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3二、药品包装材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20三、问题解答………………………………………22一、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1、几个名词解释(1)微生物的概念所谓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以及其它手段才能辨别的微小生物。(2)菌落一般是指在固体培养基上,由细菌单细胞经过适宜温度培养在一个局部位置上,繁殖而成的可见菌体细胞群。(3)无菌技术无菌技术主要指在微生物实验工作中,控制或防止各类微生物的污染及其干扰的一系列操作方法和有关措施,其中包括无菌环境设施,无菌实验器材以及无菌操作等统称为无菌技术。(4)消毒消毒是指杀灭病因微生物的繁殖体,但杀不死芽孢等全部微生物。常用的清毒剂的种类75%乙醇、甲醛、碘酊、0.1%新洁尔灭、乳酸、过氧乙酸、3%来苏尔、过氧化氢等。(5)灭菌凡能杀灭物体中所有微生物繁殖体及芽孢或孢子的作用称为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5.1)干热灭菌法(5.2)湿热灭菌法(6)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定义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霉菌数、酵菌数及控制菌检查。(6.1)操作环境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检查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验证。(6.2)培养温度和时间本检查法中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ºC;时间为48小时。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ºC;时间为72小时。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5~37ºC;时间为48小时。眼用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用薄膜过滤法,培养时间为7天。2、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1)验证采用的方法:①、常规法②、稀释法③、离心沉淀集菌法④、薄膜过滤法⑤、中和法⑥、离心和培养基稀释法⑦、离心和薄膜过滤法(2)、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2.1)、菌种验证试验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1)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4)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5)黑曲霉(CMCC(F)98003)(2.2)、菌液制备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或营养琼脂养基中,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中,培养24~28小时。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1含菌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中,培养5~7天,加入3~5m1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吸出孢子悬液(用管口塞有适度疏松的无菌棉花或管口外包扎无菌纱布能过滤菌丝的无菌毛细吸管)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1含孢子数50~100cfu的孢子悬液(2.3)、验证方法验证试验至少应进行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并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首先应进行预试验,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回收率,然后再确定验证方法。(1)试验组平皿法计数时,取试验可能用的最低稀释级供试液1m1和50~100cfu试验菌,分别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琼脂培养基,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按平皿法测定其菌数。薄膜过滤法计数时,取规定量试验可能用的最低稀释级供试液,过滤,冲洗,在最后一次的冲洗液中加入50~100cfu试验菌,过滤,按薄膜过滤法测定其菌数。(2)菌液组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3)供试品对照组取规定量供试液,按菌落计数法测定供试品本底菌数。(4)稀释剂对照组若供试液制备需要分散、乳化,中和、离心或薄膜过滤等特殊处理时,应增加稀释剂对照组,以考察供试液制备过程中微生物受影响的程度。试验时,可用相应的稀释液代替供试品,加入试验菌,使最终菌浓度为每1m1供试液含50~100cfu,按试验组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和菌落计数方法测定其菌数。(2.4)、结果判断在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稀释剂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占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的百分率)应均不低于70%。若试验组的菌回收率(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的值占菌液组的平均菌数的百分率)均不低于70%,照该供试液制备方法和计数法测定供试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若任一次试验中试验组的菌回收率低于70%,应采用培养基稀释法、离心沉淀集菌法、薄膜过滤法、中和法等方法或联合使用这些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并重新进行方法验证。当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含有抑菌活性,且采用上述消除抑菌活性的方法后试验菌的回收率还无法达到计数方法验证的要求时,根据供试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和菌数报告规则,在不影响检验结果判断的前提下,可采用高一稀释级的供试液重新进行回收率的测定。若试验菌的回收率符合计数方法验证的要求,应以该稀释级供试液作为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试验。验证试验也可与供试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同时进行。(3)、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试验准备:(干热灭菌、湿热灭菌)把灭菌好的所有物品搬运至传递窗,打开紫外灯杀菌,至少30分钟。检查时,按已验证的计数方法进行供试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菌数的测定。取按验证的方法制备的均匀供试液,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稀释成1:10、1:10²、1:10³等稀释级。(3.1)、平皿法采用平皿法进行菌数测定时,应取适宜的连接2~3个稀释级的供试液。取供试液1m1,置直径90mm的无菌平皿中,注入15~20ml温度不超过45℃的溶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或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含蜂蜜或王浆的液体制剂时),混匀,凝固,倒置培养。每稀释级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2个平板。(3.1.1)、阴性对照试验取试验用的稀释液1m1,置无菌平皿中,注入培养基,凝固,倒置培养。每种计数用的培养基各制备2个平板,均不得有菌生长。(3.1.2)、培养和计数除另有规定外,细菌培养48小时,逐日点计菌落数,一般以48小时的菌落数报告;霉菌、酵母菌培养72小时,逐日计点菌落数,一般以72小时的菌落数报告;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至5~7进行菌落计数并报告;菌落蔓延生长成片的平板不宜计数。点计菌落数后,计算各稀释级供试液的平均菌落数,按菌数报告规则报告菌数。若用稀释级两个平板的菌落平均数不小于15,则两个平板的菌落数不能相差1倍或以上。一般营养琼脂培养基用于细菌计数;玫瑰红那琼脂培养基用于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酵母菌计数。在特殊情况下,若营养琼脂培养基上长有霉菌和酵母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上长有细菌,则应分别点计霉菌和酵母菌、细菌菌落数。然后将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的霉菌和酵母菌数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上的细菌数,与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数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中的细菌数进行比较,以菌落数高的培养基中的菌数为计数结果。含蜂蜜、王浆的液体制剂,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测定霉菌数,用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测定酵母菌数,合并计数。(3.1.3)、菌数报告规则宜选取细菌、酵母菌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霉菌平均菌落数在30~100之间的稀释级,作为菌数报告(取两位有效数字)的依据。当仅有1个稀释级的菌落数符合上述规定,以该级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当同时有2个稀释级的菌落数符合上述规定时,视两者比值(比值为高稀释级的菌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值除以低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值)而定。若比值不大于2,以两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均值报告菌数;若比值大于2但不超过5时,以低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当出现比值大于5,或高稀释级的菌落数大于或等于低稀释级的菌数等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再行检查,必要时,应进行方法的重新验证。当各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小于30,以最低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如各稀释级的平板无菌落生长,或仅最低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生长,但平均菌落数小于1小时,以<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菌落数报告举例序列各稀释级平板平均菌落数菌落数1:101:1001:1000135203502963729603不可计2003528000425422505000<10(3.1.4)、操作的注意事项制备的供试液力求分散均匀,使之菌体能均匀分散,其次在每次吸取供试液注皿的时候,都要把供试液摇匀,这样能使两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比较接近。浇注培养基的温度不能高,浇注好的平板摇匀后即要求冷却,不要把平板垒起来,这样不利于冷却。操作时间不能太长,一般要求从供试品稀释到注皿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因为有些活力较好的菌体在制备供试液的过程中就可行细胞分裂,这样测得的菌数就不能代表原始的污染程度。另外,供试液的平皿底部接触时间太长,会使菌液药渣附着不宜摇散。可以在培养基中加0.1‰的TTC。(3.1.4)、操作的注意事项制备的供试液力求分散均匀,使之菌体能均匀分散,其次在每次吸取供试液注皿的时候,都要把供试液摇匀,这样能使两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比较接近。浇注培养基的温度不能高,浇注好的平板摇匀后即要求冷却,不要把平板垒起来,这样不利于冷却。操作时间不能太长,一般要求从供试品稀释到注皿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因为有些活力较好的菌体在制备供试液的过程中就可行细胞分裂,这样测得的菌数就不能代表原始的污染程度。另外,供试液的平皿底部接触时间太长,会使菌液药渣附着不宜摇散。可以在培养基中加0.1‰的TTC。(3.2)、薄膜过滤法采用薄膜过滤法,滤膜孔径应不大于0.45um,直径一般为50mm,若采用其他直径的滤膜,冲洗量应进行相应的调整。选择滤膜材质时应保证供试品及其溶液不影响微生物的充分被截留。滤器及滤膜使用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水溶性供试液过滤前先少量的冲洗液过滤以润湿滤膜。油类供试品,其滤膜和过滤器在使用前应充分干燥。为发挥滤膜的最大过滤效率,应注意保持供试品溶液及冲洗覆盖整个滤膜表面。供试液经薄膜过滤后,若需要用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为100ml。每片滤膜的总过滤量不宜过大,以避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取相当于每张滤膜含lg或1m1供试品的供试液,加至适量的稀释剂中,混匀,过滤。若供试品每1g或1m1所含的菌较多时,取适宜稀释级的供试液1m1,过滤。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其他适宜的冲洗滤膜,冲洗方法和冲洗量同“计数方法的验证”。冲洗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或酵母渗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一张滤膜。(3.2.1)、阴性对照试验取试验用的稀释液1m1照上述薄膜过滤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阴性对照不得有菌生长。(3.2.2)、培养和计数培养条件和计数方法用平皿法,每片滤膜上的菌落数应不超过100个。(3,2.3)、菌数报告规则以相当于1g或1m1供试品的菌落数报告菌数;若滤膜上无菌数生长,以<1报告菌数(每张滤膜过滤1g或1m1供试品),或<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4)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4.1)菌种对试验菌种的要求同细菌、霉菌及酵母计数方法的验证。(1)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3)乙型付伤寒沙门菌(CMCC(B)50094)(4)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5)生孢梭菌(CMCC(B)64941)(4.2)菌液制备(4.3)验证方法(4.3.1)试验组(4.3.2)阴性菌对照组(4.4)结果判断(5)控制菌检查(5.1)阳性对照试验(5.2)阴性对照试验(5.3)大肠埃希菌取供试液10ml(相当于供试品1g、1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