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学生姓名刘祎学号120511336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4年5月长春理工大学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或者物质与意识、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是精神还是物质,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所有的哲学流派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凡承认物质、自然和客观存在为第一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反之,凡把本原和第一性归结为精神、意识、思维的,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第二,世界是否是可知的?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唯物主义哲学家一般都坚持世界是可知的。而唯心主义哲学家则分为两派:一派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一派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人类的认识不能达到对世界的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世界的本质。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区分-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区分-可知论-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承认世界可知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可知或思维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3)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意义它为研究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是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它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根本原则,是引导我们不断更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现实地变革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强大工具。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概念就是从这一总长春理工大学2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哲学的物质范畴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界定的.物质定义的内涵是客观实在.那么具有客观实在属性的自然界.社会存在以及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属于物质的范畴.具有物质的属性.如运动.时间.空间.规律.生产方式.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等.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贯彻到一切领域.一切过程.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可以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所认识的.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意识的能动性和世界的可知论观点.意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和二元论的物质观,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克服以往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用个别.个性代替一般.共性的形而上学的缺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物质观.简单答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回答实践的含义,然后实践的特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最后是回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一是,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综上所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他们的钥匙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第四,不得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长春理工大学3试论矛盾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矛盾性质相反的两重基本属性,它们本身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互为存在前提、互相渗透,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这种关系的建立使事物保持着稳定、联合、团结、统一的状态,它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性质。这种性质的存在使得事物呈现出动荡、不稳定、变革的状态。矛盾的斗争性贯穿于过程的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紧密联结、不可分割。一方面,矛盾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没有斗争性就有同一性,同一性必然为斗争性所制约。另一方面,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是具有在内在本质联系的两方面的斗争性,是寓于矛盾统一体中斗争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1)客观辩证法是客观世界本身所固有的辨证运动规律。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思维发展的辩证法,可以概括地把主观辨证法称为概念辩证法。(2)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①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在内容上都是客观的,但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客观辩证法是通过客观必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主观辩证法是通过主观的逻辑形式表现出来的。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客观辩证法是内容,主观辩证法是形式。②主观辩证法就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在内容上都是客观的,后者决定了前者的内容,前者是后者的反应形式。客观辩证法决定着主观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的源泉和基础,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通过主观辨证法,人们才能更好的把握客观辩证法。所以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本质上是一致的。2)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肯定的联系,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想都是有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人类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长春理工大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