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中心马荻第1页循SOHO—LOFT—Montage—MOHO的足迹——析北京市场概念型住宅发展脉络北京房地产市场从1999开始先后出现了SOHO、LOFT、Montage、MOHO等不同形态的住宅产品,以下首先通过六个代表性的案例对这些先后出现的住宅形态进行分析。案例一:SOHO现代城图4.1SOHO现代城案例分析图研发中心马荻第2页图4.2与传统塔楼和办公楼的比较图片来源:潘石屹等著,SOHO现代城概念1999年,“SOHO现代城”首先开始了适应家庭办公需求的住宅设计的探索。SOHO是英文SmallOfficeandHomeoffice的缩写,即家庭办公。SOHO于80年代初期出现在美国,那时的SOHO是追求另类生活的艺术家们聚集的地方。从其源起可以发现SOHO的物态本质是生活与工作在于空间、时间和内容上的模糊,而意识本质则在于对于自由生存状态的追求。这些特征正满足了家庭办公的需求,因而SOHO概念被发展为一种新的住宅模式,以供那些小型或是家庭办公者之需。SOHO现代城的成功在于它首次向市场推出“小型办公,居家办公”(SOHO)的住宅概念,预见到中小公司的迅速崛起及他们对居住和工作空间混合的需求增长,给业主提供了灵活空间。将工作和居住两种原本截然分开的功能融合在一个空间中,对于传统的住宅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模式中,“住宅将是社会生活的单位空间”,如何在一个空间中协调居住和办公两种功能,使其各得其所又互不干扰。对于这个问题,SOHO现代城采取的策略是居住与办公分居两层,垂直联系。从其户型平面可以看出,二层设计了由卧房围绕的家庭活动空间,一层承担了会客和工作功能,两层的公共空间相互贯通。正因为兼容了办公和居住的功能,SOHO现代城的建筑平面介于传统办公楼和塔式住宅之间。相比办公楼而言,它采取了办公楼核心组织交通、外围房间的模式,但进行了小开间的划分,跃层设计,并引入了公共交流空间;对于居住而言,它放弃了对于南朝向的要求,并单面采光。这样设计有其很大的合理性,对于兼具办公、生活的住宅来说,传统住宅所要求的通透、朝向并不十分重要。此外,SOHO现代城的居住空间与传统住宅相比,另一个重要的革新在于引入空间流动性,在SOHO住宅内部,除必要的隔断以保证家庭成员的私密性,家庭公共空间是相互连通的。空间的流动、转化,以及对于传统居住观念的革新,在后来的案例中得到了强化和改进。案例二:建外SOHO研发中心马荻第3页图4.3建外SOHO案例分析图图4.4平面的比较研发中心马荻第4页图4.5建外SOHO的不同平面类型(图片来源:山本理显.建外SOHO点亮北京.)建外SOHO与SOHO现代城同是SOHO中国开发的住宅项目,之间相隔约3年的时间,可以认为建外SOHO是SOHO住宅接受市场检验后,进行了设计改进的结果,其形态更为贴近市场需求。SOHO现代城注重是家庭办公的概念,建外SOHO的设计更为关注SOHO生活方式本身。SOHO现代城的实践使人们反思:虽然工作和居住是两种截然的生活活动,但是完全没有必要在一套SOHO住宅中同时设立明确的工作和居住空间,更何况SOHO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工作与生活的模糊。同时家庭办公在人的心理层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它减少了人与社会、与他人的交流,易产生一种离群索居的感受。这都是SOHO住宅进一步探索遇到的问题,于是设计的矛盾变为了怎样体现房子的灵活性和房间功能的可转换性,如何提高空间的使用率,以及设计如何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建外SOHO的创新点正在于针对这些质疑的回答,它提出了“混合空间使用”和“房屋品种边界模糊化”的概念。具体到设计中是“打破了三室一厅的习惯,主卧室和起居室可以连通,卧室1和卧室2也可以连通。你不必因为孩子出国,几年不回家而让他的卧室闲置,更不会让一星期才用一次的书房尴尬地占据一间卧室。每层楼里有三户人家,他们共同拥有一个六层吹拔的‘公共起居室’,这是他们之间交流的场所,可以在这儿接待客人。”1案例三:远洋天地LOFT1山本理显,潘石屹,张欣著.建外SOHO点亮北京.2004:149研发中心马荻第5页图4.6远洋天地案例分析图图4.7远洋天地建筑平面图LOFT在英汉词典中译作阁楼、顶层楼,原指工厂或仓库的楼层,现指没有内墙隔断的开敞式平面布置住宅。发源于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纽约,到80年代的迅速兴起。艺术家们纷纷把那些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位于市中心的、价格低廉的废弃了的工厂、仓库改造成既可居住又可工作的房子,改造完全是依个人的需要和想像而再创造。LOFT的内涵在20世纪后期逐渐演变为一种时尚的居住与生活方式。2000年LOFT概念由项目“远洋天地”引入到中国住宅设计。研发中心马荻第6页LOFT最显著的特征是高大而开敞的空间,上下双层的复式结构,大跨度流动的空间任意分割。远洋天地将LOFT的空间个性演绎为住宅三种特性:流动性,即户型内是无障碍的,由于这种建筑内除厨房、卫生间固定外,整个户内没有隔断,住户可自由组合,因此也就具有了变化多端的个性,有些家具甚至可以带轮子,以方便随时移动。透明性,过去住宅大都强调私密性,过着与外界似乎隔离的生活,但LOFT却十分开放,以大落地玻璃窗为主,绝少遮挡,面宽大于进深(面宽8米,进深7米),强调与社会一同生活。开放性,这种建筑不光可以平面组合,也可立体组合,用户不仅可以在同一层面买两个、三个单元,上下层面之间也可连在一起,真正做到全方位组合。作为住宅,LOFT大规模的空间和它所带来的自由性,使人们有机会根据特殊的需要来组建不同的环境氛围,满足了个性、自由、流动的工作和生活的需求;LOFT从观念到空间都打破了传统住宅的局限,它代表的新颖、个性的家居概念,迎合了新兴的所谓“都市新贵”阶层的自由掌握生活、表达自我的心理需要。远洋天地LOFT的销售非常成功,首批推出的50套LOFT住宅,3天内即被抢购一空。其后,远洋地产又推出了远洋新干线LOFT项目,与远洋天地项目类似,这里不再做进一步分析。图4.8远洋新干线LOFT平面和样板间案例四:空间•蒙太奇Montage研发中心马荻第7页图4.9空间·蒙太奇Montage案例资料图Montage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后来引伸到影视艺术领域,指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现在用到房地产中,寓意可以随心组合之意。最突出的特点是楼内无承重墙,空间过渡没有任何明梁、暗梁,以小户型面积标准为基本设计单元,可按积木式自由组合成各种中、大户型,甚至是1000㎡以上的超级户型。图4.10空间·蒙太奇Montage住宅单体平面图案例六:MOHO国际研发中心马荻第8页图4.12MOHO国际案例分析图MOHO是将移动(MOBILE)、办公(OFFICE)、酒店(HOTEL)及住宅(HOUSE)结合的一种物业形态,即“移动高档商务办公、酒店式商务公寓、星级酒店和配套设施”。随着人们对SOHO概念深入挖掘,结合移动通讯的商务便捷功能,在2004年出现。综上,概念型住宅相当程度上不同于传统住宅,它们有其自身的鲜明的概念和特征。比如:Soho概念偏于在家办公的功能;不仅要求能享有住宅空间功能的布局,而且要求能享有一定商务的功能,是人类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转变的结合体。Loft概念偏于具有双层、高净空功能;Montage概念偏于户型之间自由组合;Moho概念偏于通讯商务服务功能;在SOHO概念的基础上,强化了商务的需求和服务的功能,也是现代生活方式和办公方式转变的体现。在具体的设计中,与传统住宅相比,该类住宅尝试了很多变革,包括开放流通的空间,可变化性,可接纳性(接纳新的生活方式)等,这些对于启发住宅多样化发展都具有相当的意义。同时这些创新和变革从三个方面推进了住宅设计发展:首先,住宅设计开始考虑生活方式。建外SOHO被媒体称为北京“最时尚的生活橱窗”,《时代》杂志上曾这样评价:“SOHO的生活方式能否给住宅区以新的活力,众多建筑师们的巨型建筑能否改变中国的面貌,这是谁都无法断言的。但这些新的建筑确实影响了中国的年轻一代,中国也正在迈向一个新的时代”。2其次,住宅设计开始放弃一些神圣因素,比如朝向、日照等。住宅文化的需求战胜了基2山本理显,潘石屹,张欣著.建外SOHO点亮北京.2004研发中心马荻第9页本物质需求。“我们不保证每一个LOFT单元都阳光灿烂,但却能保证每一套单元都有自己的价值。”3“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空调等功能性空间被‘核’化,集中于结构体系周围,不仅解放了所有直接采光的空间,在核化的过程中,新锐阶层的生活状态也在一一被研究,比如它们如何料理食物?是经常或偶然?有多少件衣服?卫生间一定要奢华,而且风格化,那是他们享受生活、放松身体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再有,住宅设计开始了差异化的思路。一直以来住宅设计追求一种同一化模式,要“大而全”,要“兼容并包”,本文讨论的住宅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即差异化、个性化,这体现了居者希望在居住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这也是住宅发展走向成熟和高效必然方向。3远洋新干线.名盘(中远特刊).200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