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卷第期西南交通大学学报Vol.No.年月JOURNALOF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者简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推进高校创新教育名字(学校)摘要: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到大众创业时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是教育方面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对实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教育创新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UNDERTHEBACKGROUNDOFPUBLICENTREPRENEURSHIP,PEOPLESINNOVATIONPROMOTEINNOVATION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Name(KeyLaboratoryof)Abstract:OnMarch15,2015,thestatecouncilpremierLiKe-qiangsaidwhenitcomestopublicbusiness,publicentrepreneurship,peoplesinnovationisactuallyareform.Withtheadventoftheeraofpublicentrepreneurship,peoplesinnovation,collegepersonneltrainingmodealsomustincrease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reform.Thewaytocultivatecreativetalent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isanimportanttopicofeducation.Inthispaper,the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innovativeundertakingpracticalsignificanceandimplementationapproacharediscussed.Keywords:publicentrepreneurship,peoplesinnovation;university;educationalinnovation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一、前言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掷地有声,开出了中国良方,亮出了中国策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双引擎”中的重要一擎,意义重大,寓意深刻[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政府的新号召,是市场的新要求,更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新一轮改革,是继起始于1978年的“个体户创业”、起始于1992年的“精英下海创业”和起始于1999年的“互联网创业”潮之后的第四波创业潮。目前,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已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2]:(1)创新创业观念与时俱进,体系不断优化,技术日新月异,规模日渐增大,效率显著提高,众创已成新态:既有精英参与和引领,又有草根群体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创业主体大众性的特点。(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顺应市场特点,利用市场机制,依靠市场化、专业型创业孵化机构和投融资体系应对市场需求,呈现出创业动力和路径的市场化特点。(3)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的发展和应用扁平化了企业结构和管理模式,加速了创新创业要素的流动,降低了创业边际成本,提高了企业营运和变道换挡的效率,促进和聚合了众多创业者的加入,使得相对封闭的内部组织形式的创业活动发展为大开放、大协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呈现开放性的特点二、时代背景与意义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国经济改革已经步入了深水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带来的阵痛使得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3]。如何解决当前社会就业难的问题,如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已经成为了一个持久的社会问题。正是在就业难、经济发展缓慢的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观点,该观点一提出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后续的落实过程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政策,中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希望以创新创业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随着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向智慧经济的转型,创业也在不断的转型和变化,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式的创业热潮、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中各式各样“网络精英”式的创业热潮后,如今又迎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4]。“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全民参与创业和创新,对创业和创新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其无形之中又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岗位,可以很好的缓解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可以给当前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我国以前的经济发展基本上都是以牺牲环境和能源为代价的,其缺乏综合竞争力。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艰难的转型,很多产业在转型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缺乏活力和朝气,鼓励全民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给当前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5]。这能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得到质的提升,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使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方式探究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高校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当前,高校院校应对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进行调整,加大对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视,统筹高校院校资源,加大与社会企业联系,制定符合高校院校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计划,在大学生创业技术指导、经费的配比、专家的落实等方面真正建立起可操作的制度,对于学生创业制定鼓励的政策,从可操作的层面支持高校院校学生的创业。(一)深化高校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原则高校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开展已势在必行。深化高校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第一是要坚持高校教育育人为本。高校教育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来提高培养质量,在教学中强化实践,加大对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第二是在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中结合学生关注的问题加大对学生的引导,通过抓学生的关注点、解决学生的欠缺点,帮助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尝试创业,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二)高校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与形式创业教育主要就是要提升高校院校学生的就业创业和创新能力,从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名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推进高校创新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高校院校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主要是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为了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高校院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首先作为高校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要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结合个人所长,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和具备的能力进行创业尝试。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竞争越发激烈的现状,树立创业意识,增强创业信心,通过自身的努力,向先进自主创业的典型学习,使自己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使自己成为创业成功者。2.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适应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常言道:强将手下无弱兵,这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同样如此。学校好比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工厂,学生就是经教师生产、加工、打磨出来的一个个产品,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与制造产品的人的责任心、工作能力和水平密切相关。因此,高校院校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创业的教师要具备“双师型”的素质,自身应该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修养和创业精神,甚至要有在企业挂职锻炼的经历,有实际的经验积累,了解创业的具体操作流程,这样才能培养出善于思考、敢于置疑、勇于探索和创新,能够创业的学生。3.采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高校院校原本就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孕育的土壤,在人才培养方面沿袭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高校院校应采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在突出高校教育的办学特色的同时,加大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演练,构建新的创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丰富的创业实践及顶岗实习锻炼,广泛借助社会资源,搭建多样化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平台。4.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在高校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加大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也应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把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挖掘。对高校院校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开设创新创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群。同时完善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考核制度,通过模拟训练、实战演练对学生成绩进行认定。5.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为首要任务。一是要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明晰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摒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功利主义价值倾向和“拔苗助长”式的速成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在教学管理方面给予充分重视;二是要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到社会意识创新、思想观念创新、发展理念及模式创新的高度,克服创新创业教育仅限于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的局限性念;三是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化,克服创新创业课程的应景性和装饰性,避免创新创业课程沦落为“垃圾课程”和“营养学分”,要大力倡导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四是要改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创造性课程,构建以职业素质养成为基础,以综合能力提升为本位,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新型课程体系;五是要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建设,构建一支既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创业经验,包含专业教师、客座教授和企业高管及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在内的教师队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大学已有所作为,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仍然不少。直面这些问题和挑战,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紧扣经济社会需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脚踏实地,大学就一定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参考文献(References):[1]徐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高校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J].学苑教育,2016,01:25.[2]熊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大学作为[J].群言,2015,04:29-31.[3]董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创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35:87-89.[4]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5,14:174-175.[5]刘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J].河北企业,2016,0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