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什么是国际恐怖主义:什么是“国际”恐怖?对其他国家制造恐怖就是国际恐怖。所有的国际战争也都是以他国为目标的。只要以本国人民为对象就不属于“国际”恐怖,而是“家务事”。日本的恐怖制造者最邪门,往世界上人流最密集的东京地铁里灌沙林毒气。美国恐怖分子也炸毁过本国俄克拉何马市的联邦大楼。这两个例子都不是“国际”恐怖主义。以他国为目标的恐怖才是国际恐怖主义。什么是“主义”?“主义”指的是明确的政治目标。没有政治目标的暴力行动是恐怖,但没有“主义”。如神经病人采取的暴力行动,或者为报复亲友实施的“石家庄爆炸案”。那些在别国制造普遍社会恐惧的人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即挫折受害国政府采取某种(对外)行为的意志。所以国际恐怖主义是为了某种主义而制造的国际恐怖。总结概念: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未达到某些政治目的或为了改变某一政治进程而采取的诸如暗杀、绑架、袭击、劫机、扣押人质等恐怖行为!第一章,通过数据了解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的危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同时了解一下目前一些较大的恐怖组织2014年以来,国际恐怖主义“全面开花”,逐渐形成了一个从东南亚经南亚、中东至非洲的“C”型恐怖主义新版图中国位于亚洲的东亚。亚洲分为六个区,东亚,西亚,东南亚,中亚,南亚,北亚国际恐怖主义的地理位置离我们并不遥远伊斯兰国:前称: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是一个自称建国的活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组织利用叙利亚、伊拉克乱局迅速崛起,2014年6月29日,该组织的领袖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自称为哈里发,将政权更名为“伊斯兰国”,并宣称自身对于整个穆斯林世界(包括历史上阿拉伯帝国曾统治的地区)拥有权威地位。8页:2014年以来,“伊斯兰国”(前称“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曾是“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分支机构)异军突起、攻城略地,占领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大片土地。6月29日,该组织悍然宣布建立横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哈里发国家”,其头目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当选为最高领袖“哈里发”,并号召全球穆斯林支持和效忠于他。据美国中央情报局估计,“伊斯兰国”的规模可能在3万人以上,而且该组织财力雄厚,总资产高达20亿美元,称得上是“全球最富”的恐怖组织。凭借雄厚的财力和人力,“伊斯兰国”迅速蹿升为国际恐怖势力的“领头羊”。在伊拉克,“伊斯兰国”大力挑拨、刺激教派冲突,对执政政权构成严重威胁。2014年4月,“伊斯兰国”发布2013年度战果报告,宣称2013年共发动了9540起袭击行动,包括4465起路边炸弹袭击、600起汽车炸弹袭击和1083次暗杀行动。而伊拉克府2015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该国发生的各类恐怖袭击和暴力冲突共导致15538人死亡、22000人受伤,成为2007年以来“最血腥”的一年。9页:在叙利亚,自2011年国内冲突爆发以来,叙利亚本土的极端势力也呈现井喷式发展,出现了许多极端主义团伙,其中势力最大的是“支持阵线”。该组织在“伊斯兰国”的直接扶持下于2011年底成立,不久就迅速发展壮大,成员达到1万多人,成为反对叙利亚政权的“中坚力量”,频繁制造恐怖袭击大案。。伊拉克驻美国大使鲁克曼表示,“‘伊斯兰国’的兴起是一个全球肿瘤。如果国际社会不能有效协调应对,那么将导致出现一千个本·拉登”。10页:什么是基地组织:1988年,本-拉丹在阿富汗建立了“基地”组织(又译卡达或凯达)。成立之初,其目的是为了训练和指挥与入侵阿富汗的苏联军队战斗的阿富汗义勇军,但是从苏军撤退后的1991年前后开始,该组织将目标转为打倒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腐败政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南亚反恐十余年,虽然击毙了“基地”组织首领本·拉登以及该组织一半以上的头目,但当地的恐怖活动依旧猖獗,特别是在美国撤军的背景下,该地区的恐怖活动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在阿富汗的邻国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塔利班不断在巴基斯坦的经济、政治腹地制造事端,2014年6月8日更是对卡拉奇国际机场发动了骇人听闻的袭击。面对恐怖活动的持续威胁,巴政府不得不于6月15日宣布在位于该国西北部的部落地区开启前所未有的全面反恐战争。而巴基斯坦塔利班则掀起报复性恐怖袭击浪潮,12月16日,悍然袭击了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白沙瓦一所军人子弟学校,造成至少141人死亡,震惊国际社会。。“基地”组织长期得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内武装势力的庇护,与阿富汗塔利班、巴基斯坦塔利班、“哈卡尼网络”等在人员上存在交织,在行动上相互配合。大有复兴之势!塔利班是发源于阿富汗的坎大哈地区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组织。它的大部分成员是阿富汗难民营伊斯兰学校的学生,故又称伊斯兰学生军。其领导人是穆尔维·奥马尔。12页:非洲多国乱局为该地区恐怖势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大批在押的“资深”恐怖分子获释或越狱并重操旧业,恐怖势力趁利比亚、突尼斯、埃及等国出现“权力真空”之机大肆扩张,建立活动基地。非洲三大恐怖组织——尼日利亚“博科圣地”、索马里“青年党”、“基地”组织北非分支——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大案。13页。此外,新生恐怖组织不断在非洲大陆滋生蔓延。埃及、利比亚、突尼斯等国近年陆续出现名为“伊斯兰教法支持者”的极端组织。它们有别于传统的恐怖组织,主张“恐怖袭击只能削弱敌人并取得短暂的胜利,宣教等活动则可以更好地扩大自身影响力,为未来建立实施伊斯兰教法统治的国家打下坚实基础”。本着这一理念,它们在不放弃搞恐怖袭击的同时,着力通过慈善手段笼络人心,并因此在多个国家形成声势。15-18页:1.恐怖主义“新生态”的特点自2011年进入新一轮发展上升期以来,国际恐怖主义在多个层面展现出有别于以往的新特点,在2014年表现得尤为突出和明显。首先,暴恐手法更趋极端和残暴。“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发布的《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恐怖袭击造成17958人死亡,比2012年增长61%。而世界著名风险评估公司梅波克洛夫公司(Maplecroft)2014年7月23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与恐怖袭击有关的平民死亡数量正大幅上升,截至2014年7月的过去12个月里,全球有18668人死于恐怖袭击,与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相比上升了30%。这些都显示出恐怖袭击的手段越来越致命。国际恐怖活动日趋针对平民,一方面是由于恐怖组织试图通过制造大规模伤亡来报复政府的打击行动,动摇政府的反恐决心。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塔克菲理主义”这一极端思想在全球的蔓延。当前,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多个恐怖组织均奉“塔克菲理主义”为思想圭臬。该思想认为一名“纯洁”的穆斯林可以将其他行为或信仰有违伊斯兰教义的穆斯林视为“异教徒”,而所有非穆斯林均为“异教徒”,处死“异教徒”是穆斯林的职责,并主张以极端强硬手段“净化”伊斯兰社会。其次,在暴恐路线上选择“建国”路线。国际“圣战”运动近年出现了关于优先打击“近敌”(伊斯兰国家世俗政权)还是优先打击“远敌”(西方国家)的争论。长期以来,以“基地”组织为代表的传统恐怖势力主张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作为首要打击目标,将西方在伊斯兰世界的盟友列为第二目标,最终恢复建立“哈里发”帝国。而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新生恐怖势力则倡导在控制区迅速建立“政权”,实行严苛的伊斯兰教法统治,然后再不断向外扩张。由于“基地”组织多年未能在西方策划实施有影响力的恐怖袭击,其袭击“远敌”的路线逐渐失去吸引力。而“伊斯兰国”2014年6月成功建立“哈里发国家”,设立完整的、上下一体的国家机构“治理”控制区。“伊斯兰国”一举实现了国际“圣战”分子长期以来的梦想,其代表的暴恐新路线未来可能会得到更多恐怖势力效尤。再次,国际恐怖势力内部出现主导权之争,“伊斯兰国”逐渐超越“基地”组织成为新“旗手”。随着“伊斯兰国”实力的迅速攀升,其与“基地”组织争夺国际暴恐主导权的野心逐渐暴露。事实上,“伊斯兰国”与“基地”组织长期貌合神离,当初出于获取资金等支持而加盟“基地”组织,期间多次违背“基地”组织指示。2014年1月以来,“伊斯兰国”与叙利亚多股反对派武装爆发激烈冲突,“基地”组织头目扎瓦希里多次提出“和平倡议”均遭到“伊斯兰国”的无视和反对。“伊斯兰国”崇尚暴力和异常保守极端,令“基地”组织都无法接受,“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则认为扎瓦希里背弃了拉登的暴恐路线。2014年2月3日,被逼无奈的扎瓦希里发表声明,宣布“伊斯兰国”并非“基地”组织分支,两者不存在任何组织联系。这是“基地”组织首次与其分支机构公开决裂。“伊斯兰国”此次高调宣布建立“哈里发国家”并呼吁全球穆斯林向巴格达迪效忠,表明其正在试图侵蚀“基地”组__织对国际“圣战”运动的领导权。目前,东南亚、南亚、北非等地已有不少国际恐怖势力开始向“伊斯兰国”靠拢。2014年4月,来自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和伊朗的9位“基地”组织大佬宣布退出“基地”组织转而加入“伊斯兰国”。阿尔及利亚恐怖组织“哈里发战士”也于9月宣布效忠“伊斯兰国”;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的“伊斯兰教法支持者”也纷纷声援和支持“伊斯兰国”。圣战意识:宗教狂热分子的用语。为保卫自己宗教而发动的战争,称为圣战.23页:当前,中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恐怖主义的泛滥不仅对地区国家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造成冲击和破坏,对整个国际社会也构成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一方面,“伊斯兰国”成功“建国”、中东政治伊斯兰受挫以及美国从南亚撤军对暴力“圣战”意识形态产生刺激效应,导致全球“萨拉菲圣战”掀起热潮。这股结合了宣教、社会运动和国际暴力“圣战”的浪潮正在伊斯兰世界急速扩张,并逐渐波及世界其他地区。新一代“圣战”分子原则上不拒绝使用暴力,但强调首先通过说教和劝导推动其价值观的传播,最终建立实施严苛伊斯兰教法统治的国家。24页:另一方面,伊拉克、叙利亚地区冲突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恐怖和极端分子前往参战。他们一旦“回流”,将对各国、地区乃至国际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中东乱局引发了继20世纪80年代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的第三波外国“圣战”分子的流动潮,当前的规模和速度也都远远超过前两次。目前在中东的外国“圣战”分子多达一万多人,包括来自美欧国家的3000多人。2014年以来,这些外国“圣战”分子回流到原籍国作案的苗头日趋明显。5月,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发生首起回流“圣战”分子恐怖袭击案。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表示,潜入叙利亚参战的美国人回流美国是“最大隐忧”。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也视回流的“圣战”分子为最大恐怖威胁。同时,在“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的大肆煽动下,一些图谋出境参战未果的极端分子转而选择进行就地“圣战”,导致美欧本土极端分子实施的“独狼”式恐怖袭击明显增多。例如,2014年10月20日加拿大现役军人遭汽车撞击案;10月22日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严重枪击恐怖袭击案;10月23日美国纽约警察遭砍杀案;12月15日澳大利亚悉尼绑架案;2015年1月7日法国巴黎《沙尔利周刊》恐怖袭击案等等。25页:,面对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上升,国际社会尤其是美欧国家纷纷加强了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伊斯兰国”的突然崛起以及对美国威胁的上升迫使美国重新加大对国际反恐的关注和投入,并再次组建国际反恐新联盟打击“伊斯兰国”,这干扰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态势及其全球战略的重新调整部署。同时,“伊斯兰国”成为国际反恐合作新的焦点,这将对大国关系甚至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影响,一些国家开始搁置和淡化相互间的分歧和摩擦,寻求在反恐问题上进行合作28页:应对恐怖主义威胁是事关世界未来的战斗,各国必须共同应对。面对恐怖主义“新生态”,如何加强国际反恐协调与合作、采取有针对性的反恐策略予以应对,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紧迫问题。首先,凝聚共识,摒弃双重标准。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敌,恐怖主义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不论何时何地,针对何人何事,都必须予以打击。不能搞双重标准,不能像有些西方国家那样,凡是威胁到本国安全和利益的都将其定性为恐怖主义或支恐国家,对于那些无关本国安全和利益的恐怖主义却不予打击,甚至还暗中支持纵容。更不能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或宗教挂钩。当前尤为紧迫的是,国际社会应该进一步加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