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做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3.细菌:狭义的细菌是指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广义的细菌则是指所有原核生物。4.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成为芽孢。5.菌落:将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基条件下,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6.异形胞:是存在于丝状生长种类中的形大、壁厚、专司固氮功能的细胞,数目少而不定,位于细胞链的中间或末端,如Anabaeba和Nostoc(念珠蓝细菌数)等。7.真核微生物: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真菌、显微藻类和原生动物等是属于真核生物类的微生物,故称为真核微生物。8.酵母菌:是一个通俗名称,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9.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意即“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10.“锁状联合”:即形成喙状突起而连合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11.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组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因此,这种温和噬菌体的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此即称溶原性或溶源现象。凡能引起溶原性的噬菌体即称温和噬菌体,而其宿主就称溶源菌。12.前噬菌体:13.原噬菌体:14.组合培养基:又称合成培养基或综合培养基,是一类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15.选择培养基: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16.糖异生作用:葡萄糖通过EMP途径可分解为2个丙酮酸,反之,2个丙酮酸也可通过EMP途径的逆转而合成1个葡萄糖,此即糖异生作用。17.两用代谢途径:凡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均具有功能的代谢途径,称为两用代谢途径。18.次生代谢物:指某些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物作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所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的化合物。19.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为生长曲线。20.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做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21.高密度培养:有时也称高密度发酵,一般是指微生物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细胞群体密度超过常规培养10倍以上时的生长状态或培养技术。22.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成为灭菌。23.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活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24.防腐: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过制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25.化疗:即化学治疗,是指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即对病原菌具高度毒力而对其宿主基本无毒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借以达到治疗该宿主传染病的一种措施。26.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他种生物(包括病原菌,病毒,癌细胞等)的生命活动,因而可用作优良的化学治疗剂。27.饰变:是指外表的修饰性改变,意即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28.营养缺陷性: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等能力,因而不能再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称为营养缺陷型。29.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需要的组合或半组合培养基,称补充培养基。30.原养型: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相同,遗传型均用【A+B+】表示。31.感受态:指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32.局限转导:指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局限转导子的现象。33.准性生殖:是一类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这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的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34.微生态制剂:是依据微生态学理论而制成的含有有益菌的活菌制剂,其功能在于维持宿主的微生态平衡、调整宿主的微生态失调并兼有其他保健功能。35.活性污泥: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36.BOD:即“生物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又称生物需氧量,是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接指标。一般指在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其单位为mg/L)。37.TOD:即总需氧量,指污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在高温下燃烧变成稳定氧化物时所需的氧量。38.TOC:即总有机碳含量,指水体内所含有机物中的全部有机碳的量。39.生物质:由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把日光能转化成的有机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体以及它们的加工产物和残余物在内的一切有机物,称为生物物质,简称生物质。40.病原体:凡能引起传染病的生物,均称病原体。41.传染病:是一类由活病原体的大量繁殖所引起,可从某一宿主的个体直接或间接传播到同种或异种宿主的疾病。42.外毒素:指在病原细菌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质,有的属于酶,有的属于酶原,有的属于毒蛋白。43.类毒素:若用0.3%~0.4%甲醛溶液对外毒素进行脱毒处理,可获得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原有免疫原性(抗原性)的生物制品,称做类毒素。44.干扰素:是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dsRNA等干扰素诱生剂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高活性、广谱抗病毒等功能的特异性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很小。45.完全抗原:凡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就是完全抗原46.半抗原:凡缺乏免疫原性而有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物质,称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47.抗抗体:即具抗体功能,也可做抗原去刺激异种生物产生相应的抗体。48.疫苗:用于预防传染病的抗原制剂称为疫苗。49.基因工程疫苗:又称DNA重组疫苗。一类利用基因工程操作构建重组基因序列,并用它表达的免疫原性较强、无毒性的多肽制成的疫苗。50.分类单元:又称分类单位或分类阶元,指在分类系统中的任何一级分类群。二、填空1.微生物学史(1)史前期,各国劳动人民。其中尤以我国的制曲、酿酒技术著称(2)初创期,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3)奠基期,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细菌学奠基人(4)发展期,E.Bǖ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5)成熟期,J.Watson和F.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2.细菌形态有球菌、杆菌、螺旋菌、弧菌、螺旋体3.肽聚糖又称黏肽、胞壁质或黏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4.脂多糖LPS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5.缺壁细菌的种类:L型细菌、原生质体、球状体、枝原体6.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糖被、鞭毛、菌毛、芽孢、(S层)、(性毛)7.糖被按其有无固定层次、层次厚薄又可细分为荚膜、微荚膜、黏液层、菌胶团8.放线菌形态由基内菌丝体、气生菌丝、孢子丝组成9.“菌物界”这个名词是我国学者裘维蕃等于1990年提出的,包括真菌、黏菌、假菌3类10.病毒对称体制螺旋对称——烟草花叶病毒、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复合对称——T偶数噬菌体11.病毒核酸类型:线装、环状或ssDNA、dsDNA、ssRNA、dsRNA12.一步生长曲线包括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13.自养微生物的CO2固定途径:Calvin循环、厌氧乙酰---CoA途径、逆向TCA循环、羧基丙酸途径14.根据微生物与O2的关系分为:专性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微好氧菌、耐氧菌、厌氧菌15.高温灭菌的种类包括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16.遗传变异的三个经典实验: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17.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称性的实验证明:Luria等的变量试验、Newcombe的涂布试验、Lederberg等的影印平板试验18.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互生、共生、寄生、拮抗、捕食19.干扰素分为四类:IFN-α、IFN-β、IFN-γ、IFN-ω20.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增殖和分化阶段、效应阶段21.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IgG、IgA、IgM、IgD、IgE22.双名法指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前面一个属名和后面一个种名加词两部分组成。属名的词首须大写,种名加词的字首须小写23.三域学说由C.R.Woese(伍丝)提出,包括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24.P63四大类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特征的比较三、简答1.细菌芽孢构造模式图P312.噬菌体模式图P703.一步生长曲线图P764.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反应图,会画左边部分P1275.用艾姆斯试验法检测致癌物示意图P210艾姆斯试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经培养后,出现三种情况:(判断)(1)在平板上无大量菌落产生,说明试样中不含诱变剂;(2)在纸片周围有一抑制圈,其外围出现大量菌落,说明试样中有某种高浓度的诱变剂存在;(3)在纸片周围长有大量菌落,说明试样中有浓度适当的诱变剂存在6.固氮途径图P1397.真菌的特点?(1)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3)细胞壁多数含几丁质;(4)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5)以产生大量无性和(或)有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6)陆生性较强。8.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9.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移位10.培养基配置的四个原则?四个方法?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宜、经济节约方法:生态模拟、借鉴文献、精心设计、试验比较11.微生物代谢特点?12.微生物发酵条件?13.无氧呼吸类型?硝酸盐呼吸、硫酸盐呼吸、硫呼吸、铁呼吸、碳酸盐呼吸、延胡索酸呼吸14.影响指数期因素?(1)菌种:不同菌种其代时差别极大(2)营养成分:同一种微生物,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生长时,其代时较短(3)营养物浓度:既可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又可影响它的生长总量(4)培养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有明显的影响15.准性生殖的过程?(1)菌丝联结:它发生于一些形态上没有区别、但在遗传型上却有差别的同种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2)形成异核体:两个遗传型有差异的体细胞经菌丝联结后,先发生质配,使两个单倍体核集中到同一细胞中,于是形成了双相的异核体(3)核融合:或称核配,指在异核体中的两个细胞核在某种条件下,低频率地产生双倍体杂合子核的现象(4)体细胞交换和单配体交换:体细胞的交换即体细胞中染色体间的交换四、论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