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主要课题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长三角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石伟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当前我国职教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要课题如何根据《决定》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职教内涵建设?将从以下11个方面展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改校本实施、产学研、信息化、国际化、软技能培养一、产业发展与专业设置《决定》要求(二)基本原则:“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三)基本目标):“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专业结构要与为之服务的区域产业结构匹配;专业水平要与产业水平匹配。专业群建设:从学科相关,专业相关,到产业链相关。这是相当产业产业链后端延伸,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致。eg.服装:设计、制版、生产、销售、电商汽车:设计、制造、销售、保养、维修、理赔专业复合型人才在劳动力市场特别亲睐,如销售人员《决定》要求:“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如当前“用工荒”背景下,企业欲通过技术升级实现数字化生产、智能化制造、信息化服务,最终达到产业升级、减少用工成本的目的。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二、多层次职教体系与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要求“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已有的问题:中职不低,高职不高,中高职趋同发展新问题:在同一专业中,高职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与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的差异到底在哪?目标决定方案,中高职的目标定位,内涵建设必须要搞清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演变高技能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新提法:(2014.2.26;3.22)---加快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普职渗透、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与高素质劳动者。《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6)---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教育”:到底是“可以有”?“应该有”?还是“必须有”?中国“职教”概念与内涵演变:职业技术教育(含有技术的)职业教育(没有技术的)职业教育国际经验:从VTE,UNESCO的TVET,澳大利亚TAFE,美国CTE,到台湾的技职教育科教兴国与技术立国:德国、日本经验结论:一国的职业教育中,技术教育是“必须有”!培养技术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天职!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中职与高职的区别在哪?高职应该培养:懂技术、能操作、会管理、服务一线的复合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中职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能娴熟”、“零距离上岗”(操作技能熟练、上手快)高职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懂技术”“复合型”,高职教育魂在“技术”!中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的区别在哪?依据“职业带”理论工程师技术工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重技术员实践理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级各类应用型人才人才类型划分:学术型应用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初等职业教育(主要面向残障群体)一般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技术工人系列的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高职专科技术工人系列的高技能人才技术员系列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应用型本科技术工程师系列的工程技术人才(现场工程师)专业硕士学位(专业博士学位)创新型高技术专门人才高职如何培养技术型、复合型人才?如何体现高职的高等性?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做中学—第三年校外顶岗实习学中做—第三年校内产学研中心毕业设计探中学—第三年校内产学研中心参与研发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人才目标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也可能不一样!三、学生多元生涯进路与人才培养方案多元化《决定》要求:系统培养、多样成才。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构,给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升学”的空间;在发达地区也有更多的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或到海外留学。职业院校毕业生出路多元化的趋势直接影响到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也势必会影响到职业院校的课程目标、内容与教学方式等。学生多元的生涯进路,就要求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由“单一”走向“多元”。什么是人民满意的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想就业的,都能“高质量就业”--想升学的,都能“升成”--想留学的,都能“留成”--想创业的,都能“创业成功”!职业教育必须就业导向,但是职业院校办学必须以学生为本,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才是职业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因此,在职业院校的高年级,需要有多种不同的课程组合与相关服务来满足学生的这种多元的发展需求。四、“政出多门”与“双证融通”《决定》要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现在的问题是:我国现在职业教育除了“政(策)出多门”的问题外,还有一个“证(书)出多门“的问题,我国现在的职业证书除人社部门的外,还有其他政府部门的、行业的、企业的,境内的、境外的。如何对接?因此尽快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刻不容缓!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既是现代职教体系的“起点”,也是它的“归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该特征就决定了它必须以行业的准入标准作为其人才培育的标准,这样作为就业准入的职业资格也就成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教育体系与劳动体系的跨界就是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就业进入劳动世界。因此可以这么说,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既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点”或者“起点”,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终点”或者“归宿”。SHANGHAIQUALIFICATIONFRAMEWORK上海资格框架(SQF)普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职业资格证书岗位薪酬体系APLAPL当下如何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在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之前,可以与劳动力市场或者当地核心企业最认可的权威证书接轨。要想提高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要在本校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寻找当地与专业相关的著名企业,看看这些毕业生想往的著名企业招聘时最在乎的是哪些职业资格证书?与这样的证书对接,你的毕业生将来一定有竞争力!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与现代学徒制《决定》要求:(十五)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健全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西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典型经验----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例国家资格框架(NQF)--制度环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NVQ)--专业标准培训包(TrainingPackages)--教学内容现代学徒制(ModernApprenticeship)--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如何引进现代学徒制?教育部2011江西新余、2013浙江湖州、2014浙江杭州、广东清源、吉林长春现代学徒制会议《决定》(十五)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可能是当前:(1)破解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难题(2)更好地践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3)完善企业用工制度---“最佳途径”。我国现阶段引入西方现代学徒制的思考1.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为主还是企业为主?2.我国有“企业为主的”现代学徒制生存土壤吗?------企业没传统,行业不够强大3.学校为主的现代学徒制需要什么基本的条件?------政府主导:制度保障、政策支持、财政扶持4.学徒身份,权利与义务?与“定单培养”的区别?------首先是“学徒”,“企业的人”,其次才是学生;享受企业职工相关权益(工龄、保险、津贴)。5.对于现代学徒制,企业担心什么?现代学徒制能否去其心病?校企如何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两种类型:1.先由企业招工,然后送到职业院校来进行学徒制培养;2.把企业招工和学校招生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一站式”安排,实现招生、招工同步即使是这样,也需要首先确认受教育者的学徒身份,然后再进行学生学籍的注册。现代学徒制以德国“双元制”为蓝本企业先挑人,与中选的学生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学徒协议》,协议规定学徒周期、学徒企业员工的身份、应该享受的福利(包括工龄、津贴)、学习要求、必须承担的义务(比如毕业后在委培企业服务的最低年限)。学生注册,企业与学校签订《学徒联合培养协议》,规定校企各方在学徒培养过程中各自的权力和义务。校企共同开发学徒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关注学历教育的要求,企业关注岗位培训的要求根据学校企业各自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资源优势进行学徒培养培训的分工;然后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联合培养:一般学校负责学徒“应知”的教育,企业负责“应会”的培训(实践性教学)。这种校企人才培养上的合理分工,才是德国“双元制”的精髓!六、从“双师型教师”到“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决定》要求:(十七)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政府要支持学校按照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兼职教师任教情况应作为其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双师型”教师是无奈之举!这种短训出来的所谓“双师型教师”,充其量是刚刚学会开车、或昨天刚拿到驾照的“驾校教练”,无法胜任真正意义是的实践性教学,其职业技能与经验无法与企业能工巧匠比。因此,“双师结构”才是解决之道!但是这要靠“现代学徒制”来成就!七、如何深化课程改革,把重心由“课程开发”转向“校本实施”?问题:从“质量工程”到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建设,到各省的特色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都把重心放在“课程开发”,至今没有足够重视课改的“校本实施”,因此目前我们的“课堂”非常糟糕!课改成果不仅仅是教材,它必须到教师!必须进课堂!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决战在课堂!当前的重点和难点是课改的校本实施。目前改革的重点应该是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目前的课改,虽然基本解决了“学的东西要有用”的问题(通过教材改革)但是“让学生学起来”的问题(教学法改革创新问题)远没有很好解决。职业院校的教学必须讲究方法,爱心、耐心加方法,这是由我们职业院校生源状况所决定的。加强教学研究,尤其是教材教法研究,提高这类成果在职称评定中的比重。“教法大赛”制度化,营造全校重视教法创新的氛围。以专业为基础,把听课、说课、评课经常化,建立教学创新“学习共同体”。八、如何尽快补齐师资队伍中的短板—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的工作任务与核心能力----能制订本专业发展规划----能领衔开发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掌握课程开发技术----能有效地进行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能有效进行专业(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能开发本专业教学资源库----能有效地进行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能有效开展本专业的校企合作专业骨干教师的工作任务与核心能力能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