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方银行的研究——结合静冈银行为案例探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日本地方银行的研究——结合静冈银行为案例探讨作者:桂弘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参考文献(38条)1.参考文献2.堀江康熙地域銀行の戦略20043.加纳正二リレ一ショソツッフと付利行動20044.青木昌彦.奥野正寬.岡崎哲二市埸口の役割国家の役割19995.牧村四郎地方銀行19856.日原行隆最強の静岡銀行20027.酒井次吉郎静岡銀行と共に20048.日本経済新聞社ぺィオフ決戦20049.增渕正明.福岡和夫地銀信金業界199710.金融ヒジネス200411.金融ヒジネス200512.週間金融財政事情200513.日原行隆静岡銀行強さの秘密199814.约瑟夫·熊彼特.何畏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199015.雷蒙德?戈德史密斯.周朔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199016.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198817.桥本寿郎.长谷川信.宫岛英昭现代日本经济200118.青木昌彦.奥野正宽.魏加宁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200219.程惠霞中小银行生存与发展研究200420.李杨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421.宋效中.裴鸿池中日金融政策比较研究199822.童适平日本金融监管的演化199123.李杨.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200124.罗金生利益集团与制度变迁200325.王振中小企业活力:日本经济活力的源泉200326.李木祥.钟子明.冯宗茂中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200327.龚明华当代金融发展理论:演进及前沿[期刊论文]-国际金融研究2004(4)28.郭斌.刘曼路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2(10)29.林毅夫中国国有企业和金融体制改革200330.谈儒勇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200031.周立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与经济增长200332.张杰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和变迁199833.支大林中国区域金融研究[学位论文]博士200234.魏后凯中国地区发展-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地区差异199735.唐旭货币资金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199536.张军改革后中国农村的非正规金融部门:温州案例1997(20)37.薛誉华开放条件下中小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与市场定位[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3(5)38.王明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战略研究[期刊论文]-财经问题研究2000(11)相似文献(5条)1.期刊论文何东.HEDong中日中小银行监管比较与启示——基于新资本协议框架-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6(8)鉴于中日两国的银行体系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从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等方面对中日中小银行监管进行比较,以期对中国加强中小银行监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中的中小银行,就中国而言,主要指除国有商业银行外的全国性或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为使研究对象口径一致,统称日本中小金融机构中具有银行性质的地方银行、互助银行(后称第二地方银行)、信用金库和信用合作社为中小银行.2.学位论文郑艳丽美日中小银行发展比较研究2005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先后放松对金融业的管制,业务综合化和机构巨型化成为国际银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并购成为银行业竞争的新手段。这种趋势对于各国中小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无疑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但它并不能封杀那些善于创新、能够通过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来保持竞争力的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中小银行能否在全球化时代得以生存和发展,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与其外部配套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不同制度环境国家的中小银行的发展进行比较,对探索全球化时代中小银行的健康发展路向应不无裨益。美国社区银行和日本地方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美国社区银行经受住了金融自由化的冲击,并迅速恢复了活力;日本地方银行则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的长期萧条和金融自由化的双重压力下,陷入困境,疲惫不堪。本文对二者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索导致其发展差异的原因,揭示影响中小银行发展的内外因素。论文介绍了美国社区银行和日本地方银行的基本状况,包括涵义、特征、发展轨迹、作用。作者将本文的重点落在对美日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外部管制环境的比较和分析上。市场定位包括客户定位、竞争地定位、产品定位,通过这三方面的比较,评价两国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战略差异。从金融管制角度来看,中小银行的外部配套环境包括限制竞争性管制、健全性管制、保护性管制,美日两国在这三个方面的差异对中小银行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最后,论文得出以下结论:中小银行要实现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有一个准确的市场定位,采取符合自身情况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要有一个完善的管制环境,既有支持,也有约束。这一结论揭示了影响中小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当前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3.学位论文张正元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策略研究2000本文从城市商业银行成立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指出城市商业银行既存在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又有制约其发展的外部因素影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使其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风险比较突出的一个群体,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城市商业银行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立足“中小企业、面向市民”,走“地方银行”、“市民银行”的道路。城市商业银行要摆脱困境,需要地方政府、人民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自身三方面共同努力,必须从加强内部管理、给予政策扶持以及走联合发展和兼并重组的道路等多方面共同推进,在发展中化解风险。从长远来说,应及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从而保障我国中小银行的健康发展。4.期刊论文楚尔鸣.罗姗琳.杨光.CHUEr-ming.LUOShan-lin.YANGGuang外国社区银行发展及其启示-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6)发展社区银行是我国入世后完善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发展中小银行既要符合世界金融业发展趋势,又要符合我国国情.通过对美国的社区银行、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和日本的地方银行进行比较分析,提炼出了社区银行的一般特征,作为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的参照.5.学位论文吴伟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合约解释2007本文旨在运用合约理论来解释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演进变化。想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进行改革?二是为什么要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因此本文完全是实证分析,政策建议等规范分析基本上不涉及。虽然文章没有采用数理推导形式,是个人风格的选择,并非不能采用数理形式。装神弄鬼还不如浅白文字的简单、直观和可读。文章首先是对银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演进历程和改革进程的简单回顾,其次是综述对银行改革问题的相关研究,主要从问题提出、原因分析和政策建议等几个方面来叙述常见的观点、思路。第三、四章是核心。第三章是理论框架的阐述。本章首先指出银行为什么存在、银行的边界、以及银行内部的权利安排等问题在传统货币金融学、主流经济学中都是无法回答的。只有到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只有提出了交易费用范式,有了对组织的理解,认识银行这样的特殊组织才有了一个较好的理论基础。既然银行也被理解成一个组织,那么它与一般企业有何异同呢?让.梯若尔从银行和一般企业的财务结构出发。认为银行和企业都是由资本所有者和债权人出资而建立起来的,所以银行与一般企业没有差别。而哈维尔.弗雷克斯和让.夏尔.罗歇从业务内容的角度来定义银行,认为“银行是一个主要从事吸收公众存款和发放贷款的机构”。学术传统中,较早把银行等同于一般企业而不做区分地进行分析的是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在经典文献“银行利率管制”丈章中,对银行行为的分析完全是价格管制理论的展开。其隐含的假设起点就是银行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假设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弗里德曼存而不论银行的特殊性,利于问题的简化和分析。本文里,仍然把银行视为一个特殊的组织。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方式,先在一般、抽象的层面上理解企业,然后分析银行的独特之处。因为经济学里所有理论都是从个体选择开始的,面对企业这个组织,需要打开这个黑匣子,把组织的形成理解为个体选择的结果,理解为经济主体相互之间达成的合约。而这样的思路传统是科斯一张五常一周其仁、张维迎等一路下来。因此,.本文对银行合约的理解是综合了多家之言。企业(包括银行)是一个组织,因为来自交易费用的影响,这个思想来自科斯。张五常进一步指出交易费用是约束条件,企业和市场都是合约的形式,在一般意义上没有区别。而周其仁却转化角度,将企业理解为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结合体,从而彰显企业与市场合约的区别。为了理解这个合约的特性和问题,我又加进了张维迎教授对物质资本的产权特征的分析,同时追根溯源,归总马歇尔和弗里德曼对人力资本产权特征的分析。银行合约由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结合,那么这两类产权的独特特征提出了人力资本需要激励、物质资本需要保护等问题。文章继续将此思路用于分析古典企业到新古典企业的变化过程中,公司治理问题的不同形式。同时还指出张维迎和周其仁两位名家在企业合约问题上的分歧其实是概念之争。银行主要的功能是把借款者需要的信贷组合转换成放贷者需要的存款组合(Gurley和Shaw1960)。银行只有顺利实现借短贷长的转换机制,才可以盈利而生存下去。而在这个过程中,银行要面临诸多风险:首先是流动性风险、其次是资产方的贷款本息能否顺利收回的风险即信贷风险,还有利率风险。而在提供流动性和结算清算系统的功能时,又面临着操作上的风险,也可能会因为网络的技术问题而遭受欺诈而造成损失。而涉及外汇业务的银行,还要面临汇率风险;所以,银行作为一个组织,最大的要求就是对于风险的高度敏锐和专业性地处理。在银行合约里的银行家,就是要应对未来不确定性。银行家们的判断后面跟着的是资金,一旦出现大的错误,就是金融资本的大缩水,贷出的资金有去无回,要伤身入骨的。市场中众多的企业家要判断哪里有好项目,哪里才是盈利的地方。而银行家不仅也要判断这些项目是否真的有机会盈利,更要判断风险大小,还要设计出有效的机制防止借贷中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要健康而稳健地运行,就应当根据纷繁复杂而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把资金配置给有着最有眼光和组织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所以银行合约中的银行家(金融家)的知识、判断、精神、市场的感觉等人力资本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国有商业银行里,普通员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最大的变化是物质资本的提供者已经不再是个人了,而是由国家来充当。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本也是由政府统一安排。不仅普通员工是这样,连高层次的经营管理者也是由政府任命和安排的。党委在银行人事选聘、经营决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关心的是在这样的合约结构下,银行是否能够解决好人力资本的激励,物质资本价值的充分保护等问题。一个经典假说是公用国家租金激励机制。国有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国家租金的最大化。为了激励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发挥人力资本的价值,他们必定要参与到国家租金的分享当中,于是公有制企业的行政等级制和物质刺激的劳动报酬制度就成为比较普遍激励制度。在笔者看来,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还包括仕途的上升空间。企业控制权和部分剩余收益权的激励,在成功的国有企业里,变现得很充分(横店模式一周其仁)。那么在国有银行这类特殊的国有企业里效果又怎么样呢?正如田国强教授所述,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可以用“高、低、差”三个字来描述,即“不良资产比例高,资本金低,营利能力差,”。原因是什么呢?国家租金体制与市场企业的利润体制在激励强度方面还有实质性区别。不仅如此,在笔者看来,这样的体系还有一个甚为严重的问题一员工特别是经营管理者的筛选。党委任命的方式讲求的标准是政治素质和所谓的思想觉悟水平,抑或是派别之分等非经济因素。而经营企业和银行,更需要的是市场经济运作和管理的知识。这在体制上很难保证有企业家才能和银行家才能的人真正地被选拔出来,并在恰当的岗位上为该组织的国家租金最大化而努力。而过往的改革,基本上都是围绕国有企业或者银行内部的内部结构与组织体系的调整,其实做的都是如何激励的问题。所以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效率一直难以提高就不难理解了。如前所说,银行家人力资本不足,物质资本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