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机制形势分析摘要:农业,国之根本。农业是国民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耕地则是农业最重要的物质基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目前,解决人与耕地之间的矛盾刻不容缓,而耕地保护作为重要途径,对增加粮食产量、维护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机制,规范耕地使用,以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本文对当前耕地保护土地管理机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关键词:耕地保护;土地管理;对策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为了保证国民的基本温饱和国内粮食的自给自足,必须确保基本农田基数、农产品供需平衡以及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实施对耕地进行保护是解决人口与耕地、粮食之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更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举措。在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征用部分农业用地,然而农业用地被征用应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为此国家提出了“耕地保护”。耕地保护指的就是利用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措施和手段,保护耕地的质量和数量。目前,耕地保护和管理方面的制度主要包括:耕地占用的补偿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以及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1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1.1耕地面积减少、利用率较低我国每年因非农业建设而需要占用一定面积的耕地,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很多地方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将附近的耕地征用,使粮食生产与城镇化建设出现了矛盾。同时耕地利用率偏低、管理粗放,土地在受到人为或自然的损坏后,无人修复,存在土地闲置、遭破坏等现象,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1.2耕地盐碱化严重耕地盐碱化逐渐增加是耕地保护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耕地资源是有限的,它是不可再生资源。出现盐碱化就预示着耕地资源可利用率减小。要回复耕地地力,恢复其生产能力,就要改变土地资源的盐碱化现状。盐碱地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其一,气候。常年干旱气候下容易形成盐碱地。其二,低洼地、沿海地。低洼地,如果排水系统不通畅会促进盐碱地的形成。沿海地形成主要是水盐运动造成的。盐碱地形成以后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法治理,第一,引淡淋盐;第二,井灌井排;第三,覆盖;第四,植物措施。1.3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由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来源主要依赖土地,当农民的耕地被占用之后,一时没有找到谋生的出路失去了最低的生活保障。虽然在土地征用后,政府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如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但是由于大多为一次性补偿,没有建立后续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未来的就业和生活来源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农民权益未得到有效的保护。1.4缺少土地利用整体规划我国和各个地区尚未形成整体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耕地保护规划措施,对土地的使用特别是耕地征用的随意性较大。一些地方不按照实际情况,随意扩大城市规划范围,并且更改耕地位置和调整农业结构,违反规划和计划批地、用地,缺乏对征用土地用途的管控,导致土地资源的减少与浪费。1.5违法违规征地在征地过程中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以及公共利益是征地适用的重要条件,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公共”范围界定不清或故意混淆,有的地方不按规定使用农村土地征用权,或是以“公共”的名义将土地征作它用,违反了征地适用范围和征地的操作程序。同时有的地区不按审批程序进行征地,引发一系列经济损失、补偿等问题。1.6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土地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监管力度不够,预审和审核往往流于形式,使一些地方征地频繁出现问题。如我国土地受偿的主体为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只能在集体经济组织中受偿,但是有的失地农民并不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而却丧失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享受不到生产和生活的保障;我国明确规定征用农业用地的基本程序,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出现占用、买卖等非法转让土地和越权审批、或先征后批、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占地的现象,导致农村土地流失;在地方预审过程中,对项目用地的标准和总规模不进行严格的审查,审查审批流于形式,耕地保护出现漏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没有真正的落实,出现占用质量较好的耕地,补充不适宜耕种或质量较差的用地,从而降低土地生产能力。同时,农民占地补偿体系尚不完善,补偿办法没有具体的等级与衡量标准,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等问题。2耕地保护管理机制的具体措施2.1针对农村采取的具体措施2.1.1优化居住点布局。采用“一宅两户”或“一宅多户”的方案,适当提高房屋的高度,遏制房屋的“宽度”,从而减少房屋占用土地的面积。在农村,建设用地超标严重,“一户多宅”现象普遍,这种居住方式是对土地的浪费。农村地区,房屋多为一至两层的楼房,土地的空间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政府在审批宅基地的时候,可以对其提出相关要求。2.1.2增加对农民耕种的补贴。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以及国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农民种地的收入在绝对数量上有所上升,但是与其他的工作,如外出务工或者做些其他小买卖相比,在农村种地收入还是偏低,而且工作更为辛苦。农民不愿意靠种地谋生,所以在农村越来越多的耕地被抛荒,成为实际的“未利用地”。在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的南方地区,虽然政府在不断做宣传,鼓励农民种田,甚至规定农田抛荒的不给于种粮补贴,但这些措施收效甚微,耕地抛荒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所以针对这个问题,为确保农民权益不受侵害,应调整土地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措施,根据农业用地的不同组成要素如耕地保护地块、面积等作出补贴资金及违约责任的详细规定,给予农民合理、及时的补偿,并且要从解决农民的根本生计人手,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以及就业机会,同时还要设定最低补偿标准,为农民后期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保障及经济来源,这样才能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耕种上面。2.1.3国家征收农村宅基地,变所有权主体为国家。首先,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的方式,将宅基地的所有权收归国有,然后通过划拨的方式将宅基地划分给农民。对于农村土地,可以实行国家经营模式,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合理预算未来人口高峰期所需的耕地数量,然后确定宅基地的审批情况。同时,还要严格规定,农民的房屋只能建在经过政府划拨的国有土地上,不得在集体土地上修建住宅。这也要求政府在征收和划拨农村宅基地的时候,必须退出土地直接经营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现在农村的宅基地的所有权和耕地的所有权都是农民集体,如果将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纳入国家,将能使农村土地特别是宅基地得到有效管理,特别是对宅基地面积的控制将起到很好的作用。城市国有土地的管理已经日趋完善,农村土地管理也可以仿效城市国有土地的管理模式进行,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农村土地进行有效管理。2.2城镇化发展中加强耕地保护应对措施2.2.1做好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调控土地的基本手段,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潜力,科学地预测未来土地需求,调整各类用地结构和数量,从而综合平衡土地供需形势,达到宏观调控土地的目的。很久以来,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耕地的资源数量以及质量都不明确。要对耕地的质量和数量进行确切掌握,这样就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制定相应的农业生产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也是对现有的耕地进行改造、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凭证和条件。所以在这方面应该加大力度,通过各个部门的相互协作,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土地丈量,从根本上查清现有土地,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使获取的耕地数据和资料更加全面、准确。2.2.2立体规划,开发地下空间。开发城镇地下间,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具有众多优点:节省土地资源、缓解中心区高密度、人车立体分流,疏导交通。扩充基础设施容量、减少环境污染、保持城镇景观、增加城镇绿地,改善生态环境等。因此,今后在城镇建设中,应注重地下要空间,把开发地下空间资源作为城镇规划的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予以高度重视并逐步实现。2.2.3提倡旧城改造,适度提高城镇容积率。目前我国城镇上部空间的利用非常不足。提倡旧城改造,适当提高城镇的容积率,防止一哄而上建新城,尤其是人拆人迁建新城,是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方法。2.2.4坚持开发区工业园区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合理配制,高效利用土地。一是在规划和安排企业用地时,实行按产业相对集巾布局,协调同类企业的生产设施。公建设施等资源可能共享,提高开发园区综合配套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土地二次三次开发利用水平,通过修建高密度标准厂房,协调企业转租闲置厂房,直接租用企业厂房缓解企业土地资源利用不平衡现象,减少相同用途的土地需求。三是调整现行用地政策和供地协议,以提高投资强度和开发建设密度为目标,实行供地量,地价与投资额,产出效益等指标挂钩。四是从招商引资到选商引资,精打细算节约利用土地。设置产业和投资门槛,提高投资强度,重点引进占地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积极推进零增地招商,发挥寸土寸金效益。2.3采取相关法律措施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令政策和规章制度,对那些乱占耕地的行为和个人进行必要的法律制裁和经济惩罚,相关的司法部门也应该进一步加强司法工作,对于建设占地要进行严格控制,要对一些老房、危旧房和一些院落的住宅进行有计划地改造,把平房都逐渐改为楼房,在空间上进行拓展,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往地下发展。在大城市进行工业建设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对荒地、劣地、滩地和坡地进行改造和占用,尽量少占和不占用耕地,要对占用粮棉生产地和菜地进行严格控制。在乡村发展工业也应该对现有的建筑物充分利用,可以对旧宅进行改造和利用,对于农村农民的住房建设,也应该以对旧城镇进行改造为主,应该大力提倡楼房建设,对于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应该建设统一的商品房,统一进行建设分配和管理。2.4加强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建立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作保障,要充分发挥机构职能作用,制定技术培训工作规划和计划,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核心技术应用培训,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有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提高土地整理规划与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要建立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工程监理、预决算等各类专业人才合理搭配的技术专业队伍。使土地开发整理专业人员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保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高质量、高效益。3.结语我国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的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保护任重道远。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注重耕地保护的数量与质量并重。保护耕地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对农村农民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耕地的发展方式,可以通过对利用方式和配置的转变方式来进行,建立起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耕地制度和管理体系,对耕地资源的利用战略进行创新,将保护耕地的一些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