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形势与外交地理的周边政治的周边经济的周边文化的周边一、何谓中国周边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狭义的理解:与我国陆地领土接壤的邻国所构成的亚太地区(陆上邻国14个)广义的理解:是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包含六大“板块”,分别是东北亚、东南亚、中亚、南亚,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这六块区域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东北亚东南亚中亚南亚西亚南太平洋陆地邻国14个: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14个。陆地边境线超过2.2万公里。海上邻国是9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朝鲜。14个国家陆地接壤;9个国家隔海相望;8个国家军事力量排世界前25位;4个国家宣称拥有核武器;(俄、印、巴、朝)4个世界热点冲突地区相邻;4个国家兵力超百万●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两面性●将中国的正常崛起视为挑战其霸权地位的主要战略威胁●美国的战略盟国●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中可以争取的对象●大力发展中韩关系●积极化解矛盾、缓解危机1.东北亚地区二、中国周边形势中菲摩擦不断越南就南海问题抗议美国在新加坡布置近海舰,围堵中国印度扩军,称霸南亚中国南海困局:打不得,谈不拢,拖不起南中国海问题2.东南亚地区南亚对手与朋友3.南亚地区4.中亚地区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民族居住在这里,错综复杂、彼此渗透,冲突与融合并举,合作和危机同在。伊朗是国际石油组织(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第四大输出国,是我国石油采购第三大来源国,中国11%的进口石油来自伊朗,高达2314万吨。西亚:伊核问题5.西亚地区中国:能源问题三、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新变化美国相对衰落、中国快速崛起、俄罗斯加快复兴、日本“普通国家化”等因素,共同推动亚太地缘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演变。在美国和日本的挑动下,亚太地区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发酵并成为大国博弈的工具。中国与邻国既有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摩擦增多,周边乱局为美国“介入”提供了可乘之机,美国加紧争夺中国周边将危害中国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中国邻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对华“危机感”与“紧迫感”加深1.中美关系竞争性的一面凸显中国战略空间策略途径目标巩固亚太安全体系强化成熟伙伴关系完善地区多边机制借助APEC、TPP、东亚峰会构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重返亚洲与美国的“太平洋战略”雁型阴影笼罩中国APEC出现分裂迹象TPP框架协定,打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东亚合作进程建立稳定多边架构如果维持平衡形成集团阵营对抗导致激烈内部倾轧如果失去平衡参加东亚峰会,塑造亚太多边结构安倍政府积极解禁自卫权,强化美日同盟,联合东南亚、印度等周边国家“联动制华”机动防卫能力加强西南地区防卫态势重点部署海上力量加强情报收集与警戒监视活动政治军事信息2.中日关系持续处于“冰河期”3.俄罗斯被迫转向亚太,加快与中国的战略协调与合作中俄之间的合作并非联盟,更不是军事联盟,并非出于对抗西方的目的,但中俄这两个高度互补国家之间的合作,无疑取得了1+12的效果,抗打击、抗风险能力都在成倍提高。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合作就像俄罗斯传统木制玩具“大套娃”,一层层打开、一层层推进,从传统的能源大单到货币互换金融合作,再到高速铁路甚至是远程宽体客机合作。龙和熊的拥抱,将改变美国霸权的一极化世界型态中印互为重要邻国,是当今世界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印关系的发展,事关两国人民的福祉,也牵动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双方如果要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共同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必须首先解决困扰两国长达60多年的边界纠纷问题。4.印度对华实施经济上合作、战略上平衡的双轨政策,中印合作关系稳定而有限度。C形战略包围圈环形战略包围圈四、中国周边安全三大挑战1.美日及其同盟体系对中国崛起的战略挤压从地缘角度看,美国正在加速从东亚到中亚的战略链条连接力度,一旦完成,环形包围圈将构建完毕。2.管控海上安全,构建海洋新秩序中国与8个周边邻国存在海上争议海洋安全问题凸显我建设强大海空力量之紧迫性3.推进“一带一路”以及应对相关的外部压力“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有怀疑大国博弈,一些大国不仅自己排斥“一带一路”倡议,而且设法加以遏制中国如何妥善化解与邻国的领土领海争端如何保障中国资金和企业的安全推进“一带一路”面临挑战美国的战略围堵俄罗斯的战略猜疑印度的战略不合作日本的战略搅局细化合作项目,做出成功案例协调使用亚投行、丝路基金、上海合作银行等“蓄水池”,并与周边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尽力化解美国领导下的太平洋伙伴关系谈判的强有力竞争和阻击如何应对“一带一路”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