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立国,以封建制度为支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度来维持。我们对于周代封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宗法关系是封建制度的基础B.与周王室无血缘关系者,被排除出封建对象之外C.诸侯受封以后仍维持与周王室的关系D.统治权力与土地依贵族阶级高下而逐层分割2.于昌明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正为他的儿子准备上学的学费,他最有可能准备的货币是A.银两B.金币C.纸钞D.布帛3.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4.“求快活时非快活,得便宜处失便宜。说起那酒色财气四字中,总到不得那色字厉害,眼是情媒,心为欲种,起手时,牵肠挂肚,过去后,丧魄销魂。”从内容与风格可以研判这段文字应见于A.唐宋古文B.元代杂剧C.明代话本D.清代批判小说5.普罗塔哥拉(Pmtagoras)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Socrates)认为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下列选项中对两者认识正确的是A.两者不一样。普罗塔哥拉使人的主体性觉醒,是对自然哲学的反思;苏格拉底使人统一于向善的标准之下,是对人的哲学的反思。B.两者基本一致。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都认为世界有着统一的本体——“善”,而它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C.两者不一样。普罗塔哥拉对神的作用进行了批判,使人与万物协调一致;苏格拉底对自然的作用进行了批判,认为人不是万物的尺度而是“善”的尺度,确立了人的尊严。D.两者基本一致。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都否定了世间万物有统一的标准,认为感觉与认知是最重要的,而感觉与认知又随个体的不同而不同。6.以下有关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帝国一系列法典的法律汇编②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③《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已臻完备④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当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皆可追溯至罗马法体系形成之时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7.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酥即可得救”这一原则的意义在于A.使德国逐渐走向统一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推翻了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的统治D.削弱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世俗生活的控制8.十七世纪时,荷属东印度公司雇用著名的印刷业家族,为公司绘制航海地图。绘图人员受雇后,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航海图上的信息外流。荷属东印度公司此一做法最主要是出自何种考虑?A.战争B.商业C.文化D.外交29.下表是1750年一1900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上各国及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此表格提供的信息证明了下列哪一选项的事实?175018001830186018801900欧洲23.2%28.1%34.2%53.2%61.3%62.0%中国32.8%33.3%29.8%19.7%12.5%6.2%印度24.5%19.7%17.6%8.6%2.8%1.7%A.中国在此时间段中工业生产总值急剧下降B.欧洲列强对印度进行了疯狂的侵略C.欧洲工业总产值所占世界份额快速上升D.美国后来居上,在1900年占了相当大的世界工业生产份额10.“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统一之命令或决议或表决,应呈递于合众国大总统。该项命令或决议或表决于发生效力前,应经大总统批准,如大总统不批准,应依照所定关于法案之规则与限制,由参议院及众议院议员2/3多数再通过之。”此条文表明:A.法国的政治体制是总统共和制B.美国总统的行政权与国会的立法权相互制约C.总统的权力比参众两院要大D.美国总统也具有立法权1l.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①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②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③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④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时.英国人可以轻易地雇到中国劳工为侵华战争工作;但到1884年中法战争时,香港的苦力却拒绝帮法国的船只装货。下列何者最能解释这种现象?A.1860年中国劳工为英军工作,印证“工人无祖国”的说法B.1884年时,中国劳工生活已大为改善,毋须再替外人卖命C.西方列强一连串的侵略行径,激发了中国劳工的民族情感D.中法战争波及香港,影响生计,故当地苦力不愿为敌效力1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开创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其主要依据是: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B.进攻长沙遭到严重挫折C.井冈山具备开创根据地的良好条件D.我国的国情和当时形势14.“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A.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民族资本家D.资产阶级革命派15.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16.右边的折线图说明了什么问题?A.1932年的工业产值比1929年下降了36.2亿美元B.此表证明了苏联这个时期重工业急速发展起来的史实C.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工业生产不断扩大年份国家3D.世界范围的大萧条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17.“马歇尔计划远不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是因为这项计划实际上是A.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B.导致当代政治格局不稳定和动荡的产物C.以经济的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D.美国蓄意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18.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大家高唱《快乐颂》曲调,歌词的意思其实是:‘永别了,不列颠!”’这段文字应如何理解最为恰当?A.英国的资本主义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B.大英的自由民主对抗纳粹的扩张主义C.英国文化优越感担心美国的霸权优势D.大英的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统合主义19.一二十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电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A.电视和电影B.铁路与飞机C.报纸和广播D.网络与漫画20.观察右图。关于驻军问题,国家在对台方针中为什么指出台湾可以有别于港澳?A.为尽快实现两岸统一,中国可以不在台湾驻军。B.因为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台湾军队也是中国的军队。C.因为美国实力远远超越英、葡。D.台湾军队有能力保护台湾安全。2l.右图是根据湖南某地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制作的柱形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对其解释最为合理?A.1949—1955年亩产量不高是由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未能恢复。B.1958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并由于改进了农业技术和设施,再加上风调雨顺,所以该年实现了大丰收。C.1961年亩产量相比1958年大幅下降是因为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所致。D.1958年的数据不可信。22.一份文件记载:“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接纳赤色中国的人的抨击。”此文件讲述的是A.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美国欲提出“双重代表权”B.二战结束时期,美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安排上的考虑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D.在联合国接纳中国的问题上,苏联与美国的外交策略斗争2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思想界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最深远的影响是A.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B.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C.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24.“×××,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A.“教育大革命”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霞要4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25.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二者鲜明体现了①天赋人权学说②人民主权思想③三权分立学说④反对种族歧视的思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5分)二、必答题(本大题为考生必须作答部分,有5小题,共66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学之道必以格物致知为先。而天下之理,天下之书,无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以求其义理之极。然后因吾日用之间,常行之道,省察践履,笃志力行,而所谓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忠恕一以贯之者,乃可言之。材料二: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其心不正,其事不善,虽多读书有何用?用之不善,反增罪恶矣!材料三:後世不知作圣之本是纯乎天理,欲专去知识才能上求圣人,以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故不务去天理上看工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传习录》卷上请回答: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学派的思想(4分)②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共同思想主张是什么?(4分)③材料二、三的观点对材料一中的什么主张持何种意见?(4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三等级比如一个强壮有力的人,他的一只臂膀还被绑在锁链上。如果除掉特权等级,国家不会少些什么,反而会多些什么。……没有特权等级,第三等级将会是什么?是一切,是自由的欣欣向荣的一切。没有第三等级,将一事无成,没有特权等级,一切将更为顺利。”——西哀士《什么是第三等级?》材料二: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当路易十六的臣下向他报告这一事件时,国王吃惊地问道:“这不是造反吗?”臣下回答道:“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材料三: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请回答:①西哀士认为第三等级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2分)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2分)②路易十六与臣下各自用了“造反”和“革命”两个词,阐述了他们对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目的的不同看法,请问两者有何不一样?(4分)③材料三中,为什么路易十六会发出如此感叹?(4分)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于今各国不由我分说,硬要瓜分我了,横也是瓜分,竖也是瓜分,与其不知不觉被他瓜分了,不如杀他几个,就是瓜分了也值得些儿。俗语说的,“赶狗逼到墙,总要回转头来咬他几口。”难道四万万人,连狗都不如吗?洋兵不来便罢,洋兵若来,奉劝各人把胆子放大,5全不要怕他。读书的放了笔,耕田的放了犁耙,做生意的放了职事,做手艺的放了器具,齐把刀子磨快,子药上足,同饮一杯血酒,呼的呼,喊的喊,万众直前,杀那洋鬼子,杀投降那洋鬼子的二毛子。满人若是帮助洋人杀我们,便先把贼官杀尽。“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仇人方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