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日本金融改革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姓名:来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高万东20080501日本金融改革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作者:来原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韩婧妍浅析金融自由化下的中国金融改革-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1)伴随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领域出现了另一种发展趋势--金融自由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始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到目前为止这一改革进程还在继续进行中.本文主要对金融自由化的基本含义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利弊进行了论述.金融自由化是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的一大趋势,适应此趋势的发展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融入整个世界经济大家庭.但是中国经济发展毕竟还不成熟,在开放过程中只有吸取其他国家自由化过程中有力的借鉴,趋利避害,才能在金融自由化的道路上少走弯路.2.期刊论文李清泉.李美清金融深化应逐步推进--金融自由化理论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经济师2005,(10)在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金融滞后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金融改革势在必行.如何选择金融改革的战略方向?文章从金融理论与实践双角度论述了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即金融自由化、金融改革步骤上应采取逐步推进,在进行金融深化的同时,还需适当强化对金融的监管.3.学位论文姜波金融自由化的国际实践比较及中国风险防范2007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作为经济全球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自由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化大发展之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了旨在解除金融管制和消除金融抑制为主要内容的金融自由化,自金融自由化推行以来,其在解除金融抑制、促进经济增长、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促进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然而,通过对近三十年的金融自由化实践情况研究,却发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应。发达国家通过以金融创新为主要特征的金融自由化实现了本国金融深化的目的,而发展中国家却不同程度地遭受了银行业危机或金融危机,与当初所设定的金融改革目标背道而驰。如最初尝试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拉丁美洲南锥体国家(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就遭遇了惨痛失败,进而使得人们对金融自由化产生了疑虑,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暴露了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由此也彰显了现有金融自由化理论的诸多不足。因此,针对金融自由化“两面性”效应进行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我们通过对两类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的内容、方式、成效展开横向比较,得出了导致不同效应的深层次原因,并对发展中国家的两难状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当前,中国的金融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既面临着因金融自由化带来的市场风险,又面临着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未完全建立所引发的制度风险,为此,中国的金融自由化要在充分吸收借鉴的他国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潜在的金融风险,结合金融体制改革的现状,在完备宏观经济条件、创造制度环境、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加强金融创新及多边合作等方面做出努力,力争建立起多层次、品种多样化的具有深度和流动性强的金融体系,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弹性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4.期刊论文刘洋金融自由化浪潮中我国金融改革的再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08,(7)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都经历了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冲击.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麦金农--肖的金融自由化模型给它们的金融改革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导向.但时至今日金融改革是否成功似乎仍然存在着争议,上个世纪发展中国家所发生的一系列金融危机促使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秉持更加审慎的态度.5.期刊论文李雪飞.LIXuefei拉美国家金融自由化历程及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z1)金融自由化的核心是放松利率、汇率和管制,通过利率水平反映储蓄的稀缺性和刺激储蓄,提高投资收益率.金融自由化理论基础为新自由主义,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这种观点只看到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干预阻碍了金融与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同样会造成金融效率的损失.按照其改革思路实施的激进式金融自由化以及休克疗法,最终均导致金融秩序的混乱、信用体系的崩溃和金融危机.因此,金融自由化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高才是目的.稳步实施金融自由化,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6.学位论文谢芳亚洲金融危机与金融自由化的机制和次序2000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各国开始重新认识金融自由化的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是否应进行金融自由化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势在必行,而亚洲出现的金融危机是亚洲原有体制的弊病和金融自由化改革中的不适宜措施共同造成的,不能把金融危机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于金融自由化。亚洲金融自由化的机制和次序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在今后的改革中,亚洲应调整金融自由化的次序,并纠正亚洲原有体制的弊病和金融自由化改革中不适宜的措施。本文运用了有关理论和实证分析来说明日本和韩国的问题是金融自由化不足,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问题则是金融自由化过度。根据它们的不同情况,在未来的金融改革中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同时,亚洲其他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非常值得中国借鉴,中国应逐步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不断完善和扩大我国的金融市场并与国际接轨。7.期刊论文雷莹金融自由化——看中国的金融改革-现代商业2007,(35)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全球化在逐渐深化.实体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金融业为其提供服务,因此金融全球化也在迅速发展,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金融发展中所展现的两个重大趋势.本文主要从金融自由化的方面来讨论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进程,因为金融创新对于中国的金融开放来说尚为时过早,现在重要的是要跟上国际的水平,从金融自由化中加强国际交流,提高本国金融市场水平.通过对他国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各种收益和风险代价的分析,积极借鉴外国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索中国金融开放的前景.8.学位论文于雅洁东亚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007文章首先介绍了东亚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基础一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对这个理论的内容和主要概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而后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初在东亚主要国家掀起的会融自由化改革浪潮,笔者分别从改革的内容、模式、速度、次序等各个方面,比较了各国的改革措施。改革进程的不同注定了各国的改革效果的不同,各国的改革皆有得失,但一个共同点是金融危机在金融自由化改革进行的后期普遍发生。文章继而运用反金融自由化理论的观点,对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进行了探索,从而总结出东亚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经验和教训。鉴于东亚国家与我国在地理位置、历史遭遇、文化认同和经济水平等各方面的相似之处,在最后一部分,笔者联系到了中国金融改革的进程和改革的现有成果,提出了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几点政策建议,并得出最后的结论:在中国金融领域开始全面开放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并必将带来激烈的竞争,中国迫切需要制订出一套合理、周密的改革方案,以应对国外金融机构的竞争,保护中国经济的繁荣和稳定发展。9.期刊论文邵靖.韩继云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改革-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4)当今世界,金融自由化已成为一种潮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以促进本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和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10.学位论文朱英桃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2000本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得出结论:金融自由化是随着市场深化而来的必然选择,但它应该按照渐进的、可行的方式进行。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理论,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有了新的架构和突破。本论文追述了这些理论,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论启动了这方面的研究,麦金龙的金融抑制论和萧的金融深化论引起的反响最大。它们成为随后的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的理论指导。实践是对理论的应用和验证。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拉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推行了金融自由化,它们的许多做法就是上面提到的有关理论的主张。金融自由化实践在各个国家的结果并非完全如人们所期望,期间有些国家和区域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促使人们从理论到实践对金融自由化进行反思。本论文较全面地考察了这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实践。从有关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可以得到很多的启示。本论文对此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在中国的金融改革实践中,应该借鉴这些启示,使中国的金融改革更顺利、更成功。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1cce5afc-4760-4a3c-91df-9dc701612d04下载时间:2010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