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第一课时明清帝国的兴替导入新课:【诗】+图片(故宫)紫禁城七律金碧辉煌紫禁城,红墙宫里万重门。太和殿大乾清静,神武楼高养性深;金水桥白宁寿秀,九龙壁彩御花芬,前庭后院皇家地,旷世奇观罕见闻。【师】你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吗?【生】故宫【师】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你知道故宫是哪两个朝代的皇宫?【生】明清两代【师】故宫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式完全遵从了古代宗法礼制的要求,是中国两千多年专制皇权思想的集中体现。金碧辉煌的紫禁城见证了明清两朝最后的盛世,但盛世的繁华背后却隐藏着帝国的危机。那么盛世和危机分别体现在哪里呢?这就是《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所要探索的内容。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的《第一框明清帝国的兴替》。讲述新课:(一)明帝国的兴衰1、明朝的建立【师】先来看一下明帝国的兴衰。明朝建立的背景是什么?【生】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师】在众多的起义军中,是谁在何时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生】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师】元朝定都在哪里?【生】应天(今江苏南京)(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师】朱元璋被称为?【生】明太祖【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资料具体来了解一下朱元璋。【材料】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幼名重八,改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明朝开国皇帝,太祖。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之家,少年时曾为地主牧童。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朱元璋的家乡遭旱蝗灾害,瘟疫流行,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相继死去。为了糊口,朱元璋投皇觉寺出家当和尚。但不久后的饥荒使得他不得2不离开寺院外出化缘,游食于皖西、豫东三年,历经磨难。此后,朱元璋利用刘福通在北方抗击元军之际,扩充队伍,领兵南下。公元1355年被小明王韩林儿的宋政权授为左副元帅。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将集庆改名为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并被宋政权授为江南行省平章,又自称吴国公。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建年号为“洪武”,以应天为都城。同年8月,明军攻克元大都,将元顺帝赶回大漠,元灭亡。此后,朱元璋又用10几年的时间平定了全国。2、明朝的统一【师】朱元璋是如何统一全国的?【生】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蒙古残余势力逃往漠北。此后,明军先后平定西北等地,统一中国。【师】图5-1的明朝疆域图展示了明朝疆域最广时的疆域,请你在地图上圈画明朝疆域的大致范围。【生】东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兀的河(今乌拉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东南到今东海、南海并及海外诸岛。【师】如此广阔的土地明太祖要如何管理呢?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后来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xue1fan1)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yan1)王朱棣(di4)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jing4)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3、明朝的统治(1)明代前期【师】明太祖朱元璋及其明成祖朱棣执政期间,明朝兴盛,下面请大家阅读第3页第1段,概括明朝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兴盛的表现及其影响?【生】1、政治上:通过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举措,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2、经济上:明初统治者实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3、外交上:明代前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先进地位。(2)明中后期【师】明中后期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生】明中后期进一步改革赋税制度,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4、明末农民起义【师】历经近三百年的时间,明朝也没有逃脱兴衰变化的命运,请阅读第3页第2段,分析明朝衰亡的原因。【生】xuēfān31、赋税和各种杂税负担增加2、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3、常年用兵(对后金用兵)4、连年天灾【师】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明末的农民,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生】起义【师】正如同学们所料,明末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下面请大家从时间、领导人、规模、结果几个方面概括明末农民起义的概况。【生】时间:1627年领导人:高迎详、张献忠、李自成等人规模:席卷陕西、河南等地,先后卷入几百万民众,持续了近二十年。结果: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材料来了解一下李自成。【材料】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是陕西米脂人,家境贫寒,小时候曾为地主牧羊。明末农民战争爆发后,李自成参加了起义队伍。他武艺出众,善于骑射,又有胆略,号称闯将。1636年,起义军领袖高迎祥被俘牺牲,李自成称闯王。1640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受到城乡人民的拥护,起义队伍迅速壮大。1643年,李自成占领西安,第二年初,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年号永昌。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的腐朽统治。四月,李自成率兵与吴三桂军队及清军大战于山海关,农民起义军失利,李自成率农民军辗转撤退到湖北,在湖北通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时年39岁。他的部众继续抗清斗争,坚持了20年。【师】结合P3资料1、资料2、资料3,思考:想一想,为什么明末农民起义能够迅速发展,并得到人民的支持。【生】因为起义军的做法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粮食的需求。(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起义军赈济贫穷,“平买平卖”等措施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从而发展迅速。)(二)清帝国的兴衰1、清朝的建立(1)后金的崛起【师】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谁崛起?【生】女真人【师】何时谁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什么政权?【生】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师】女真族的祖先阿骨打在12世纪初所建立的政权叫作金,所以人们把努尔哈赤在17世纪建立的政权叫作后金。【师】我们通过一段材料来了解一下努尔哈赤。【材料】努尔哈赤是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姓爱新觉罗。他早年生活贫困,靠采松子、挖人参到抚4顺马市上出售为生。他经常接触汉人,一度投到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帐下,受到军事训练,受汉文化影响很深。1583年,他被明朝授为建州左卫教指挥使,成为建州女真的首领。此后,他用了40年时间,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在统一过程中,他创立了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字母创制满文。1616年,他建立金国,定都赫图阿拉,建元天命,史称“后金”。1619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同年在萨尔浒战役中大败明军。此后,后金逐步夺取辽河以东大片土地。1625年,努尔哈赤将都城迁到沈阳,1626年,努尔哈赤在进攻宁远城时被明军炮火击中,不久死去。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对满族初期的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材料】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后,创建了正黄、正红、正蓝、正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八旗。满洲制度规定,“八旗子弟,人尽为兵”,因此八旗的编制是军事的编制。(2)清朝的建立【师】那么清朝是在何时由谁建立的,定都在哪里?【生】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师】我们通过一段材料来了解一下皇太极。【材料】皇太极,即清太宗。他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努尔哈赤死后,诸王拥立皇太极继承汗位。即位后,皇太极在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和改进手工业技术;政治上,注意选拔人才,改革机构;军事上,笼络联合蒙古各部。同时,他继续发动对明朝的战争,占领关外大片土地,并几次派兵攻入长城以内地区。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他在沈阳称皇帝,改国号为清。2、清朝的统一【师】清朝统一全国的背景是什么?【生】1、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2、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起义军。3、起义军在山海关战败后撤出北京。【师】在这样的背景一下,清军采取了什么行动?【生】清军长驱直人,迅速占领北京并分兵西进南下,将辽东地方民族政权转变为统治全中国的清王朝。3、清初的统治【师】清初的二三十年间,政府推行什么政策?【生】清初的二三十年间,政府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弊政。4、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及影响【师】这些政策带来了怎样的后果?【生】1、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52、新成立的南明政权,在长江中下游和两广、福建地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3、一些明末起义军余部联合南明,共同抗清。【师】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产生了什么影响?【生】1、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2、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巩固新课:1、课堂小结:2、课后习题6第二课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清初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和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列举清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认清清初民族政策刚柔并济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并绘制“清朝前期疆域图”,结合课文内容,按照地理方位说出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文图结合,灵活处理学习材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清初以及之前历代王朝加强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管辖的史实,感受我们祖先开拓边疆地区的艰难历程,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团结和统一。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多伦会盟和修建避暑山庄。教学难点: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所涉及的区域广,空间跨度大,初一学生相应的地理知识准备不足,学生按照地理方位说出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比较难。三、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讲读法、讨论法、播放图片资料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爱我中华》歌曲。提问: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歌中唱到了我国由多少个民族组成?(五十六个)。那么,这五十六个民族是从一开始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是一家人呢,还是经过了一系列的风风雨雨之后才形成的呢?没错,从大一统的王朝秦朝建立开始,我们国家的各个民族之间就开始不断地碰撞、融合,既经历了暴风骤雨,也经历了和风细雨,才最终形成了这一家亲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今天,就让我们共同了解明清时期的政府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做了哪些努力?(过渡)同学们先浏览一下课本,了解一下我们今天主要会讲到哪几个民族?回答:蒙古族(准准噶尔部)、维吾尔族(回部)、藏族。那么清朝政府和7这些民族巩固关系所采取的方式一样吗?回答:不一样,用武力的方式解决蒙古族(准准噶尔部)、维吾尔族(回部)的叛乱,用行政手段来安抚和加强对藏族的统治。(一)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和大小和卓叛乱:1、先请学生分析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叛乱的目的,然后讲解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叛乱的简单过程。请学生讲康熙亲征,打败噶尔丹的故事。目的:为了祖国的统一。过程:1690年康熙皇帝乌兰布通之战(三次御驾亲征)1756年乾隆皇帝彻底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叛乱2、“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先讲清回部指居住在天山以南广大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伊斯兰教旧称回教)和卓是对伊斯兰教上层的称呼。说明大小和卓的叛乱是回部上层的叛乱,他们分裂祖国,残害维族人民,激起当地人民的不满。请学生讲述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的简单经过:乾隆时,天山以南的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祸及当地人民。清政府招降不成,调兵平定了叛乱,而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