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浅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8年6月第10卷/第6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OFHEBEINORMALUNIVERSITY/EducationalScienceEdition/Jun.2008Vol.10No.6收稿日期:2008-02-16作者简介:陈凯(1978-),女,河北保定人,助教,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张建辉(1980-),男,河北保定人,助教,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浅析陈凯,张建辉(保定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彼得·纽马克撰写了多部翻译理论著作,将翻译文本类型进行分类,提出了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的概念,同时他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扩充———提出了关联翻译法,为国内外译界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为繁荣译论做出了重大贡献。关键词: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13X(2008)06-0142-03彼得·纽马克,英国当代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其翻译理论简明扼要,短小精悍,与奈达的卷帙浩繁相得益彰。和奈达一样,纽马克运用现代语言学来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翻译问题。他认为译论“源于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的范畴内,主要涉及语义学;所有语义学的问题都与翻译理论有关”,同时,他承认语言的平等性和可译性,认为翻译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和技巧,针对不同种类的文本,译者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力图使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1]。下面本文将就其主要的译论观点进行简析,以求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有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一、文本类型分类在纽马克看来,翻译就是文本的翻译,研究翻译不能离开文本。因此,纽马克根据Buhler的语言功能理论将所有的文本划分为三大范畴: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号召型文本。(一)表达型文本在表达型文本中,如文学作品、私人信件、自传和散文等,其核心思想是表情达意,作者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应同等重要。因此,这样的文本强调原作者的权威,不会去考虑读者的反应。典型的表达型文本包括:1.严肃的文学作品,包括抒情诗、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戏剧等;2.权威性言论,包括国家政治人物的政治演说或文件,各种法规和法律文献以及由公认权威撰写的科学、哲学和学术著作;3.自传、散文和私人信函。在翻译表达型文本时,要遵循“作者第一”的原则。以原作者为核心,既要忠实原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原作者的语言风格。如翻译庞德的诗:Theapparitionofthesurfacesinthecrowd;Petalsonawet,blackbough.(Ezrapound:InastationoftheMetro)裘小龙将它译为: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在这里,译者主要采用语义翻译为主的方法,即以原文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为中心,使译文尽可能去贴近原文。翻译时译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俳句的结构形式,反映出诗人“意象本身即是语言”的诗学观点,并且因意象叠加获得凝重而又空灵的效果[2]。(二)信息型文本信息功能文本包括非文学作品、教科书、学术论文和报刊杂志文章等,此种文本强调“真实性”和语言外部的现实。典型的信息型文本可以涵盖任何知识领域,包括科学、技术、商业、工业、经济等,其表达形式包括教材、技术报告、报刊杂志文章、会议记录等。信息型文本的核心是内容的“真实性”,作者的语言则是次要的。因此,在翻译信息型文本时,应遵循“真实性第一”的原则。译者在语言应用上,可以不以原作为标准,而以读者的语言层次为标准,力求通顺易懂,必要时还可以对原文进行修正。与表达型文本相比,译者有更大的自由度,比如当原文表达含糊、混乱或不确切时,译者有责任进行修改,以对目的语读者负责。鉴于此,翻译信息型文本为主的对外交流材料时,可以不受原文结构的束缚,打乱原文的叙述顺序,采用自由的方式,以原文信息加以充实。(三)号召型文本号召型文本强调以读者为中心,目的是“号召读者去行动、去思考、去感受”。告示、产品的说明书、宣传手册、广告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以推销书籍和取悦读者为目的的通俗小说(包括侦探小说、冒险小说、科幻小说等)也是典型的号召型文本。在翻译号召型文本时,应遵循“读者第一”的原则,把读者放在首要位置。翻译号召型文本时,译者可以充分利用目的语的优势,不拘泥于原文的表达方式,使译文的语言尽量达到与原作语言同样的效果。当原文表达含糊、混乱或不确切时,译者同样有责任进行修改。例如在翻译“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这样一句安全宣传语时,如翻译成“Gotoworkhappily,backhomesafely”反而不如直接翻译成“Goodlucktoyou”更容易为外国读者理解和接受。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正如上文所述,纽马克坚守针对不同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翻译方法的观点,而这些供选择的翻译方法中,最为重要的是他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3]。纽马克这两个概念的提出,扩展了千百年来翻译界存在的直译与意译概念之争,为翻译研究指明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一)区别与联系纽马克在根据语言功能对文本做了三种分类后,提出三种不同文本类型适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即语义翻译(或称为传意翻译)适用于表达型文本,而交际翻译适用于信息型文本和号召型文本。从理论上来讲,纽马克最大的贡献莫过于详细阐述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区别,下文将进行阐述和例证。“‘交际翻译’试图对译文读者产生一种效果,这效果要尽可能接近原文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语义翻译’试图在目的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范围内传达原著的确切上下文意义”。“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之间的差别从理论上来说是很大的,其主要体现在对译语的表达方式上。语义翻译要求译文接近原文的形式,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力求贴近原文;交际翻译则注重接受者的理解和反应,即信息传递的效果。交际翻译要求译者重新组织语言结构,以使译文地道、流畅。“语义翻译”是为了表达原作的思维过程,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点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发挥语言的表达功能。它首先必须忠实于原作者,注意传达原文的语义内容,译作应在译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贴切地再现原作的上下文意义和传达原文准确的语境意义。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语义翻译较之交际翻译占主导地位,由此产生的译作也像原作一样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如翁显良在翻译李白《长干行》时,把“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中的“青梅”译为“greenplums”,这就是用语义翻译方法保留原文中独特的表达方法[4]。又如马红军先生将李白的《静夜思》译为:Beforemybedthemoongleamsbright,Andfroststhefloorwithahoarylight.Myeyestothefairmoonoverheadroam-Headbent,I’mlostindreamsofhome.马氏译文通过原作思想和精神借以体现的语言外形以及原文的每个词、句,把握了原作的思想和精神,比拘泥于原文的死译、硬译要好得多[5]。“交际翻译”的关键在于传递信息,让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它为某类读者“量体裁衣”,充分发挥语言传递信息的功能,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反应。“交际翻译是一种技巧,它发挥了语言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它以段落为翻译单位,倾向于欠译(undertranslation),即遇到难译的词时便使用包罗万象的泛指词;由于重效果而简洁明了,又经过了适当的润色,所以它的译文一般优于原文”[6]。在广告翻译中,交际翻译取得劝诱效果的作用发挥的比较明显。如当我们翻译一则有关酒的广告词:爽口顺喉,和醇耐味,名贵高尚时,好的翻译实难找到,且看下面这篇译文:SensuouslySmooth;MysteriouslyMellow;GloriouslyGolden.其中,辅音S模拟消费者品酒后的赞叹声,辅音M象征品酒者闭口品尝的神态,而爆破音G表现品酒者发自肺腑的赞美,不失为一篇美译[7]。(二)理论融合与发展———关联翻译法从1991年开始,纽马克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重新审视,他认为,在许多特殊情况下,翻译被看得过于简单化了。翻译并不永远只考虑到文本、话语以及作者和读者、源语和目的语、源语文化和目的语·143·文化等二元论范畴。其实翻译的基本层次主要体现在文字的细节处理上,即对译文进行调整、变更,而这样做时就会出现欠译(undertranslation),如将隐喻转换或不译;也可能出现超译(overtransla2tion)———译文中加入原文所没有的信息。所以,完全根据整个文本来确定翻译法有时是不太科学的。于是,纽马克在1994年提出了一个新的翻译概念———翻译关联法(correlativeapproachtotransla2tion)。翻译关联法的基本内容为:原作或目的语文本的语言越重要,就越要紧贴原文翻译(Themoreim2portantthelanguageoftheoriginalorsourcelan2guagetext,themorecloselyitshouldbetransla2ted)。纽马克认为,“语言”指书面上的文字,声音,节奏,语法,词,标点符号,词序,有形记号;与此相对的是思想,内容,思想意识,内在的概念,字面下文本(潜台词),言外的事项等。三、小结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为我们看待翻译问题增加了一个新的视点,其对文本的分类,针对不同文本采用语义和交际以及其他不同方法翻译的理念,还有他对自己的翻译理论的补充和完善,都对当代译论和翻译实践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意义。但我们也要看到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以印欧语系为研究对象,有些观点还需在我们的英汉、汉英翻译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修正,因此,如何真正使该理论为中国译界服务,如何使引入的外国理论本土化,以及如何发展属于中国的译论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求索。参考文献:[1]Newmark,P.ATextbookofTranslation[M].NewYork:PrenticeHall,1988.[2]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3]Newmark,P.ApproachestoTranslation[M].Oxford:Per2gamonPress,1981.[4]陈玉刚.中国翻译文学史稿[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5]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6]高云,韩丽.语用翻译当属交际翻译[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7]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OnPeterNewmark’stranslationtheoryCHENKai,ZHANGJian2hui(BaodingCollege,Baoding,Hebei071000,China)Abstract:PeterNewmarkhaswrittenmanypreeminentworksontranslationtheory,inwhichheclas2sifiesthetranslationtextsintodifferenttypes,andputsforwardthenotionofsemantictranslation,com2municativetranslationandcorrelativeapproachtotranslation.ThispaperisaimedtoanoverviewofthecreativeworkbyPeterNewmarkinthetranslationtheory.KeyWords:translationtheory;PeterNewmark;semantictranslation;correlativeapproach[责任编辑李靖]责任编辑分工胡燕华:教育理论教育管理学科教学E-mail:huyanhua@mail.hebtu.edu.cn李靖:教_l_l__?_师教育学生培养学科教学(英语)E-mail:lijing@mail.hebtu.ed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