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国际问题视角专题视角理论视角历史视角格局视角中美关系专题(一)中国和平融入国际社会(二)美国大战略演变GrandStrategy1.全球战略确立时期杜鲁门政府的遏制战略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包围、遏制对西欧日本盟国的扶植、援助对第三世界独立运动阻止、镇压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解放战略”通过战争以外一切手段,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从共产主义“极权统治”下解放出来。大规模报复战略(MassiveRetaliation):以战略空军和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系统作为对付侵略的报复力量。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军事需要就使用核武器.肯尼迪的“和平”战略通过经济、文化和人员往来,演化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复辟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多样化军事力量,以核报复对付核打击,以常规战争对付常规侵略,以特种战争对付第三世界的“叛乱”。“两个半战争”2.全球战略调整时期尼克松:一个中心:战略收缩美国仍将参与盟国和友邦的防卫和发展。但是……美国不能也不会为世界上所有自由国家设想和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策,承担全部防务责任。三大支柱:伙伴关系:与欧日维系西方战略同盟谈判时代:以谈判协调中美苏关系实力地位:现实威慑战略一个半战争卡特主义:明确人权是美国外交的核心原则3.全球战略的进一步调整里根的新遏制战略对苏:以实力求和平进攻性强硬政策.对西:恢复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对中:加强美中关系,借中国抗衡苏联大规模扩军备战,实施“星球大战”计划里根主义: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老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在不放弃军事遏制的同时,利用苏联、东欧改革的实际,采取多种手段,尤其是以经济援助为诱饵,使苏东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复辟资本主义,并进而融入西方的政治经济体系。4.面向新世纪的重新定位克林顿安全威胁:“无赖国家”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战略目标:构建美国主导下的大国合作的世界秩序战略手段:军事经济人权三大支柱演变遏制→古巴,朝鲜,伊朗,伊拉克–塑造有利于美国的国际安全环境–随时对危机做出反应: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大规模战区战争–准备应付未来的挑战:导弹防御系统小布什–安全威胁:恐怖主义、邪恶轴心论、“激进主义与技术的结合”–战略目标:构建单极世界体系,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布什主义:发展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防务计划基础由“基于威胁”转变为“基于能力”;新–三位一体战略结构:核武器、高科技常规武器、导弹防御;一场大规模冲突中取胜.–古巴朝鲜–伊朗缅甸–白俄罗斯津巴布韦奥巴马安全威胁:安全、繁荣、价值、秩序战略目标:重建美国领导地位,通过国内建设、世界建设来实现这样的目标支柱:从先发制人到最后手段、从单边主义到多伙伴世界、建设本土发挥于海外防务:削减兵力保持超强地位,战略重心转向亚太,“一战一威慑”战略,“反介入”成为重点(三)中美关系maturerelationship1.中美关系大局共同利益中美在经济上相互需要。–中国需美资金、技术和市场。–美国需中市场和廉价消费品。中美在政治上相互需要。–中国需与美维持稳定,为现代化创造条件.–美国需中在地区和全球问题上合作。矛盾冲突(1)美国将不断强大的中国视为实现全球战略的潜在威胁。(地缘矛盾)(2)美国将社会主义的中国视为实现全球战略的重大障碍。(意识形态)2.中美关系存在问题3.中美关系展望与应对关注美国全球战略关注战略实施手段关注美国国内政策险象环生的朝鲜核问题一、当今世界核武器的基本状况二.朝鲜核危机及其发展朝鲜核危机先后经历了三次:•第一次发生在1992年。美国以其提供的资料和卫星照片为依据,认定朝鲜在平壤宁边地区增设核反应堆。美日联合向朝鲜施压,朝鲜宣布要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一次核危机爆发。朝美最终于1994年10月在日内瓦签定《关于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第二次发生在2002年。朝美达成的《关于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并没有很好地执行,朝鲜重新启动核设施,2003年1月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导致了第二次朝鲜核危机的爆发。•第三次则发生在2006年10月。朝鲜进行了地下核试验,持续多年的朝鲜核危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朝鲜半岛第三次核危机爆发。三、朝鲜为何想拥有核武器1、国内形势的迫切要求2、改善冷战后朝鲜国际安全环境的战略考虑四、世界各主要大国对待朝核问题的态度•美国对朝鲜核问题采取的立场和态度是坚决反对、阻止朝鲜研发和拥有核武器。•韩国强调和解与谈判,同时对朝鲜进行施压。•日本则坚持对朝鲜的高压制裁态度和立场。•俄罗斯不希望朝鲜拥有核武器,也反对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反对美国对朝鲜动武,也不支持对朝鲜实施任何形式的封锁、制裁。•中国政府对朝鲜核计划的立场:•第一,中国主张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第二,中国不赞成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4年朝美签署的核框架协议各方应切实执行;•第三,维护核不扩散体制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第四,朝鲜方面的合理关切也应该得到解决;•第五,我们希望各方保持冷静,避免采取使局势进一步升级的行动。反对使用武力、军事和战争手段解决朝鲜的核危机,认为对话是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第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方共同努,推动朝鲜核问题早日解决。•中国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利益的考虑:•第一,地缘政治利益的考虑•第二,经济利益考虑。•第三,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五.朝核问题的前景预测•第一种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是,朝鲜核问题通过使用武力解决。•第二种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是,朝鲜核问题无限期地拖下去,再现以往的发展轨迹,即危机一缓和一再危机一再缓和,循环往复,始终难以解决。•第三种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是在为期不太长远的时间内通过谈判,通过朝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第四种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是,朝鲜强行突破核门槛,成为实际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国的朝核政策与六方会谈机制六方会谈的作用:•第一,六方会谈为解决朝核危机提供了各方交流与沟通的舞台。•第二,六方会谈机制也是确立朝美两国互信的机制,是东北亚安全问题各个关切方彼此确立安全互信的机制,通过建立互信,推动朝核问题的解决。•第三,六方会谈机制不仅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机制,也是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机制。2010年3月,中国建议重启六方会谈的“三步骤”方案。•所谓“三步骤”方案是指,继朝美双边对话后,先召开六方会谈与会国之间的预备会谈,然后再举行正式的六方会谈。全球气候变暖与寻求低碳经济之路导言:气候变化作为全球环境问题的提出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第一次作为全球环境问题提出20世纪80年代政治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关系加深20世纪90年代各国第一次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生存危机(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的影响外,人类活动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太阳辐射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人口剧增人类活动工业发展(三)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后果近一个多世纪,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最严重的时期。我们将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的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后果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1.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2.降水不均衡,气候灾害加剧3.生态改变,物种灭绝后果二:人类生存受到威胁1.日常生活面临危机2.生存空间濒临消失3.贫困地区粮食危机4.人类健康面临危机二、拯救地球,国际响应与国家行动(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1994年3月21日“公约”正式生效。1.“公约”的目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3.对“公约”的评价:“公约”第一次将气候问题作为全球共同问题写入国际文件,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成为后面召开国际气候大会的基本准则。由于公约中并没有规定参加国具体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公约并没有太大效力。(二)《京都议定书》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1.“议定书”的目标: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的伤害。2.“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在2008年到2012年间,主要工业化国家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2%。限制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3.“议定书”所规定的缔约方的减排义务:附件1国家(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2008—2012年,较1990年排放水平,欧盟减排8%,美国7%,日本6%,加拿大6%,东欧各国5%至8%。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爱尔兰、澳大利亚、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非附件1国家(发展中国家)未对发展中国家做出具体的减排要求,但要求这些国家也应循序渐进,做出与各减排阶段相适应的努力。4.“议定书”规定的四种减排方式:¤允许发达国家间的“碳排放交易”;¤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各国共同减排温室气体;¤采用“集团方式”,采取有的削减、有的增加的方式,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5.对“京都议定书”的评价:它是全球范围内现存的唯一一个关于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是国际社会第一次在跨国界范围内设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或限排的重要法案,它和市场交易机制结合成为革命性的制度创新,对于低碳社会的到来具有重要里程碑式的作用。(三)巴厘岛路线图2007年12月3日到15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框架公约国第13次会议。1.会议的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28项决议,其内容涉及适应气候变化基金、减少发展中国家因森林砍伐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技术转让、能力建设、《京都议定书》下的灵活机制、国家通讯、财务和行政问题以及执行公约的长期行动等。2.巴厘岛路线图:©成立一个“长期合作行动特别工作组”,其任务是为2012年后新的实施公约的国际合作协议进行谈判。©确定了现在到2012年以后的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活动的主机要内容(如,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内容);©确定了一些支持性的行动(如减少发展中国家因森林砍伐而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决议)。3.各缔约方态度和立场:©中国:严词拒绝将“主要发展中国家”纳入绝对量化的减排指标的建议;©欧盟:愿意和欧盟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一道设定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30%的目标,如果有必要,这个目标可以再提高。©美国:开始“不想用‘设定数字’的办法进行谈判”;在唯一的盟友澳大利亚倒戈后,转变立场,跟与会方达成共识。(四)哥本哈根会议2009年12月7日到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形成了《哥本哈根协议》。1.《哥本哈根协议》的主要内容:2.各缔约方的态度和立场:§欧盟阵营:态度积极,试图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重新确立自己的国际领导地位;§美国阵营:较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展现了比较积极的立场;§中国阵营:以大国的姿态承诺减排及森林管理。4.对哥本哈根会议的评价:虽然哥本哈根会议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成功,但其影响是巨大的。《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公约》和《议定书》的框架,明确规定在“议定书”的基础上继续减排;会议提出建立“哥本哈根绿色气候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的适应和减缓行动(即发达国家在2010年至2012年提供300亿美元,2020年起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会议决定设立一个“技术机制”,以加速技术的发展和转让,“标志着在能够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支持最脆弱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并有助于开创环境可持续增长的新时代的第一项真正的全球协议的谈判中所迈出的重要一步”。(五)德班气候会议1.主要议题:◆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量化减排指标;◆明确非公约发达国家在公约下承担与其它发达国家可比的减排承诺;◆落实有关资金、技术转让方面的安排;◆细化《坎昆协议》中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