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案第章(单元)第课(节)课时总序第个教案课题:文言文断句学生分析:学生的文言基础本来就不扎实,比较难读懂文言文,断句就更加成了一个难点。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做练习,然后对练习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力求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整理出断句的基本方法。教材分析整体分析: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引导总结文言断句的几种技巧,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通过练习断句,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断句。情感目标:⒈了解古代的优秀文化,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品德目标:⒉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课堂资源:名师导学课件主要方法:讲练结合板书设计、学习流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二、教学设想:最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断句成为了一个考点。学生对于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不懂得断句的一些基本的规律。加上学生的文言基础本来就不扎实,比较难读懂文言文,断句就更加成了一个难点。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做练习,然后对练习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力求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整理出断句的基本方法。三、课前预习:(一)、知识回顾:唐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语意已尽,需作较长停顿。“读”:语意未完,需作小停顿。文言断句习惯上称作句读。(二)、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三)、练习探究,总结解题策略四,教学过程;(一)⒈趣味断句师:我想请同学们做个小训练,请大家看大屏幕。给同学们几秒钟的时间来给这句话断句。(女人没有男人就恐慌了)。好了,有没有哪位同学来与大家来分享一下你的答案呢?明确:女人没有,男人就恐慌了。∕女人没有男人,就恐慌了。师:看来断句的结果不一样,效果就有很大的差别。明朝有个大才子徐文长,他在一次外出时正赶上梅雨天气,无法赶路,只好吃住在朋友家里。一连几天,朋友见他毫无回家之意,想逐客又不好开口,就写下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他的本意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是在逐客。可徐文长看了,却是这样念的:“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一个字都未变,就是用了不同的标点符号来断句,意思就截然相反了。由此可见,断句在现实生活中是多么重要。(二)句读由来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如何断句。古书里面,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那个时代,读书人打开一本新书,阅读的时候就用笔把它一句句点断(大抵都是用一个圆圈),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掌握了句读规律,才能够真正读懂古文。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三)考点解析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几年高考呈上升态势。2004年高考,仅北京卷考查了断句题;从2005年至2009年高考,辽宁、福建、广东、浙江、江苏、重庆等多个省市的高考卷考查了文言断句。2010年湖南卷也考到了断句。(四),高考断句题回顾主观题形式:例:08年广东卷(2)客观题形式10年湖南卷(五)断句前提:读文段,通文意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断句。(六)、练习探究,总结解题策略探究一,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典型题例: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2005年北京卷)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参考答案: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在选段中,“匡庐即庐山”、“香炉峰”、“遗爱寺”、“太原”、“峰腋寺”都是地名,“草堂”是常用的名词,(句中划线词均为专用词,有年号时间、地名、人名及事物名。)译文: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就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带更是漂亮得不得了,恐怕还远超过卢山本身呢!总结归纳一:找名词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针对练习:【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子·说林下》[注释]1)刻削:雕刻。道:指道理,规律。2)举事:做任何事情。然:这样。(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译文: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探究二,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典型题例;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总结归纳二:察对话文言文中,有一些明显的对话、引文标志,如:“曰”“言”“云”等。根据这些标志,很容易找到一些断句的地方。不过,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针对练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探究三,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典型题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9处)总结归纳三:看虚词1、句首虚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盍、嗟夫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2、句尾虚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3、句中虚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这些词前后一般不断句。虚词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面加圆圈(。)“也”“者”常常表停顿,或句(。)或逗(,)酌情看。针对练习;(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han)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12处)(2006年北京卷)译文:(赵国被秦国围困)齐人、楚人奔赴赵国。赵国粮食匮乏,向齐国借粮,齐王不同意。周先生说:“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是屏障,就犹如牙齿有了嘴唇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了。今天灭了赵国,明天忧患就会波及齐国楚国了。况且解救赵国,是高尚的道义;退却秦国军队,是显赫的名声。不努力干这种事情,反而吝啬自己国家的粮食,为国家考虑的人(指国君),错误啊!”探究四,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典型题例: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卷八》)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总结归纳四:依总分针对练习: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译文:根据五中情况,可以预见战争的胜利:知道什么时候能交战,什么时候不能交战的可以获胜;懂得大部队和小部队如何使用的可以获胜;上下同心同德的可以获胜;善于以我方充分准备的条件,等待对方疏忽的时机的可以获胜;将帅有指挥才能,君王不从旁干预牵制的可以获胜。这五项是预见胜利的方法。所以说:了解对方又了解自己,无论打多少仗,都不会出危险;不知道对方的情况,只知道自己的情况,有时胜利,有时失败;不知道对方的情况,又不了解我方,每次作战都会有危险。探究五: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典型题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总结归纳五:明修辞。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经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并常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方法。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文言断句。针对练习: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解题策略六:辨句式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当然,这些所谓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而应该是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六,课堂小结:七,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八,综合练习:例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译文:墨子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贵重的.现在有人说:'(我)给你帽子和鞋,砍断你的手脚,你肯干吗'(你)一定不肯干.(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鞋帽不如(你的)手足贵重啊!又说:'给你天下,杀死你,你肯干吗'你(也)一定不干,(这)是什么原因(原因)是天下不如你身体贵重啊.为一句话而争斗,以至互相残杀,这是由于义比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