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工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及对策建议摘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临沧市围绕新一轮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实施,全面组织实施好六大工程,即: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产品开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引等六大工程,大力推进工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关键词:工业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一、临沧市基本情况临沧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澜沧江与怒江之间,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北回归线横贯南部。全市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达290.791公里,有孟定清水河一类口岸和南伞、永和两个二类口岸。200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沧地区设立地级临沧市,辖7县1区,总人口248万人。市内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6万,占总人口的40.4%,其中:佤族人口24.5万,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60%。临沧资源富集,民族风情独特浓郁,开放前沿优势明显,享有“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佤文化荟-1-萃之地”的美誉,是亚洲独具特色的水电基地、云南重要的蔗糖和酒业生产基地、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近年来,临沧市委、市政府以“生态立市,绿色崛起”为发展理念,以“世界佤乡、天下茶尊,恒春之都、大美临沧”为品牌定位,以“构筑生态高地、壮大绿色产业、成就大美临沧”为目标,全力打造“微笑之城、创业之城、森林之城、洁净之城”四城一体的美丽边城,建设天地人高度和谐的大美临沧。国务院批准设立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国家有关单位批准临沧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临沧被授予“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恒春之都”、“中国红茶之都”荣誉称号,入选了亚太环境保护协会、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等机构联合评价发布的“2013中国十大避寒旅游城市”、“2014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是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的永久举办地。二、临沧市科技创新支撑工业发展取得的成效(一)工业经济长足发展一是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2014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增速排名全省第三,比全省平均增速高7.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1.4%。二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10年的32.9:35.1:32调整为30.7:42.7:26.6,工业比重逐步增加。三是蔗糖产业、矿-2-电产业、酒及饮料、制茶、林纸、畜产品加工、核桃、食用油、生物制药等传统骨干产业逐步做强。四是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增长,全社会研发(R&D)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0.31%,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0.87%。五是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六是节能减排强势推进,利用蔗渣生产纸浆、木糖、活性炭,利用糖蜜生产酒精、药用酵母和麦角固醇,利用酒精废醪液生产液态、固态有机肥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取得较大突破。科技创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十一五”以来,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大力推进科教兴临、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集聚创新资源,构建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临沧建设,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为促进全市工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通过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力度,在新材料、生物及医药、能源、农特产品深加工、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在锗系列产品开发关键技术、蔗糖循环经济综合开发及蔗渣纸浆清洁技术-3-集成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开发出高效太阳能电池用锗单晶及晶片、滇红高香型名优茶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加强了余热发电、污水处理、废物资源化利用等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组织开展了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推动了鑫圆锗业在中小企业板的成功上市。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一是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大幅增加。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0余项;累计申请专利492件,授权302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达6户;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认定达12户,其中获得“云南省创新型企业”命名4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达55户;省级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认定达22户;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认定达18个;省级优质种业基地认定达12个;云南省重点新产品认定达3个;共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8人。二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市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云南省第一家州市级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成国家锗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是全省四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之一。天鸿高岭土公司与武汉地质大学合作成为国家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基地;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茶科所合作建立了云南勐库有机茶研究院,并与联合国粮农组-4-织、国际有机茶运动联盟、商品共同基金和中国茶科所合作建立了“有机茶生产发展与贸易”示范基地;沧源碧丽源茶业公司近2万亩有机茶园通过了国际雨林认证。三是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围绕培育锗红外光学产业和锗光伏产业,在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了“太阳能电池用锗单晶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晶片开发”和“超高纯锗单晶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发”、“新型汽车红外夜视仪研发”、“新型太阳电池中试及前沿技术”等项目,研发出高纯二氧化锗、有机锗、区熔锗、红外锗单晶、红外光学锗元器件、太阳能锗单晶及晶片、超高纯锗单晶,正在开发光纤四氯化锗、车载夜视仪、砷化镓单晶等产品,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被省科技厅称为贫困地区崛起的高新技术企业。围绕高岭土产业化开发,在云南天鸿高岭矿业公司实施了“高岭土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集成应用”项目,完成玻纤用高岭土、电缆用高岭土、橡胶填充及涂料用高岭土、4A分子筛等系列高岭土配方设计,成功掌握了高岭土产业化开发关键集成技术和工艺控制体系,云南天鸿高岭矿业有限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围绕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在云南滇红集团公司实施“滇红茶加工工艺技术创新及品牌建设”项目,开发出金丝红茶和滇红经典58新产品;在临沧佳源食品公司实施“茶产品加工工艺技术创新及品牌建设示范”、“日处理50吨油菜籽技-5-术创新”项目,采用先进工艺,使油粕中的残油降到0.8%,比传统工艺增加出油达7.2%,开发出“茗木缘”茶籽油、“优顺”孕产妇专用茶籽油及茶籽油“铂金VE”胶囊系列产品,取得多项技术成果,临沧佳源食品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蔗糖产业上实施“蔗糖循环经济综合开发”及“蔗渣纸浆清洁技术集成开发应用”等项目,开发出低聚果糖、高级饮料糖等产品,“永德蔗糖循环经济模式”成为全国蔗糖产业示范推广的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临沧蔗糖业技术创新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在酒饮料产业实施了“浓香型白酒‘云南老窖’生产开发”项目,自主研究“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实施“木瓜发酵酒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开发出木瓜果酒新产品等。二、临沧市工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临沧市企业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尚未形成,企业家依靠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识还普遍不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要素缺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不足,研发能力不强。临沧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只有鑫圆锗业公司、滇红集团公司等很少的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自己的研发中心,部分企业的研发中心缺乏科技人员、科技经费、科技项目支撑。全市专利申请量与拥有量与发达州市相比差距较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还有很多没有-6-申请过专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撑能力不足。本地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力量薄弱,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不强,难以适应全市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需要。(二)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还没有形成一方面科技投入相对不足,资金总量较少。全社会R&D/GDP的比例为0.31%,远远低于全省0.63%的平均水平,同时,企业在科技投入方面明显不足。据调查,有些企业包括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还不到。市、县两级财政对企业研发的引导性投入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风险投资缺乏,全市还没有一家正规、有一定规模的风险投资公司。稳定增长的科技投入机制、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还没有形成。(三)科技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从总体上看,临沧市科技平台建设在整体数量、统筹布局、财政投入、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与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与发达州市相比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科研公共平台建设滞后。科研平台服务对产业的覆盖不够,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明显不足,特别是一些支柱产业的科研公共平台仍是空白,除锗产业建有高端研发平台外,蔗糖、茶等重点支柱产业链基本没有高端研发平台。同时研发活动少,一些企业研发计划、研发经费、研发人员都不落实。(四)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7-从人才总体情况看,一是总量少,二是中高端人才匮乏,从人才分布情况看,集中分布在医疗和教育卫生事业领域。同时,由于全市中小企业多、产业特色少,加上区位环境的影响,产业对外聚合能力较弱,导致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也不尽合理,科技领军人才及后备人才不足。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全市企业在享受职称待遇、福利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等方面对高层次研发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三、加强临沧市工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一)重点抓好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按照市委、政府的要求,切实强化部门协调联动,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加快推进实验区建设,抓出特色,抓出成效,把实验区建成具有边疆民族特色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张名片。围绕“生态立市、绿色崛起”发展战略,以建设森林繁茂,水系发达,空气清新,人文荟萃,经济循环的“大美临沧”为目标,按照“一产生态化、品牌化,二产绿色化、园区化,三产特色化、高端化”的总体要求,通过各级各部门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全力推进实验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及生态治理修复工程、民族文化保护及发展工程、山区综合开发与保护示范工程、低碳与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创新型临沧建设工程、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兴边富民工-8-程等“七大工程”建设。(二)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企业技术创新“孵化器”平台、科技风险投融资平台、产学研结合平台等四大平台,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参与产业界合作研究,形成“科研—开发—产业化”创新链,突破科技资源条块分割的障碍,实现科技条件平台的共享。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全市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大高新技术引进应用和推广力度,以本地支柱产业为依托,结合企业发展特点和实际,以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为契机,加大对外科技合作工作力度,通过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解决本地企业技术人才不足、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三)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创新需要加大投入来保障,必须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调整财政性科技投入的结构,切实加强科技经费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建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建立风险担保机制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格局。(四)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9-要积极推动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在蔗糖、茶叶等传统产业的运用,调整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品结构,提高产业加工深度、技术含量和档次。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应用等问题。在制糖、制茶、酒及饮料加工业、锗产业、矿电产业、生物药业、咖啡、坚果特色产业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