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县人民医院“突发公共事件急救技能暨三基”培训讲稿会泽县人民医院医务科2012年1月现场急救会泽县人民医院外科一、现场检伤分类:分4类--重度、中度、轻度、死亡1.我国卫生部规定用红、黄、蓝、黑四种颜色对重、中、轻、死亡病例做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2.国际惯例:用红、黄、绿、黑四种颜色对重、中、轻、死亡病例做出标志。二、我国卫生部规定的检伤分类1.重度:危及生命者,如呼吸心跳骤停、窒息、大出血、严重中毒、休克。2.中度:伤情比重度轻,只要及时得到处理,一般不危及生命,如单纯性骨折、外伤出血、眼外伤等。3.轻度:血压、呼吸、脉搏等基本生命征正常,可步行,症状较轻,一般对症处理即可,如挫伤、擦伤等。4.死亡: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5.三、国际惯例的检伤分类第一优先(红色)--必须立即开展拯救生命的程序;第二优先(黄色)--在4--6小时内需要维持生命的支援;第三优先(绿色)--伤势较轻、不须在上述指定时间内采取行动;死亡(黑色)四、检伤分类步骤(4步检伤法)五、现场紧急救治----快而不乱!1.大量群体伤事件现场急救原则对已经检伤分类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呼吸心跳骤停、窒息、活动性大出血、严重中毒或休克等有生命危险的危重者应就地先抢救治疗,根据病情及时采取心肺复苏术或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措施,以维持伤病员基本生命体征。2.对伤病员要本着“先救命后救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现场急救。3.检伤分类的意义送病人到医院,不要送尸体到医院。4.院前群体伤分流红色----治疗并立即送医院黄色-----第二批送医院绿色-----第三批送医院六、特殊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检伤分类除一般创伤外,其它诸如中毒、放射、淹溺、烧烫伤、爆震……及一些特殊类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短时间出现大批复合伤病员,致伤因素复杂多样,这种情况的现场检伤分类有一定特殊性,值得注意。七、现场检伤分类的目的合理利用现场有限的医疗救援人力、物力,对大量伤病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处置,尽可能挽救多的生命,最大限度减轻伤残程度,安全迅速将全部伤者转运到有条件进一步治疗的医院。如果现场伤病员不多,且有充足的医疗救护力量,应对所有伤员同时进行检查处理;如伤员太多,没有足够的医疗救护人力物力时,必须先对全部伤病员进行快速检伤分类,确定哪些有生命危险应最先获得救治、哪些可暂时不救治、哪些即使立即救治也无法挽回其生命而不得不暂缓救治。八、院前常用评分标准1.院前指数:用于急重症患者判断主要用于院前急重症患者病情的判断,此法简单便易,适用于院前医疗急救,但缺少定量的评价标准,主要用于院前急救时患者病情稳定程度的初步评估,对于分数超过4分以上时、立即进入院前急重症抢救状态、应给予积极的现场救治。指标/分值01235SBP(mmHg)10086-10075-850--74脉搏(次/分)51--119=120=50呼吸(次/分)正常浅或费力10次/分或需插管意识状态正常模糊或烦躁判断PHI0--3分为轻症4--20分为重症2.院前急危重症分类法(评分法)此法以反映重要生命器官生理变化的生理参数、病人的年龄、意识与运动的反应、重要器官严重损伤或功能不全、心跳骤停五个方面为依据,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得出总积分,积分越高、病情越严重、危险性就越大、抢救的难度也越大。此法对抢救病人的严重程度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定量的评价标准。九、脊柱损伤患者的固定和搬运手法分:头锁、肩锁、头肩锁、头胸锁、胸背锁等方法。核心:尽量用颈托保护颈椎;不能随意搬动伤者。心肺复苏术会泽县人民医院医务科徒手心肺复苏术【概述】对心跳骤停迅速采取的一切有效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简称CPR)。现代复苏包括患者意识和精神行为的恢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已把心肺复苏发展为心肺脑复苏(CPCR),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复苏(BLS)、后期复苏(ALS)、复苏后治疗(PRT),本次培训的内容是BLS。【评估】1、确认环境是否安全,尽可能保护患者隐私。2、判断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无反应,意识丧失。3、判断呼吸:通过看、听、感觉(看: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有无气流逸出)三步骤来完成,判断时间为5-10秒钟,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4、判断颈动脉搏动:操作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为5-10秒钟如无颈动脉搏动,表示心跳停止。5、对于怀疑有脊柱损伤的患者,严禁随意搬动,尤其是颈部。【操作流程】1、环境安全:确认环境是否安全,排除事发现场障碍物及危险因素。2、快速判断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无反应;3、安置体位:大声呼救,请人协助拨打120,同时安置患者复苏体位(使患者仰卧于硬板或地面上,解开衣扣、腰带,暴露胸部,解除患者身上的不安全物品,注意保护伤者颈部)。4、判断脉搏、呼吸: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判断呼吸是否停止;同时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判断时间5-10秒。5、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为剑突上4-5厘米处;一手掌根紧贴按压区、另一手掌根重叠于该手上,双手重叠,十指相扣,手指离开胸壁,操作者双肩在病人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内收,以身体的重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时用力均匀、平稳、有规律,放松时掌跟应紧贴胸壁,并使胸廓完全回弹,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频率大于100次/分,使胸骨下降深度大于5cm,按压30次。6、开放气道:压额托颌法,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取下活动义齿(疑有颈椎损伤者,严禁侧头、并尽量不让头部后仰)。7、人工呼吸:使用呼吸气囊加压通气或口对口吹气2次,每次通气均需使胸部隆起(使用球囊面罩应扣紧,口对口应捏紧鼻腔、包严口腔,不能漏气;眼晴应注意观察伤者胸廓是否有起伏)。8、按压与通气比率:按压30次,通气2次,做完5个循环后(小于2分钟),再次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呼吸,若无,继续心肺复苏,若已恢复,给保暖,进一步生命支持。【临床心肺复苏要点】1生命链4环节:(1)早期判断、早期呼救;(2)早期CPR;(3)早期电除颤;(4)早期高级复苏。2、心脏按压基本原则:(1)尽早开始;(2)连续不间断2-3分钟换一个人;(3)快速有力,按压频率大于等于100次/分,按压深度大于等于5厘米。3、非目击状态下心脏骤停按ARC顺序给5个循环CPR、再电击;目击状态下的心脏骤停更加强调电击除颤和心脏按压,前2-3分钟可以不人工呼吸;电击前后心脏按压,每5个循环判断一次,大动脉搏动出现停止按压。4、球囊面罩与气管插管有同等效果。5、抢救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评价抢救效果,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包括:可触及大动脉搏动,肱动脉收缩压大于60mmHg;面色、口唇、皮肤色泽转为红润;散大的瞳孔缩小;有呻吟、挣扎或自主呼吸。6、终止抢救的指征:积极抢救复苏30分钟以上(1)无任何反应:脑干反射全部或大部分消失,包括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睫毛反射等;(2)头颈部、躯干部完全离断;(3)已出现尸斑、尸僵;7、儿童、低温状态、溺水、麻醉药中毒、窒息等情况,可延长复苏时间。相关知识衔接----心肺复苏新方法迄今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多种CPR方法的探索,但临床复苏率仍较低;对于不同环境下出现的心脏骤停,采用不同复苏方法。一、开胸心脏按压法胸外心脏按压右使主动脉压升高,但右房压右室压及颅内压也升高,因此冠脉的灌注压和血流量并无明显改善,脑灌注压和脑血流量的改善也有限,而开胸直接按压心脏,更容易刺激自主心跳的恢复,有利于自主循环的恢复和脑细胞的保护。开胸心脏按压法条件和技术上要求高,且很难立即开始。二、开腹经膈肌下抬挤心脏法对腹部创伤患者在开腹手术等特殊条件下出现的心脏骤停,以往常用胸外按压或开胸心脏按压术进行心肺复苏。但是胸外按压易产生肋骨骨折、重要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不能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开胸心脏按压法损伤大、并发症多,临床应用易受限制。可采用利用开放的切口经膈肌下抬挤心脏的心肺复苏方法能弥补上述不足。操作方法D-CPR组以手掌3-4指并拢,经腹部切口插入膈肌心脏位置下方,以指腹前方托无菌纱布,将心脏托起向胸壁方向挤压,幅度2-3cm。经膈肌下抬挤心脏心肺复苏法的特点:1.开腹入入损伤小,耗时短,操作容易,便于实施;2.能充分发挥心泵和胸泵作用,利于提高心排量,且可以避免开胸心脏按压容易压迫心房灌状动脉支的缺陷,确实保证了灌脉灌注,利于心脏复苏;3.可省略人工呼吸,而不受人工呼吸等条件的限制,弥补了开胸心脏挤压时必须建立人工呼吸支持的缺陷;4.根据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的场所因地制宜地选用经膈肌下抬挤CPR的方法,能争分夺秒实时进行循环和呼吸支持。经膈肌下抬挤心脏的心肺复苏法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是目前诸多心肺复苏方法的补充和发展,但还存在诸多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三、腹部提压法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是一种通过腹部提压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方法,其利用负压装置吸附于腹部并进行有节律的提拉和按压,使膈肌上下移动,充分发挥“心泵”和“胸泵”的作用,又能起到一定的通气作用。在避免造成肋骨骨折等并发症的同时,真正实现了心与肺复苏并举的目的。以往胸外按压约1/3发生肋骨骨折;遇有合并胸肋骨骨折、胸廓畸形、血气胸、胸部外伤的心脏骤停患者禁忌胸外按压;开胸心脏挤压耗时且专业性强,不宜普及;加之行人工呼吸时需中断胸外按压,且增加了传播疾病的危险;单纯腹部按压法膈肌移动幅度有限,亦影响CPR效果。如此种种,临床需要探索一种全新的方法来弥补上述不足。腹部提压的方法是利用一个腹部提压装置完成的。腹部提压装置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一个提压手柄,一个腹压装置和一个提压板。方法提压板平置于被救者中上腹部,顶角位于双肋缘和剑突的下方,快速转动活塞3-5圈形成负压,患者的腹部和提压板紧密结合。施救者在患者侧方通过提压手柄以每分钟100次的频率连续交替向下按压与向上提拉,提压腹部上下移动范围3-5cm。应用尤其适用于存在胸廓畸形、胸部外伤、血气胸、呼吸肌麻痹等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禁用于腹外伤、膈肌破裂、腹腔脏器出血、腹主动脉瘤、腹腔巨大肿物等状况。腹部提压单人即可操作,省去传统CPR时一人负责按压,另一人负责人工呼吸的模式。原理1.提腹:腹内压下降,膈肌下移导致胸腔容积升高,胸内负压致血液回流增加,空气入肺增加。2.压腹:腹内压升高,致腹腔内脏器血液回流增加,膈肌上移致胸内压力提高,胸内正压致空气排出。中和起来导致了心排量和通气量的增加。心电图及电除颤基础知识会泽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一、正常心电图怎么看心电图是由一系列的波组所构成,每个波组代表着每一个心动周期。一个波组包括P波、QRS波群、T波及U波。看心电图首先要了解每个波所代表的意义。(1)P波:心脏的激动发源于窦房结,然后传导到达心房。P波由心房除极所产生,是每一波组中的第一波,它反映了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前半部分代表右房,后半部分代表左房。(2)QRS波群: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波,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继Q波后的一个高尖的直立波称为R波,R波后向下的波称为S波。因其紧密相连,且反映了心室电激动过程,故统称为QRS波群。这个波群反映了左、右两心室的除极过程。(3)T波:T波位于S-T段之后,是一个比较低而占时较长的波,它是心室复极所产生的。(4)U波:U波位于T波之后,比较低小,其发生机理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