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评析及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评析及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地理组2006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坚持强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侧重考查考生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统一评价,并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通过对高考地理试题的评析及考生考试质量分析得知高考地理试题的主要特点是基础性、时代性、综合性、应用性及人文性等等,高三教学应更加关注课程改革,重视联系实际,学习有用的地理,加强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及应用能力等培养。一、高考文综(地理)命题特点本着“稳中求进、稳中求变”的高考命题原则,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紧扣《考试大纲》,地理命题的主要特点如下:1、注重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地理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的脉络,因此重视考查基本、核心的主干地理知识掌握、强调考查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试卷命题比较大众化,没有很怪偏的题目。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问答题。考生感觉比较亲切,没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如选择题第一题考查“主要粮食作物分布问题”,问答题则考查了沙尘暴现象。试题围绕地理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的考查,同时也突出基本的读图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如“我国4个省2004年3种谷物的种植面积”柱状统计图、“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曲线图、“中、美、日、俄4个国家1998年能源消费情况”统计表、“2004年10月14日出现的日偏食”、“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示意图和“1464年-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分布”图,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和判断,分析雪线高度、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判断不同国家的能源消费状况,时间计算,探究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和变化规律,应用地理学原理归纳武汉和上海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和影响长江中下游5个城市区位共同的地理因素,以及铁路干线的分布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不回避已考过的知识,如时间的计算几乎年年考,“天气与气候”多年来也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头戏”,等等。2、重视图表的解读,突出学科特点,考查能力。地理学科有十项能力要求,2006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纲中的能力要求四个方面(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在考试中体现明显,如运用图表技能(如柱状图、曲线图、数据表、经纬网区域图、区域图示意图、统计图),地理计算能力,阐述地理事物能力,图像文字信息获取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和归纳分析的能力等等。全卷地理试题均以图表形式呈现信息(7图1表),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两大特点,突出考查了考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等能力。例2第36、39题的基本信息如下表:题号中心问题分值呈现形式考核内容主要能力要求36沙尘暴36文字描述和图形沙尘暴影响的地域、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读图分析能力、提炼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特征的能力39(3、4、5)通商口岸20文字资料和图形通商口岸位置、城市区位特点和区位因素、铁路干线读图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从上表看这两大题均以区域图为载体直接切入,强化了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的考查,强化了阐述地理事物和探究地理问题等能力考查,综合性强。3、延续学科内综合为主的考试原则。基于我国目前高中阶段的课程主要为分科课程,试题的呈现形式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地理试题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4分,其中1-2题是谷物类型、省份的判断,3-5题是气温、降水量、雪线高度分析及其关系的判断,6-8题是四个国家能源消费情况判断,9-11题是时间的计算。第II卷综合分析题共56分,其中第36题属于学科内综合题,共36分,虽然以“沙尘暴”切入,综合考查该区域的地形分布、地表环境特征、春季的天气特征等等,探究“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以及多发的自然原因;全卷中只有一道地理题和政史综合即39题,各科占20分,但是以区域图切入,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读图分析能力以及将提取信息等能力要求都很高,是一组各学科综合题。但是小题中仍然是学科内知识,如(3)比较图9中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4)影响A、B、C、D、E城市的区位,除交通因素以外,还有哪些共同的地理因素?(5)分别写出目前经过A、B、C三个城市的我国南北铁路干线的名称。4、取材新颖,关注现实,时代特征鲜明。“关注现实,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价值观”是文综命题的“主旋律”之一,今年的试题比较好地反映了这一特点,命题取材十分注重现实问题。试题以图像为载体,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设置情境,体现出试题的实际价值,也增添了试题的趣味性、直观性。今年地理试题的主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三农问题――中国农作物分布状况;二是能源问题――世界能源消费状况及能源消费构成;三、是环境问题――沙尘暴问题;四、区域整治与发展问题――长江三角洲。这些主题的取材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对于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当今中国、世界所面临的自然、经济、政治等重大问题,培养一个负责任的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现代公民,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试题也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命题取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等问题,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35、以自然地理为基础,解决人文地理问题。地理试题中自然地理占58分,人文地理占42分。与2005年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比例大致相同,但2006年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结合紧密(具体见附表一)。二、考生成绩统计分析2006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共300分。其中第I卷(选择题35题)共140分,第II卷(非选择题4题)共160分。地理、历史、政治三科各100分。经过对全省考生高考文综测试的第II卷(160分)测试成绩统计结果显示以及地理卷第I卷选择题(44分)测试成绩统计结果显示:高考文综测试及地理卷选择题难度有所提升,但是第II卷综合题难度明显下降,全卷总体难度较2005年走低些。改变了一贯以来地理试题相对较难与政治、历史试题相对较易的局面。(见表1-4)表1:2006年福建省高考文综测试地理卷第I卷选择题各题得分统计(福建师大评卷点)第I卷选择题各题平均得分统计题号12345678910112.0962.7952.5462.5462.3362.3272.6851.4261.0821.9151.946总平均得23.7难度值0.54(其中第9题难度值为0.270)表2:2006年福建省高考文综测试第II卷各学科成绩统计(福建师大评卷点)项目科目总分平均分得分率%2005年2006年06年比05年2005年2006年06年比05年地理5621.7628.096.3338.8650.1611.30历史5225.520.99-4.0149.0440.37-8.67政治5223.1426.783.6244.5051.507.00合计16070.4075.865.9644.0047.413.41表3:2006年福建省高考文综测试第II卷各题成绩统计(福建师大评卷点)项目题号总分平均分得分率(%)2005年2006年06年比05年2005年2006年06年比05年36题3612.7818.695.9135.5051.9216.4237题3216.1212.57-3.5550.3839.28-11.1038题3215.8717.321.4549.5954.134.5439题6025.6327.281.6545.4740.275.204表4:2006年福建省高考文综测试第II卷得分统计(福建师大评卷点)序号题号总分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得分率(%)136(1)-(3)1701710.3660.94236(4)-(5)190198.3343.84339(3)6062.9549.17439(4)8082.9236.50539(5)6063.5358.83从表8、表9、表10的考生成绩统计数据比较可知,2006年文综第II卷总分160分,平均分75.86分、得分率47.41%,分别比2005年高5.96分和3.41%.其中地理总分56分,平均分28.09分,得分率50.16%;历史总分52分,平均分20.99分,、得分40.37%;政治总分52分,平均分26.78分,得分率51.50%。地理学科介于政治与历史之间。从涉及到地理学科的题目来看,第36题为地理学科题,总分36分,平均分18.69分,得分率51.92%。第39题为3个学科综合题,其中第(3)、(4)、(5)小题为地理题,分数20分,平均分9.40分,得分率47.00%。比同题中历史、政治的得分率分别高4.90%和低0.30%。三、考生答题典型错误分析对考生答题典型错误分析,主要的错误原因可以归纳为“四差”。1、地理图象读析能力差。考生不善于从试卷提供的地理图象中提取关键的有效信息。如第36题,许多考生不能从沙尘暴数量随季节变化图中正确读出沙尘暴季节分布的特点。错误的答案有:沙尘暴集中在1—6月或月份写不完整;冬春季节;冬季和春初;夏冬季节等;大多数学生不能从450年来,准确答出沙尘暴数量随年份变化的规律。有的答“不确定”、“心电图”“、不规则”、“有高有低”、“呈正相关”、“先升后降”等。不能从图中提取关键词:“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征”答成“沙尘暴多发区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与人文原因)”。“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有些学生漏答“季节”,“说明其自然原因”答成“沙尘暴多发区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与人文原因)”。2、地理概念原理理解差。考生对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原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概念不清。如36题(3)题目中“地表环境特点”有的考生没有掌握牢固,不知“地表环境特点”答什么。“沙漠广布”与“土地沙漠化”等概念混淆;基本原理没有掌握:春季影响我国西北及华北地区的大气环流是什么?有些考生写错;生活常识不会灵活应用到解题中:如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发生的次数,许多考生达成11.8等。再如39题将“亚热带季风气候”写成“季风气候”;“平原”与“平地”、“地势”与“地形”、“城市用水”与“灌溉用水”等概念理解不清,相互混淆。53、地理空间定位差。如36题如将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位置颠倒、将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位置互换、将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写成其它地区。再如39题将长江误判为黄河,E判断为天津、杭州;将E判断为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将A、B、C、D、E几个城市定位在华北平原;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经过的位置混乱。4、地理书面表达规范差。不解题意,乱走“江湖”,逻辑紊乱,语言不精练,没有关键词,地理专业术语频错。如准噶尔盆地的“噶”写成“葛”;“柴达木”写成“柴打木”、“柴大木”、“材大木”等;“塔里木盆地写成“塔里木河盆地”;快行冷锋答成快行冷“风”;地表疏松的“疏”写成“蔬”等等。如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特点只写成因和过程,不写结果;干旱、半干旱是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特点之一,但学生只答“降水少”或“半干旱”等。四、高考地理命题趋势对教学的启示1、“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突出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对这几年高考试题研究,“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突出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仍然是高考命题的主旋律。据研究统计高考命题有4个“变”和4个“不变”。“变”主要表现在:○1主干知识能力考查的侧重点年年都有所变化;○2跨学科综合题的切入点年年都有所变化;○3热点问题趋于平淡,回归教材;○4试题选材新颖,创新性试题明显增加。“不变”主要体现○1主要考查学科主干知识;○2以能力立意为主;○3突出学科特色,强调区域性与综合性;○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