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新:5种微小改变创造伟大产品》读书笔记这是一本讲述创新方法论的文章,之前听过关于这本书的一个线下分享,再看书本,获益匪浅。这套理论最特别的是不是从理论或者场景、需求等出发,而是先不计较后果的改变产品的形态,然后再考虑改变形态的产品能匹配哪些场景,最后再考虑技术可行性。也正因此,思维不会被束缚,反正能做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创新。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词是“框架”,这本书讲述的所有创新方法都是建立在框架内思考,即给思考圈定一个范围,只考虑跟产品有关的元素。正所谓:创意指数和距离之间呈反比(这里的距离是指提供灵感的素材和问题的核心之间的距离)。素材越远,创意指数越低。其次给思考圈定一个范围,也会避免漫无边际、而又杂乱无章的思维。研究创新力的专家们现在普遍认同如下两种观点:一是发散性思维有助于促进思维活动,二是杂乱无序的思维会阻碍创造力的产生减法策略实施减法策略时,你可以用替代品来取代你从产品中去掉的某个部件,但你务必要遵守两个原则:第一,不能用相同的东西充当替代品。原来的部件是被彻底删除,一去不复返!第二,替代品应该就在你眼前,在“框架内”。正是这些替代品引领你轻而易举地实现别出心裁的创新。此策略的关键在于,减法策略是否能带来创新。如果你删除某项功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更新产品或服务,那么这种做法就没有太大意义。“删除”导致的结果必须是:即使没有让技术本身更上一层楼,某个产品或服务也能得到提升。被删除的部件既不是最核心的,也不是最次要的,它应该处于中间地带。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让减法策略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在运用减法策略时,你并不一定非得把某个部件删除,因为有时我们还可以做“部分减法”。“部分减法”的意思是,先挑出产品的某个部件,然后删除这个部件中的某个功能。在面对心有疑虑的客户时,不要一开始就逼他们彻底接受产品的改变,而是先尝试做“部分减法”,减少他们的抵触情绪,这也算是“部分减法”策略的一个附加优势要让减法策略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你需要遵循以下5个步骤:1.列举产品或服务的内部组成部分。2.选择一个基础部分并想象将它删除。删除的方式有两种:A.完全删除。把这个基础部分从产品中彻底删除。B.部分删除。把这个基础部分中的某个特性或功能删除。3.想象删除之后的结果。4.考虑以下问题:删除以后这个产品有哪些好处?满足什么样的市场需求?有何价值?哪些顾客需要这样的产品?顾客为什么觉得它有价值?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它如何发挥作用?在认真考虑这些问题之后,试着从“框架内”(不包括被删除的部分)寻找一个替代物。这个替代物既可以是内部构件,也可以是外部构件。然后考虑:这个调整后的产品有何好处?有何价值?满足什么样的市场需求?5.如果你认为修改后的产品有所创新,那就考虑一下可行性。问问自己:真的能生产出这样的产品吗?真的能提供这样的服务吗?为什么?怎样才能让它变得切实可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只删除有缺陷的部分•删除基本成分•不要立刻寻找替代物“低配”不等于做“减法”除法策略三种不同的方式应用除法策略:•功能型除法。挑出产品或服务中的某个功能,改变其位置。•物理型除法。将产品按随机原则分解成若干部分。•保留型除法。把产品按原样缩小运用除法策略,可选择按照时间和空间进行重组、从列举清单入手、必要时调整“分辨率”。乘法策略1、列举产品或服务的内部组成部分,选择其中一样进行复制(如果你不确定该复制多少份,那就任意选择一个数字)。2、设想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样子。3、问问自己:它有什么潜在的优势?市场需求如何?有什么价值?哪些人需要它?为什么?它能怎样帮助你解决具体的问题?4、如果你确定新产品或新服务有一定的价值,再问问自己:这种方法可行吗?是否能生产出这样的东西?是否能提供这样的服务?为什么?如何通过调整和完善将它付诸实践?注意:•不要只是给产品或服务做简单的加法。•运用乘法策略时,务必要对产品的某个部件做改动。•不要针对某个属性运用乘法策略。(属性是指一些可能发生变化的特性,比如颜色、位置、方式、温度、涉及的人数和类型等)•运用乘法策略时多复制几份部件。任务统筹策略使用任务统筹策略时,你需要将一个附加的任务(或者功能)分配给某个产品、服务或者流程中一个已有的部分。这个部分既可以是内部构件,也可以是外部构件,但前提是,它必须在“框架内”。以下列任意一种方式从中选取一个成分并给它分配新任务:A.选取一个外部成分,给它分配一项产品本身能够完成的任务。(例如,苹果手机的软件开发者们)B.选取一个内部成分,给它分配一项新任务或附加任务。(例如,约翰·道尔音乐剧中的演员兼乐手)C.选取一个内部成分,让它发挥某个外部成分的功能,即“挪用”后者的功能。属性依存创新法1.列出变量清单。2.将变量排成行与列。3.根据当前的市场动态填表。4.根据可能的依存关系填表。5.设想新的依存关系,问问自己:它有什么潜在的好处?市场需求如何?有什么价值?谁会需要这样的新产品或是新服务?为什么?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它是否能发挥作用?6.如果你确定这个新产品或新服务值得一做,那再问问自己:可行吗?真的能生产出这样的产品吗?怎样调整和完善才能让它更可行?在表格中用竖列来表示与产品相关的变量。我们称其为“因变量”,因为它们会随其他变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表格的横排用来反映从“框架内”看到的变量,我们称其为“自变量”,它们不会因其他变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不要将成分和变量混为一谈。变量(属性的同义词)是产品中可变的那些东西。在婴儿用软膏中,软膏是成分,而软膏的黏度则属于变量。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正相关,即一个变量增加的同时,另一个变量也在增加。另一种是负相关,即一个变量增加的同时,另一个变量在减少。变色太阳镜就是负相关的典型例子。当室外光线增强时,太阳镜镜片的透明度就会降低(颜色变深)矛盾大部分连接两个对立论点的限定词都是在不确定假设中形成的。它们有时是对的,有时是错的,这完全取决于假设是否准确。由于很多不确定假设都未经任何检验,因此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错误假设。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些限定词都是矛盾中的弱联结。去掉弱联结,矛盾将不攻自破。妥协是解决矛盾时最易操作、最为直接的办法,人们很容易屈服于它,使得自己最终与最佳策略失之交臂。尽管我们习惯于在矛盾来临时各让一步,但别忘了,折中妥协的结果是任何一方的需求都得不到充分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