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普惠金融的理论与实践普惠金融理论——普惠金融的概念普惠金融(InclusiveFinance)是由联合国于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将其定义为“一个能够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尤其是贫困、低收入人口——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一是家庭和企业以合理的成本获取较广泛的金融服务,包括开户、存款、支付、信贷、保险等;二是金融机构稳健,要求内控严密、接受市场监督以及健全的审慎监管;三是金融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长期提供金融服务;四是增强金融服务的竞争性,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普惠金融的四大目标普惠金融理论——普惠金融的必要性发展普惠制金融体系,让各个阶层都能获得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对于发展一国经济,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1)减轻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2)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3)改善教育,促进知识的传播4)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和地位5)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普惠金融的概念辨析(一)普惠金融与包容性金融的争论•“InclusiveFinancialSystem”一般翻译为“包容性金融体系”,然而国内普遍接受的一种翻译方法为“普惠金融体系”,强调其服务对象的全面性和普惠性。•周小川(2013)将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定义为“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到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向他们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普惠金融的概念辨析(二)普惠金融与包容性金融的不同意向普惠金融概念的使用注重价值判断和技术层面:是要面向低收入者,让金融服务惠及他们,享受现代金融的服务。包容性金融概念的使用注重制度设计和基础设施层面:考虑现代金融体系的包容性不足和进一步完善,有更大的包容性,而不仅仅服务大企业、VIP客户和发达地区。(由此推断,中国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时间表、李克强达沃斯论坛讲话、下一步改革的预期)针对不同国家和不同国情,普惠金融的涵义不尽相同。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普惠金融与民间金融普惠金融的概念辨析(三)普惠金融的概念辨析(四)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微型金融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普惠金融的概念辨析(五)普惠金融与民间金融的比较1、服务对象:普惠金融应服务于所有自然人和法人;民间金融服务于自然人,主要在农村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2、普惠金融是体制内的、正规的金融体系;民间金融是体制外的、非正式金融。小额信贷20世纪60年代微型金融20世纪90年代普惠金融21世纪以来普惠金融理论——普惠金融的发展历史普惠金融理论——普惠金融体系国际普惠金融的实践—近年增长情况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均值借款人数14.521.026.522.022.020.021.0贷款人数32.837.832.438.145.420.134.2存款人数13.211.212.111.71.525.912.4自愿存款额33.922.913.829.231.916.824.5资料来源:AdrianGonzalez。2003-2008年全球小额信贷的增长(%)国际普惠金融的实践——主要模式福利主义小额贷款特点:带有救助和扶贫性质的小额贷款为主,不是以市场导向和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福利主义小额信贷典型代表——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孟加拉乡村银行(简称GB)主要向贫困农民,尤其是妇女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其支柱是以小组为基础的农民互助组织,其特色是“互助、互督、互保”。国际普惠金融的实践——主要模式制度主义小额贷款特点:强调制度建设、市场导向和可持续发展。制度主义小额信贷典型代表——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模式印尼人民银行成立乡村信贷部(BRI-UD),独立运营,下设地区人民银行、基层银行和村银行,村银行是基本经营单位,独立核算,自定贷款规模、期限和抵押,具体执行贷款发放与回收。国际普惠金融的实践——其他模式拉美的村银行模式小额信贷机构以一个村的整体信用为支撑,在村范围内发放小额贷款。具体模式为村银行一般由30-50个会员(95%以上为贫困妇女)组成,会员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一般均高于商业银行,贷款者的存款额要达到贷款额的20%以上方能借贷,属于强制性储蓄,有存款规模决定下轮贷款的规模。目前村银行模式已被25个国家的3000个地方借鉴。印度的正规金融机构+农民互助组织模式创始于1991年的印度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NABARD)与非正规农民互助组(SHG)的结合。NABARD通过其员工和合作伙伴(亦称互助促进机构,如NGO、基层商业银行、信用社、农民合作组织、准政府机构等),对由15-20名妇女组成的互助组进行动员和建组培训,互助组内部先进行储蓄和贷款活动,NABARD验收后直接或通过基层商业银行间接向农民互助组发放贷款。玻利维亚团结银行模式玻利维亚团结银行(BancoSOL)成立之初是一个以捐款为资金来源的非盈利性组织,其贷款对象是中低收入阶层,不是赤贫者,贷款小组一般由3-7人组成,贷款发放时所有会员可同时获得贷款,贷款期限灵活,1个月到1年不等,贷款还款方式灵活。但每笔借款数额较大,平均大于1500美元,贷款的利率也较高,年均贷款利率47.5%-50.5%,还需要支付2.5%的佣金,高利率贷款使得银行实现财务自立,不必依赖政府补贴就可以获得高收益。国际普惠金融的实践——其他模式巴西代理银行业务模式在这种业务模式下,巴西允许代理银行在更大的范围,以更多的形式提供金融服务,巴西各大城市的零售商店、邮局、彩票销售点成为银行分支机构的补充。菲律宾Novaliches发展组织模式菲律宾Novaliches发展组织模式是典型的的合作社模式代表,属于非政府组织,经菲律宾农业合作发展局批准设立,主要通过吸纳存款和提供服务等方式积累资金,向成员发放贷款。这种模式一般都是在拥有一定的初始资本后,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核准注册,再通过吸纳存款、收取会费等方式招募成员,并选举产生贷款审核委员会等机构,向成员提供资金信贷等系列服务。国际普惠金融的实践——其他模式一、自动瞄准机制:所有的小额贷款都有严格的特定服务对象,从而在一系列的管理安排上减少各种成本。(拷贝)二、小组担保动力机制:缺乏正式抵押品,是贫困农民获得传统金融机构贷款的主要障碍。因此,在自愿基础上建立互助组织,形成小组担保,是一种最常见的替代方式。三、市场化运作机制1.信贷行为商业化。小额贷款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不是权宜之计,这就需要小额贷款机构运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提高其运营水平,国外小额贷款组织基本上都实现了以盈利的最终目的,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国际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一)三、市场化运作机制2.利率标准市场化即坚持小额贷款的市场运作,允许小额贷款机构根据成本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利率水平,使其利息收入能够覆盖其运营成本和呆账损失。3.先进的服务手段与配套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小额贷款机构均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业务,改善运营条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4.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支持是小额贷款获得成功的前提。国际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二)一是有关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判断,从小额贷款(Microcredit)向微型金融(Microfinance)转变,即从单一的信贷服务向为公众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转变;二是小额信贷的制度主义倾向,从福利主义到制度主义转变,即国际小额信贷机构正从扶贫性质的机构向商业性企业转变;三是小额信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国际上关于小额信贷(行业)监管原则的一致意见正在形成,即区分审慎性监管和非审慎性监管;逐步放松有关小额信贷的利率管制。国际普惠金融的发展的三大趋势国内普惠金融的实践——五大阶段第一阶段:土地改革时期,产生了小额信贷的需求第二阶段:公益性、自发、零散的实验试点阶段(1997年以前)第三阶段:以“扶贫攻坚”为背景的推广阶段(1997-2000)第四阶段:正规金融机构提供小额信贷的初步发展阶段(2000-2003)第五阶段:正规金融提供普惠金融业务的大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经济背景2003年后,农业重回“重中之重”;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影响;2012年,先后设立了三个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2013年,国务院“金十条”等重要文件,作出具体部署;银监会提出了针对小企业和农村贷款的“两个不低于”目标。国内普惠金融的实践——第五阶段:大发展阶段主要特点小额信贷仍是主体提供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种类增加小额信贷的服务种类在增加直接融资较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渐形成保险落后于其他普惠金融行业,但也已开始发力互联网金融开始在普惠中崭露头角民间资本发起设立的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大量出现金融生态环境方面,政府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国内普惠金融的实践——第五阶段:大发展阶段国内普惠金融的实践——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概览面临的问题:1.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存在,低收入者、小微企业借款者缺乏规模经济情况下,正规机构机构无兴趣,故被排斥。2.缺乏抵押品,造成低收入贷款的马太效应。3.信息交易成本太高,正规金融机构边际收益不增加,甚至下降。解决之道:(传统金融解决不了,只有创新)1.建立覆盖面广泛的全社会信息征信系统,形成统一的社会信用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加失信成本,降低信贷风险。2.通过金融机构,特别是正规金融机构的创新,吸收各国普惠金融的经验,形成新的担保体系。3.通过金融创新,加强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建立,形成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选择的金融服务系统。普惠金融面临的问题与解决之道“金融民主(FinancialDemocracy)”概念最早由Eaton(1941)提出,但直到本世纪初才由R.Shiller重新倡导并推广开来。结合国内外学者观点,金融民主可定义为——“旨在实现人类社会的平等、自由和繁荣目标所开展的一系列扩张与深化金融体系的民众参与程度的理念和措施。”普惠金融需坚持金融民主导向——金融民主概念普惠金融旨在不断提高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从这个角度看,普惠金融比较接近扩张式金融民主的理念。因此,金融民主的指导理念、推进金融民主化的基础、条件、方式和绩效评价等等都可以为普惠金融提供更具深度和全局导向性的指导准则。换言之,普惠金融可以非常顺畅的融入到金融民主化进程之中而成为其重要实现途径。普惠金融需坚持金融民主导向——普惠金融与金融民主关联台湾普惠金融类型与现状台湾普惠金融发展历程(一)1封闭期(20世纪80年代前)20世纪80年代之前,为台湾金融业封闭期。政策重心是金融稳定,金融效率被放在次要位置上。因此,政府对金融业采取高度管制的措施,金融机构以公营为主。与此同时,台湾地方政府也小幅度开放民营金融业。1947年6月,台湾合会储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代表私人投资的合会公司开始出现。合会公司开始鼓励其客户(即已经参加合会的人)以生息储蓄账户形式存款,同时鼓励他们利用合会式存款作担保直接向合会公司借款。1976年,合会公司转型为中小企业银行。经验:“信用保证金”制度;土地财产权制度;合会制度。台湾普惠金融发展历程(二)2起步期(20世纪90年代)台湾一系列的金融保险业得到开放,除商业银行外,投资信托公司、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票券金融、期货公司和工业银行等领域相继开放。经验:“品牌营销”抢占市场;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资料数据库。3整合并购期(2000年以后)通过了一系列金融法案。最重要的法案是2001年6月通过的《金融控股公司法》,它标志着台湾金融政策的重心由“自由化”转向“整并”。金融改革和金融法案催生了14家金控公司,带动起台湾金融业的并购风潮。经验:资金支持与智力支持相结合;阶梯式资本市场和转板机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业板市场和柜台市场。台湾农村普惠金融成功原因(一)一、完善的组织架构和业务功能1.台湾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包括农业金融局、农业金库、农信保和农会渔会信用部四大支柱。2.农业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加以结合。在小农经济的基础

1 / 6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