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十七年文学思潮第一次文代会1、这次会议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学体制,第一次文代会建立起来的由各种团体所组成的文艺体制一直延续至今。2、它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开端,以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为代表的延安文学方向被确立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局限性:(1)第一次文代会“团结的局面”虽然很“宽广”,但也有突出的排异性。(2)即使是在文学体制的内部,也有着相当明显的等级关系。《武训传》的讨论:1951年开展批判,新中国成立后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艺术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危害:1、将思想问题、学术问题、文艺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进行上纲上线的群众性政治批判,给当代文艺运动和文艺创作带来了深远的消极影响。2、对文艺的主题简单化、绝对化理解,忽视了文艺作为精神产品的复杂性。《红楼梦》事件(1954年)人物:俞平伯、李希凡和蓝翎特点:1、批判资产阶级主观唯心论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2、具有扩大化、无限化的特点,远远超出了学术范畴。3、“彻底清算胡适流毒”,才是这场批判事件的真正目的。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胡风突出的理论是“主观战斗精神”和“精神奴役创伤说”,主张创作方法大于世界观,属于主观型现实主义。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大影响危害:1.败坏了学术风气,扼杀了文学精神。2.在这些批判中,低下的人身攻击、粗鄙的信口谩骂开始大量出现,其批判文章直如泼妇骂街。此种话语方式此后形成风气,在“文革”中则严重影响了“红卫兵”一代。第二章十七年小说《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写于1949年秋,短篇小说,发表于1950年的《人民文学》上。小说共分5节,每节都有一句话的开篇语。丈夫李克,妻子张英。小说中“张同志”也就是“我的妻”,是一个崭新的形象,具有较强的典型意义。“我们是来改造城市的;还是让城市来改造我们”作者不仅写了“根正苗红”、“苦大仇深”、负有改造城市重任的“革命者”被城市微妙地改造,而且还是以赞赏的语调写了被改造。1.《我们夫妇之间》是建国后第一篇受到批评的小说。2.《我们夫妇之间》是当代中国最早触及城市生活和城市问题的小说。3.批判1、狭隘的阶级论观点。2、对城市文明的不认同甚至抵制的思维模式。3、将文艺问题抬升到政治问题,忽略了文艺自身的问题路翎《洼地上的“战役”》路翎,原名徐嗣兴,以抗美援朝为背景,写于1953年的11月5日。人物:战士王应洪:典型地代表了志愿军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王应洪的感情纠葛:汇报给班长(非法性)---坚决拒绝(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惊慌的甜蜜的”。是两个普通的年轻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梦境真实地反映这个年轻战士的内心世界。班长王顺:具有浓厚的人性光彩,更加呵护这场注定是悲剧的爱情,对于战争的反思是十分超越的,具有“悲悯”气息。冲突:主要在于对“志愿军”战士精神境界的表现上,批评者认为“作者歪曲了士兵们的真实的精神和神圣的责任感”特色:1.作者在革命战争“宏大叙事”间隙,花很大的笔力去关注个人的命运。2.展现出人性的真实。杨沫《青春之歌》《青春之歌》以杨沫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原型,展示了青年知识女性林道静背弃自己所生长的家庭,走上革命道路的全过程。知识分子“成长小说”。特色:1.身体成长和思想成长、个人情感和革命主题的融合。2.林道静是作品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也是整个当代文学中内涵比较真实、细腻的知识分子女性形象。3.《青春之歌》修改现象:(1)增加了林道静在农村生活的七章,描写了她与几个长工的交往。(2)增加了有关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章节,让林道静进入北大,去参与领导学生运动。(3)对原版中一些被认为不符合革命者要求的生活细节作了删改。4.评价:对《青春之歌》的修改,文学史界一直有所讨论,而且存在着完全不同的看法。巨大的政治压力,往往导致作家艺术个性的消失,最后走向毁灭性的自我否定。茹志鹃《百合花》将英雄当成普通人来写。“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第三章十七年诗歌十七年诗歌概况文学特点1、“大众化”郭沫若的《新华颂》2、“颂歌”成为普遍范式,影响最大的类型当数政治抒情诗。胡风《时间开始了》五个乐章:《欢乐颂》《光荣颂》《青春曲》《安魂曲》《又一个欢乐颂》郭小川创作介绍作品介绍1.“楼梯体”的政治鼓动诗。表现个人情感的抒情诗。2.四篇叙事诗,包括《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有时被称为“爱情三部曲”),《一个和八个》。3.《团泊洼的秋天》(1975)诗歌特点1、贴近现实政治运动,重视诗歌形式的创造和革新。2、他以诗人——战士的眼光来观察现实,他在诗歌中首先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战斗者形象,其次才是一个热情洋溢的诗人。3、他是个“自觉诗人”,能够从“反政治化”的角度对世界、人生进行思考与体验。闻捷的诗歌创作原名赵文节作品介绍1、抒情诗集《天山牧歌》2、《复仇的火焰》被称为“诗体小说”,充分体现了闻捷诗人兼具小说家的艺术才华。创作特点1、清新自然、纯朴真挚的抒情风格。2、注重对热烈、美好、活泼的青年男女爱情的描写。3、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老舍《茶馆》简介:1、“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2、《茶馆》三幕分别选取三个社会时期:“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代艺术特色:1、避开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描绘,只是描述这些历史事件在民间的反响。2、语言直接来自北京普通人民的生活,是“活的语言”。3、最独到的地方:剧本以“人物带动故事”,“主要人物由壮到老,贯串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同时,人物的故事、命运又暗示着时代的发展。第三章文革文学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在整个“文革”中,“三突出”不仅是创作的根本原则,也是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样板戏1、8个样板戏:《红灯记》、《白毛女》、《海港》、《龙江颂》、《红色娘子军》、《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2、特点:(1)在形式和内容上被赋予严格的规范性;(2)在公开的层面上,样板戏成为了文革时期精神生活的象征。(3)“样板戏”中的斗争模式、话语方式潜在地影响了中国社会文化红卫兵诗歌1、大量运用排比,表达流行的政治理念。2、将自己描述成无所畏惧的战士,同时将“阶级敌人”妖魔化,公开鼓吹“文革”暴行。潜流文学(地下文学)一、诗歌“白洋淀诗人群”1969—1976年,一批由北京赴河北水乡白洋淀插队的知青构成的诗歌创作群体;主要成员有芒克、多多等。还包括一部分文学青年,如北岛、陈凯歌等人,他们虽未到白洋淀插队,但常赴白洋淀交流思想感情、以诗会友。后者也是广义上的“白洋淀诗人群”成员。1、食指的创作(原名郭路生。)“文革中新诗潮诗歌的第一人”代表作《相信未来》《这是凌晨四点零八分的北京》2、黄翔(1)被称为“文革”中最早觉醒的青年代表。(2)代表作:《野兽》二、手抄本小说(1)概念:是“文革”时期特有的文学类别,是与“主流文学”相疏离甚至对立的文学样式。一般先由某人匿名写作,然后由喜好它的人抄写传阅,传抄过程中抄写人有时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好恶加工或修改。(2)三个类型以启蒙主义为精神特征、娱乐猎奇类、性生理性心理探秘类代表作:《第二次握手》第一作者张扬,原名张尊宽,河南长葛人。独特之处:(1)主人公不再是“无产阶级英雄人物”,而是高级知识分子形象。(2)是以爱情悲剧作为作品的情节主线。第五章新时期小说一、新时期小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90年代)二、伤痕文学:1.文本内容大多为文革苦难的集体言说或者呼吁疗治创伤,起到宣泄功能。2.价值与局限性:伤痕文学作为“第一声真实的呐喊”,出现了久违的悲剧精神,开始注重对普通人的刻画,但是对文革的否定不够深刻,艺术成就不高,其悲剧精神也具有表层性的特点。3.代表作:刘心武的《班主任》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作品价值在于知识者以自我的知识身份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赞颂,演绎了中断以久的现代性启蒙主题/对文化知识的肯定、对民族精神危机的忧患,以及对造成这一精神危机的极左愚民政策的批判,在相当程度上疏离“文革”文学颂歌主题、满足当时社会期待。,缺憾在于艺术形式上依旧是对文革文学的沿袭,存在创作性的误解。卢新华的《伤痕》伤痕文学因此得名。讲述了王晓华母女的生离死别和她与小苏爱情生活悲欢离合。有力地控诉了“四人帮”对老干部和年轻一代的迫害,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干部和人民在“四人帮”统治下的苦难;讲述苦难记忆至此成为了新时期文学的一种潮流。三、反思文学:1、价值与局限: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主题更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但是对苦难的认知制约了对人性的想象方式(落难、发配、拯救、归来),同时也缺乏内省精神(个体始终没有把自己看成罪恶与劫难的一部分)。2、代表作:“归来者作家群’之一的张贤亮的《绿化树》(最早写出饥饿,注重描写事物的制作,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中国社会公认价值标准,同时有易谈话个人受难史,整体气氛昂扬。在这部作品里也出现了自我反省、赎罪与忏悔,体现了”我也有罪“的认知。)路遥《人生》(主要人物高加林向往城市生活,象征着传统乡村生活的决裂,与命运绝望的抗争,在爱情中的不对等;通过城乡生活的差异,突出他是城乡文化交错地带的一个)《平凡的世界》(“作家的劳动绝不仅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表现了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孙少平、孙少安兄弟的奋斗史表现了作家的思辨过程。)四、改革文学:1、价值与局限:改革文学侧重反应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难那极其导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是新时期文学中最早“回到当下“的创作;但是它将现实简单化、表面化、观念化,将其表现为一种二元对立模式,通常将改革的成功系于某个铁腕人物身上,强化人格极权。2、代表作:题材分为农村和城市,农村题材主要与土地有关,代表作有高晓生的“陈奂生系列“,城市题材主要与工业改革有关,代表作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乔厂长体现了一种主角精神、进取精神,处理个人感情的方式也极具代表性)五、寻根文学:1、价值:寻根文学作为1985年前后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潮流,其创作力求扎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探询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层内蕴。2、代表作: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莫言《红高粱系列》、汪曾祺《受戒》(我的作品的内在的情绪是欢乐的……一个作家,有责任给予人们一分快乐)六、先锋小说:1、价值: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的创作,因其在小说艺术形式上的极端实验性质被称为“先锋小说”。它打破了革命现实主义的禁锢,实现了文学的多样性;创造了“有意味的形式”,将文学变为一种语言游戏。2、代表作:王朔:爱情悲剧:《空中小姐》(爱情悲剧)《动物凶猛》(艺术写实的回归)《顽主》(痞子文学,用调侃和以俗戏雅的语言风格塑造的顽主形象体现了:1、对主流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的背叛;2、极端自我主义的扩张;3、放达享乐和苦闷焦灼的情感特征。显示了游民意识、等级意识、反智主义。)余华《活着》(被称为屠夫作家,标志着余华小说的转型,展现福贵的生活哲学)第七章朦胧诗“朦胧诗”来源: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三个崛起”(1)北京大学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2)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3)吉林大学中文系学生徐敬亚《崛起的诗群》2、发展过程“朦胧诗”崛起的时间,一般被界定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今天》创刊于1978年12月23日,由北岛、芒克等主办。3、争论(1)论争焦点:“懂”与“不懂”(2)“朦胧诗”与1949年后所流行的诗歌标准有明显的差异。4、代表诗人介绍:北岛,原名赵振开。代表作《回答》舒婷,原名龚佩瑜。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最早引起人们注视的是她的《致橡树》“爱”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创造了“美丽的忧伤”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童话诗人”的代表性自白,展示了诗人对于天真幻境的无限迷恋,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