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鱼的饲料系数的四个因素养殖鱼类的物质基础~饲料费一般占养殖鱼类总费用的60~70%。如何解决饲料问题是养殖生产中的关键问题。鱼类对饲料的消化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饲料配方、加工工艺、投喂方法和水环境条件等都成为影响饲料系数和饲料成本的主要因素。一、饲料配方的合理性:饲料本身的营养成份,对饲料的系数影响很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是饲料的两个主要营养指标,而且其含量越高饲料系数就越低,鱼类的消化吸收就越好。但同样含量或相近含量的饲料又与其有效成份的存在状态和结构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如…大麦、燕麦和小麦为例:鲤鱼对这三种籽粒饲料的蛋白质消化利用率为“大麦燕麦小麦”。主要是小麦蛋白质质量比大麦和燕麦差,也就是说小麦中的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低。根据必需氨基酸指数计算的饲料中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小麦为55、燕麦为70、大麦为73。但饲料中必需的营养成份含量过高会引起消化不良,如蛋白质含量过多时,鱼体蛋白质的积蓄量几乎不变,体重的增加并不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成正比。这不但造成了蛋白质的浪费,其蛋白质的代谢产物还污染水质。因此,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份含量应有一个最适量,鱼饲料中蛋白质和非蛋白质之间应有一个适当的比例,而且只有蛋白质充足时,其它的营养成份才能有效地被利用。若饲料中的某种营养成份缺乏还会影响其它有效成份的利用。饲料中的原料营养互补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鱼类对饲料的营养需要有其自身的特点。鱼类能充分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但不能很好地利用碳水化合物,而且很难消化纤维素,鱼类的食性不同营养需要也不同。所以要因鱼而异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只有当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与鱼类的需求相吻合时才能提高消化吸收率,降低饲料系数。饲料系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饲料配方的合理性。二、饲料原料的质量与加工调制:饲料原料的品种、产地、等级、异物含量、贮存条件以及贮存期的不同,其营养成分的差别很大。因而,饲料原料对配合饲料的营养成份和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原料的质量好,等级高,制成的配合饲料可达到预期的营养水平,反之饲料的营养将有所变化。尤其饲料原料的贮存时间,对饲料的营养价的影响较大。原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在贮存过程中不会改变,但随着贮存期的延长蛋白质的溶解度和消化率逐步下降,原料在24℃下贮存2年,蛋白质消化率下降8%;原料中其它营养成分在贮存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程度的降效。其中VE的损失最为严重,脂肪在贮存过程中受脂肪酶的分解,极易酸败,使用这种降效的原料将大大降低配合饲料的质量。由于水产饲料的特殊性,对饲料的加工技术要求较高。影响饲料加工质量的工艺指标主要是粉碎粒度、调质蒸气的压力和温度。饲料加工粒度在10~20目时消化率为11%,30~50目时消化率为51%,50目时以上消化率为73%。原料粒度细则表面积大,可获得较好的调质效果,饲料的熟化程度高,糊化更充分,颗粒的粘结性好,入水后不易散失,鱼类摄食后易于消化吸收,饲料系数低。在饲料加工的标准中,对水产饲料粉碎粒度的要求是:淡水鱼料要求全部通过20目筛,40目筛上物不得超过30%;对虾料要求全部通过40目筛,60目筛上物不得超过20%。饲料原料过细和过粗都会增大饲料系数。此外,调质工艺对饲料的质量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蒸气压力和物料通过调质器的时间,决定了物料的熟化的程度。对于不同的原料调质的工艺参数不同。如果熟化的水份不足,温度不够,原料糊化不充分将影响消化率,而熟化过度将会破坏饲料中的营养成份,其中损失最大的是赖氨酸。从而使饲料可利用率下降,饲料系数增大。对水产饲料来讲调质的最适含水量12~13%左右,物料的温度以70~80℃为宜,这不但能提高制粒机组的生产效率,而且,也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颗饵产品。三、投喂方式和投喂技术:投喂技术对饲料系数的影响也很大,其关键是投饵次数和投饵率。投饵次数是由饲料通过鱼类消化道的时间来决定的,投饵率是以鱼类的最大饱食量为依据。不适宜的投饵次数和投饵率都会增大饲料系数。如投喂次数和投喂量过多,食物充满肠道,减少肠壁与饲料接触机会,食物消化吸收不充分,使饲料的消化率下降,饲料系数增大。如果投喂次数和时间多变,鱼类饥饱不均,也会降低饲料利用率。正确的掌握鱼类的摄食习性,合理的给饵,才能充分发挥饲料的生产效能,达到降低饲料系数的目的。四、水环境因子:水环境因子中对饲料系数影响最大的是水温和水质。鱼是变温动物,其代谢活动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水温低时,鱼体代谢活动减少,所需能量少,摄食量也少;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的时间长,其利用率也低,如鲤鱼在水温20~27℃时,对饲料利用率比14~15℃时大两倍以上。对于变温的鱼类来讲水温低时,饲料的系数大。其次影响饲料系数的水质指标中主要是水中溶解氧,当水中氧含量在4~5mg/L以上时,鱼的摄食强度和消化吸收率随水中溶解氧的增加而增大。如鲤鱼在溶氧3~6mg/L时,比0.5~2mg/L其饲料效率增加一倍,由此可见,水中的溶氧含量对饲料系数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