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产业整合进行时之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山大学首页科学研究重点研究机构国家级平台重点研究机构(国家级)情况序号批准部门平台类别机构名称依托院系成立时间1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1984年2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1991年3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防治中心2005年4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眼科中心2006年5国家发改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海洋学院2002年6科技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年7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肿瘤防治中心2001年8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院2013年9国家发改委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临床医学分子诊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达安基因诊断中心2011年10数字家庭互动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1年11半导体照明材料及器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共建)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2011年12河口水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共建)海洋学院2011年13物联网芯片与系统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2年14新药成药性评估与评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药学院2013年15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哲学系2000年16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2000年17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哲学系2000年18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2000年19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历史学系2004年20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系2004年首页»轮播图»姚道新教授研究组在PRL上发表重要论文姚道新教授研究组在PRL上发表重要论文发布人:wangjun发布时间:星期三,09/16/2015-17:28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姚道新教授研究组最近在关联电子体系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物理刊物《PhysicalReviewLetters》上。在铁基超导体等关联电子体系中,实验经常发现金属离子的局域磁矩远大于磁有序后的磁矩,同时磁相互作用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如何解释成为国际性的难题。姚道新教授研究组从巡游电子与局域磁的相互作用角度出发,考虑了轨道序的影响,使用自旋-费米子模型研究了量子涨落对磁矩和磁相互作用的影响,成功解释了有关实验结果,预测了可能的磁结构。该研究组深入研究了电荷、自旋、轨道之间的耦合效应:发现费米面的嵌套可以加强体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量子涨落,导致有效磁矩显著下降;巡游电子的存在可以导致金属离子间产生长程的RKKY磁相互作用,得到新奇的磁结构和磁激发;轨道序可以加强磁相互作用的各向异性。该研究对探索关联电子体系中电荷、自旋、轨道之间的耦合机制有重要意义,对探索关联电子体系的新奇物理性质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指导。该工作由中山大学硕士生谭宇婷(第一作者)、姚道新教授(通讯作者)、以及BNL的顾威共同完成,研究成果发表于2015年9月10日出版的PhysicalReviewLetters115,117001(2015)(DOI:10.1103/PhysRevLett.115.117001)。上述工作得到了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物理科研特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项目等的资助。首页»轮播图»杨国伟教授研究组在先进纳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杨国伟教授研究组在先进纳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布人:wangjun发布时间:星期三,12/02/2015-08:21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杨国伟教授研究组最近在先进纳米能源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能源材料著名学术刊物《AdvancedEnergyMaterials》(SCI影响因子16.14)。光催化水分解产氢即在水中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可持续的二次能源——氢能,是环境与能源科学关注的热点。氧化亚铜一直以来都是备受瞩目的典型可见光催化剂。然而,由于电子扩散长度短、空穴迁移率低导致它的光催化性能和稳定性都无法进一步提高。非金刚石相的纳米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电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光催化剂的性能。而以SP3杂化结构碳原子构成的纳米金刚石,却不曾被应用于可见光催化产氢领域。杨国伟教授研究组的林昭勇博士生首次在国际上证实了纳米金刚石也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提高光催化剂性能的辅助材料。相比于单纯的氧化亚铜纳米晶,嵌入纳米金刚石的氧化亚铜纳米复合结构的光催化产氢性能和光稳定性都提到了极大的提高。其中,光氢转换效率提升了约10倍。由于所制备的纳米金刚石具有宽谱吸收和上转换发光性能,嵌入纳米金刚石的氧化亚铜纳米晶表现出宽谱响应的特性,而且在近红外波段仍然具有较大的量子效率。同时,他们指出,纳米金刚石的供电子性能以及其与氧化亚铜交错式的能带结构,促进了光生电子从纳米金刚石注入到氧化亚铜,实现了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分离。显然,这些研究为纳米金刚石在能源科学领域的应用和新型光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成果已经在线发表于AdvancedEnergyMaterials(DOI:10.1002/aenm.201501865)。本研究得到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力资助。首页»轮播图»钟定永教授研究组在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研究中取得进展钟定永教授研究组在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研究中取得进展发布人:wangjun发布时间:星期五,12/18/2015-15:03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半导体是一种新兴光电材料,近几年来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薄膜的表面/界面结构和电子学性质对包括太阳电池在内的薄膜光电器件性能有重要影响。然而,人们对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的表面结构和电子学性质依然缺乏足够的认识。最近,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钟定永教授研究组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首次成功制备了高质量、具有原子平整度的甲胺铅碘(CH3NH3PbI3)薄膜。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发现两种能发生可逆相变的表面相(Zigzag相和Dimer相)共存于CH3NH3PbI3(001)表面,其中,Dimer相的最外层碘离子两两靠近形成二聚结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处于表面最外层的甲胺离子对表面原子重构和相变起关键作用。发现甲胺偶极子的取向调整能增强最外层甲胺与碘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使得Dimer相的相对能量比Zigzag相略低34meV/unitcell,从而导致表面重构。另外,最外层甲胺离子的偶极矩在垂直表面的分量与钙钛矿薄膜宏观极性方向相反,从而降低了钙钛矿薄膜的表面极性并使表面结构更加稳定。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ACSNano(DOI:10.1021/acsnano.5b06420)。佘利敏博士和刘美壮博士研究生是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首页»轮播图»王雪华教授研究团队在等离激元打印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王雪华教授研究团队在等离激元打印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发布人:wangjun发布时间:星期五,12/25/2015-15:47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现物理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雪华教授研究团队最近在等离激元打印的基础原理以及应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金属表面等离激元由于其对于电磁波特殊的选择性吸收能力,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色彩显示器件的开发之中。而在这些应用之中,等离激元打印,即应用金属等离激元材料作为显示基础的打印技术,无疑是一项最重要而又非常具有应用潜质的研究课题。事实上,由于所呈现画面具有超小像素(甚至能超越衍射极限)、高分辨率、优异的耐久保存能力以及变色等特殊功能,等离激元打印被认为将成为下一代打印科技的技术基石。尽管等离激元打印的潜力很大,但是目前还面临一系列的重要挑战:比如,缺乏覆盖整个可见光区间的全彩输出,显示图案的面积过小(百微米量级),图案单调,其功能性不足;过度依赖昂贵复杂的仪器设备,因此制备过程过于复杂、成本高昂。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等离激元打印技术的应用化发展,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它们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等离激元打印技术将永远只能停留在实验室,得不到大规模应用化和器件化发展的可能性。为了克服以上遏制等离激元打印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困难,王雪华教授研究团队最近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策略:首先,他们提出共轭孪生相位调制理论来最大化金属/介质/金属结构的反射光谱峰谷比,并利用金属岛膜的多重散射效应作为表面等离激元宽带吸收器来缩小反射峰的宽度,二者的结合成功地实现了全彩输出。金属岛膜的制备是实验的关键,周张凯讲师利用其长期在氧化铝模板制备等离激元材料研究的丰富经验(Nanoscale7,15392,2015;Adv.Opt.Mater.2,56,2014(封面文章);NanoLett.11,49,2011),和博士生薛建材一道先利用电化学方法生长氧化铝模板,然后在模板上溅射出各种金属岛膜。他们利用氧化铝模板的优势,进一步显示了其在等离子彩色印刷领域的变色能力,并展示潜在的功能化器件应用,如防伪标签和高密度数据存储加密等。他们也证明可用铝替代金或银岛膜实现所有这些功能,铝是地球上第三个最丰富的元素,这可极大地降低成本,适合工业化应用。他们也从实验上演示了大尺寸(厘米量级图案,是目前为止最大面积等离激元打印样品)、可控变色的表面等离激元全彩打印。这项研究不仅为可控变色的全彩表面等离激元印刷提供了理论和实验的方法,而且也为彩色设备的商业应用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该研究工作全部由王雪华教授团队独立完成,第一作者是博士生薛建材,周张凯讲师和王雪华教授是共同通讯作者,分别负责文章的实验和理论部分,三人对于该研究做出了同等的贡献。研究成果于2015年10月14日正式接收,11月16日公开发表于自然杂志子刊上《NatureCommunications6,8906,2015》。本研究得到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论文链接:学术资讯首页学术研究2016-01-12学术报告(1月15日)报告人:古英副教授题目:量子表面等离激元光学的相关理论研究2016-01-11学术报告(1月15日)报告人:迟力峰教授题目:表面在位化学:物理与化学交集的新型学科2015-12-31学术报告(1月4日)报告人:陈旭荣研究员题目:HIAF上的电子重离子对撞机和CIADS上的中微子计划2015-12-28学术报告(12月30日)报告人:GuangYang题目:PhysicsintheDoubleChoozexperiment2015-12-28学术报告(12月29日)报告人:Prof.Dr.PierreVerlinden;冯志强教授题目:太阳电池器件物理与技术进展;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发展介绍2015-12-25学术报告(12月28日)报告人:Dr.ChingHuaLee题目:Theenergylandscapeofphasetransitionsincomplexnetworks2015-12-23学术报告(12月25日)报告人:JianLiu博士题目:ArtificialQuantumMaterialsbyDesignofCorrelatedOxideInterfaces2015-12-23学术报告(12月31日)报告人:谷林研究员题目:走进亚埃:原子尺度结构与电子结构的关联第二页2015-12-23学术报告(12月31日)报告人:孟庆波研究员题目: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与界面调控研究2015-12-21学术报告(12月21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