美丽瞬间”)、《黑骏马》(象征着“永远的缺憾”)《北方的河》(象征着人生的理想境界)、《黄泥小屋》(象征着“人的念想”)、《金牧场》(象征着“人类的理想”)、《心灵史》等。11.第四次文代会: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是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对大会的祝辞,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关文艺的新的观念原则。《祝辞》指出:“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对文艺的“行政命令必须废止”,作家“写什么和怎样写”,“不要横加干涉。”这对新时期文学在恢复期里大步走向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新时期文学在复苏期的发展态势,是与这一阶段里一系列文艺观念的基本问题和创作中具有倾向性问题的热烈争鸣连在一起的。这些争鸣活动,既是理论界对新的创作成果的及时评价,又是对新时期文学发展历史的归纳、总结和升华,真实地记录了文艺观念拨乱反正的历程。12.“七月”派:“七月”派诗人曾卓、牛汉、绿原等人这一时期的创作,则强化了生命意识,在其名诗《悬崖边的树》、《半棵树》、《重读圣经》等作品中,他们超越了自己40年代的作品中的强烈的社会功利意识,而思考在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曾卓的《悬崖边的树》与牛汉的《半棵树》显示出处于逆境中的生命的不屈的意志。13.“崛起的一代”:“崛起的一代”主要指70年代末期以后涌现的年龄在20岁至40岁之间的青年诗人。具体包括:①延续五六十年代诗歌主流传统的诗人,如雷抒雁、张学梦、叶延滨、杨牧等;②在文革中成长的具有反叛和变革意味的朦胧诗人,如食指、北岛、舒婷、顾城等;③80年代以后出现的更年轻的诗人,如海子、骆一禾、西川等。14.归来的诗人:70年代末逐步深入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诗歌主题从大悲大喜的歌颂、怀念和控诉,转向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感受与思考。最初在诗坛上主要还是50年代、60年代活跃的诗人,贺敬之、严辰、李瑛、邹荻帆、严阵、顾工、雁翼都曾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作品,他们的诗基本上是50年代、60年代诗的延续,只是诗中的政治内容、政治观点有了变化。随着一批批冤、假、错案的平反,诗坛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归来”诗人群。他们包括“七月”派诗人鲁黎、绿原、牛汉、曾卓、冀方、卢甸、彭燕郊、罗洛等,在“反右派”斗争中被处置的诗人艾青、公木、吕剑、唐祈、唐湜、苏金伞、公刘、邵燕祥、流沙河、胡昭、梁南、昌耀、孙静轩„„,也包括于50年代退出诗坛的九叶诗人。15.反思文学与伤痕小说的区别: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属于一个较高层次。反思文学融入了理性批判精神,不再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在表现题材上也比伤痕文学大大地丰富了。在艺术手法上,除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外,还根据内容的需要,用了意识流、蒙太奇、荒诞、多视角的手法。伤痕小说是反思小说的源头,反思小说是伤痕小说的深化。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作者作品作品内容备注类属刘心武《班主任》对谢慧敏性格的批评。谢慧敏性格:她身上显示出了“四人帮”在人的思想和心理素质方面造成的恶果。良好的品质和荒谬的思想在她身上紧密结合,形成了她独特又具有普遍意义的性格。“伤痕文学”王蒙“东方意识流”:1.富有鲜明的反思意味2.追求题材的多样性和手法的多样性3.充满诗情画意“反思小说”《活动变人形》倪吾诚人格扭曲、理想毁灭静珍:封建礼教的牺牲者、自虐者干预生活、反思历史走向文化批判高晓声《陈奂生上城出国记》陈奂生善良正直勤劳,“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农民自身的弱点张贤亮《唯物论者的启示录》主人公:章永璘对人生主题的思考。对“左”的批判,对哲学的思辨“引起人哲理性的思考”“给人以美的享受”对“缺陷美”的发掘内心美、边疆美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乔光仆雷厉风行、果敢善断的改革家形象,但又孤独,说明改革道路曲折。工业题材小说“开拓者家族”风格粗犷改革小说路遥《人生》高加林、刘巧珍的恋爱悲剧;知识青年的无奈人道主义《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孙少安两兄弟,自强不息,不断抗争封建保守革命现实主义、思想单一史铁生《命若琴弦》《务虚笔记》自叙的写实到寓言性的虚写,对人生之谜的探究叙述随意自由、寓言色彩更加鲜明,结构更富有组合性,直接呈现心理。知青作家王安忆《长恨歌》王琦瑶与上海城的轮回沉浮,这座城的改变,描绘了半个多世纪上海的风云变幻和历史沧桑自省意识,独特多样的风格,从简单朴素到绮丽夸张,从细节出发,但是难免琐碎、散漫《雨,沙沙沙》纯真少女雯雯对真实人生的向往和忧思《启蒙时代》主要描写男性,大量的修辞和演讲辩论,关心人的精神性诉求张承志《金牧场》情感抒发到信仰追求草原系列和黄土高原系列的结合草原——母亲强烈的对抗性冲突崇高壮美的风格,美文《黑骏马》白音宝力格——索米娅——奶奶(坚忍不拔的生命毅力和宽广如草原的胸怀,隐含着对现代人脆弱、偏狭和自私品格的针砭与批判。)黄土高原系列:寻找精神之父汪曾祺小说创作特点:1)书写生命“内在的欢乐”2)“风俗画”小说3)“散文化”小说4)语言的艺术化:开创了新时期小说散文化的先河,注重气氛市井小说贾平凹《满月儿》朴素清新借用作家长处,把握和描写社会生活和小农心态,注意特定历史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感悟,朴素空灵自由,但有时候过于粗鄙乡村小说《商州实录》散点透视法《浮躁》对当代社会的思索和改革的问题《废都》失去了精神支柱,当代文化人的世纪末情绪,“动物哲学家”——奶牛,对性的描写《秦腔》以张引生这个疯子之口,反映当代中国的现状,传统与现实的关系莫言《红高粱》“寻根之作”,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反映人生存的悲剧意义《檀香刑》讲述赵甲、钱丁,孙丙三个家庭的故事,乡村原生的生活状态,刑罚文化,刽子手哲学,夸张,民间性陈忠实《白鹿原》“一个民族的历史画卷”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鹿三,发觉民族文化和儒家道德人格,写出儒家文化没落韩少功1.理性色彩2.乡野文化3.艺术探索寻根小说阿城《棋王》王一生“棋呆子”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以超越世俗生活;从山野村民那里找寻人生真谛以摆脱内心的混乱。对禅宗传统文化的挖掘.对传统文化的赞美,多用动词,少数作品过于雕琢马原先锋小说实践性和反叛性,虚假叙述的真实。元小说惯用方式:作者直接在读者面前露面,本人叙述者叙述对象三者一体,小说从隐蔽状态走向裸露状态,企图让读者参与,打碎场景,造成读者心理落差,故意破坏故事逻辑余华《许三观卖血记》“重复叙述”,表现人物内心的挣扎,生命的回归“逃离”传统写作方式,对客观真实的怀疑,虚假和真实的错乱,死亡叙述‘寓言化方式’,,对人道主义的怀疑先锋小说《兄弟》对心理描写的遗弃,对叙述节奏的重视,幽默,写作和命运的重叠关系,集体性压抑格非注重故事,小说技法纯熟,“感觉上的真实”,对记忆的复杂内容,利用时间和悬念拆解故事性,神秘性,对古文的借鉴:1.大量的用典与引文2.对人物命名3.叙述语言的古典化和精致化,中国哲学意识方芳《风景》描述了人民麻木辛苦的生存状态,恶劣的生存环境,卑劣的人物性格,消解了家庭的温馨,借小八子的亡灵展开描述批判小说,荒诞内核新写实小说池莉《生活秀》来双扬的乐观向上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城市人生,世俗化,地方色彩,真实描绘现实。刘震云《一地鸡毛》生活琐事,“官场腐败”鸡毛蒜皮的小事。“故乡”题材的小说没有温情只有客观冷峻和调侃戏虐。政治批判和文化批判新历史小说苏童《1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