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体备课教案学科:语文课题:1、文言文两则蓝山县总市学校2014年上期六年级主备人成小彪执教人成小彪课时1总课时2执教时间集体备课成员成小彪、杨小兰教材简析《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预设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4.在自读自悟中获得人生启发。增删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删教具准备布置学生了解孟子的生平资料。知识链接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教法学法教法:范读领读、点拨教学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增删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介绍孟子资料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⑴谁学下棋?⑵怎么学下棋?⑶学得结果怎么样?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增删2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1.同桌互相讲故事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板书设计文言文两则学奕1、二人学奕师从奕秋2、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然后成功3、另一人三心二意、思援弓缴而射之,然后失败总结:条件相同,但结果不同得到道理:学习之理贵在专心。增删作业1、背诵课文《学弈》2、预习《两小儿辩日》增删教学反思3集体备课教案学科:语文课题:1、文言文两则蓝山县总市学校2014年上期六年级主备人成小彪执教人成小彪课时2总课时2执教时间集体备课成员成小彪、杨小兰教材简析《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预设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4.在自读自悟中获得人生启发。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增删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删教具准备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知识链接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教法学法教法:范读领读、点拨教学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增删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生背诵《学弈》。2、(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3、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二、探究新知:(一)、总结学法,明确目标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增删4⑴读准字词,读通课文(课件出示全文)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⑵(课件出示逐句)结合注释,疏通文意①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逐句的内容。②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③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厡文,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二)、解疑释惑,体会道理⑴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⑵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⑶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⑷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三、巩固练习: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四、课堂小结: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学们也要像孔子那样谦虚谨慎、实事求是。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1、起因:两小儿辩斗2、观点相反:一儿日始出近日中远,另一儿日初出远日中近3、理由:一儿近大远小另一儿远凉近热4、结果:孔子不能决总结:善于观察,有理有据增删作业1、背诵课文。2、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2)孰为汝多知乎?增删教学反思5集体备课教案学科:语文课题:2、匆匆蓝山县总市学校2014年上期六年级主备人成小彪执教人成小彪课时1总课时2执教时间集体备课成员成小彪、杨小兰教材简析《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朱自清是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的大家。文章开篇寄兴于燕去燕来、草木枯荣这些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引发出作者本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求索。全篇文字清隽洗练、思路缜密、情景交融、表达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预设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增删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增删教具准备知识链接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教法学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增删教学过程一、导入:1、揭示课题,理解“匆匆”:复习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导入课题,(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理解课题。2、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教师介绍作者。二、探究新知:(一)、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2)、划出中心句。2、反馈检查:(1)、学习生词,指导书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头涔涔泪潸潸(2)、找出中心句,了解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二)、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增删61、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2、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重点品读以下内容:(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a)引导学生汇报感受。(b)学生个性化朗读。(c)改成小诗,感受课文语言的美。(d)诵读积累语言。(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a)品读“八千多日子”的无声无息,体会作者比喻运用的巧妙。(b)教师介绍创作背景(3)、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朱自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边读边想,感触深的地方,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a)学生汇报。(b)学习表达方法。引导从“伶伶俐俐”、“过去”、“跨过”、“飞去”、“溜走”、“闪过”等词语中体会时光来去轻悄匆忙,在稍纵即逝间就过去了,速度越来越快。(c)理解“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引导从“洗手”、“吃饭”、“凝然”、“躺在床上”、“叹息”体会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