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管理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和管理学一、管理的概念、任务与目标(一)管理的定义和内涵单简1916法国现代管理理论创始人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罗宾斯:管理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的更有效的过程。定义: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内涵:1、主体:实施活动的出发者,载体是组织,由主管的人或小组来完成。2、对象:一切可调用的资源。3、目标: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完成组织目标,达成期望效果。4、本质:活动或过程。5、职能:获取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6、核心:协调人际关系。(二)管理的任务简1、实现组织的特定目的和使命(管理层只能以它创造的经济成果来证明自己存在的必要性与权威性,若未能创造经济成果,管理就是失败的。)2、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3、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这三项任务常常是在同一时间、同一个管理行动中完成的。(三)管理的目标目标可归纳为发挥组织的效能,即效率和效果。二、管理者(一)各式各样的管理者单判以层级划分:高层管理者(决策层)、中层管理者(执行层)和基层管理者(作业层)高层拥有人事、资金控制权,用于计划和控制职能的时间多,基层管理更多从事领导或督导。(二)管理者做什么单简无法专一、经常被打断,管理者分十种角色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和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三)管理者的技能和素质单判1、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2)人事技能(3)思想技能(4)设计技能三、管理的科学与艺术之争简既非纯科学亦非纯艺术,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管理的一体两面。(一)管理是社会科学,虽然不够精确,但有可信赖的管理学知识存在。缺少的是各学派的相互联系。(二)管理是具体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管理是实践的艺术。第二节组织管理系统、管理职能及运作过程组织是管理的载体,管理是组织的基本器官。一、组织管理系统(一)作为开放式系统的组织单判正式的组织存在都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所有的协作行为都是物的因素、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体。经理人员的三个主要职能:1、规定组织目标2、促成个人付出必要的努力3、提供信息交流的体系管理的任务是把内部平衡和外部适应综合起来。(二)组织环境单判组织作为开放系统与其周边环境之间发生着持续的、动态的相互作用。组织向环境开放是组织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组织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组织环境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1、一般环境也称大环境或宏观环境,包括国际和国内大环境。2、任务环境直接具体,经常性的有特殊影响的环境。组织间任务环境差异很大。二、管理职能简管理职能正是由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管理劳动专业化中划分出来的一种管理劳动活动行为。六项职能: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沟通、控制。时间顺序,空间并存。计划:组织目标确立,方法确立,原则确立,编制和实施。是最基本的职能,也是其它职能实施的条件,富有科学性。组织:授权,协调关系,以及做出必要调整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选择、培训和考评人员,确保岗位合适,保证计划达成。领导:引导和施加影响使整体朝目标努力,设计了主管与下属的关系。沟通:内外部信息交流,沟通能力是管理水平重要体现。控制:监督和检查,即使纠正偏差,保证组织活动成果与目标相一致。围绕决策、创新、协调三种管理职能的扩展贯穿于六种基本职能之中。职能的扩展:决策是各项管理职能的核心,渗透于所有职能中。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保证管理的创造性。协调是管理工作的本质要求,体现管理本质要求。第三节管理思想发展史(二)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论1、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管理思想以有了重大发展,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诞生的基础。2、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美国的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是西方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强调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2)近代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理论阶段。人际关系理论发现社会人和非正式组织。行为科学理论研究需求动机激励问题、人性问题、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和企业中的领导方式问题四个方面。(3)当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丛林阶段,发展于二战后,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文化学说的最新成果广泛运用到管理中。阶段的划分并非绝对,只是表明每阶段的主导管理理论与思想,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把握管理理论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二、古典管理理论单判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美国的泰罗、法国的法约尔和德国的韦伯等人。(一)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1、科学作业管理。即标准化原理。2、计件付酬原理。只要工资定得合理,就会削减工人磨洋工的动机。要为每一项工作制定出完善而又公正的日工作标准,这是科学管理的真正开始。3、计划与作业分离原理。使企业中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从事科学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应用。4、职能组织和管理。细分管理工作,承担有限管理职能。5、例外管理原理。例行问题解决办法标准化,只处理例外问题,减轻工作事务。6、人事管理原则。为工人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发挥其最大能力。泰罗的科学管理运动,解决了工业化初期的劳动生产率问题。(二)法约尔——管理职能及一般管理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1、六种经营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2、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十四条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利和责任。(3)纪律。以服从尊重为基础。(4)统一指挥。一个下级只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5)统一领导。活动只能有唯一领导和计划。(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员工报酬。保证公平、奖励先进、限制报酬。(8)集权原则。(9)等级制度。跳板原则,同级横跨联系,避免多头指挥。(10)秩序。避免物资和时间损失。(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提出计划保证实现,发挥各人创造性与主动性。(14)团结合作。鼓励口头交流。决定法约尔管理理论性质的是统一指挥和等级管理原则。(三)马克斯.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组织理论之父”1、权利的类型。传统、超凡和法理型权力形式。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官僚集权。三、近代管理理论(一)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美国科学家梅奥通过霍桑试验,提出“早期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是社会人。调动职工积极性,不应单从技术和物质条件入手,应满足心理需要。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善于利用非正式组织的作用。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度。工人是社会人而非单纯的经济人。第二章计划第一节计划概述一、计划的概念计划是一个企业为谋求未来一个时期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而从事的包括设定发展目标、划分发展阶段和制定发展战略等活动的行为过程。(一)法约尔的计划观计划是管理学所界定的最老的职能之一。明显的标志和最有效的工具是行动计划。(二)计划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计划是由四个关键要素构成的:目标、实现目标的手段(策略)、实施阶段、目标的控制手段,构成这些要素的过程就是计划工作。三、计划的类型(一)功能分类1、战略计划。长久发展,解决重大问题。2、职能计划。合理配置各部门资源。3、作业计划。基层工作计划。4、项目计划。临时业务计划。(二)时间分类1、长期计划。时间以大环境为依据制定。2、短期计划。第三章管理决策第一节决策及类型一、决策概念(一)决策概念的理解单判简答决策就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据此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取一个满意的方案。1、决策受外部环境影响。2、决策是为了达成目标解决问题。3、决策的本质择优。4、决策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决策不等于管理,决策是管理活动的核心,贯穿于管理的整个过程,渗透于管理的方方面面。(二)决策模式1、理性决策模式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决策,是指决策者引用完整的理性决策程序作决策,在决策的整个过程中努力占有和理解所有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最后得到的是最优的决策方案。2、有限理性决策模式,人的知识具有不完备性,预见的困难导致不能完全理性决策。3、直觉决策模式。基于决策者的阅历、能力以及积累的判断的潜意识的决策过程。4、其他模式。垃圾桶决策模式,有决策倾向,提出的方案都被放弃。渐进决策模式,只需研究以往的决策方案和实例,总结经验教训。(三)决策的要素与决策系统决策的核心是为了获得一个决策者满意的决策方案。二、决策类型重点单判(一)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也称常规性决策,是针对日常工作经常需要解决的一般性问题的决策。这类问题的解决决策者有先例可鉴,或可依以往的经验、现成的政策、规则和曾采用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而且这些方案是熟悉的和被过去的实践证明是成功的。非程序化决策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的问题的决策。程序化决策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效率,只要可能,应当尽量程序化。越是基层管理,所处理的决策问题,程序化所占的比重越大;越是高层,非程序化所占的比重越大。(二)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战略决策是由高级管理者做出的关于组织发展方向和远景的决策。战术决策是由中层或基层管理者作出的关于组织局部问题的决策。1、战略性决策对外部环境比较重视,区别是干什么与怎样干的问题。2、战略性时间范围长,影响深远,战略性决策是战术性决策的依据,战术性决策是对战略性决策的落实。3、战略性决策的实施效果影响组织的效益和发展,战术性决策的实施则主要影响组织的效率和生存。(六)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自然状态完全确定,结果完全可预见,并不复杂。风险型决策条件不确定,风险来自决策者缺乏对自然状态控制能力和决策目标有概率。不确定型决策无法做客观估计,不确定性在于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和决策标准。后两种决策可能结果多样。(八)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简1、个人决策具有快速、效率高和责任明确等优点。步骤:明确需求和目标、做出是否征求员工想法的判断、比较各项选择方案、评估负面环境、果断做出决策。2、群体决策的优点: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增加产生更多的比较方案,增加观点的多样性;增加对决策方案可实施性;提高合法性。群体决策的弊病:用时较多;少数人控制;从众现象;责任不清。比较:群体决策准确性和创造性高,风险小;个人决策的速度和效率高。3、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的选择(1)决策问题性质:如需短时间确定决策方案则用个人决策方式,如果是复杂的问题则用群体决策方式,如果问题没有过去经验参考则用个人决策。(2)决策者能力:领导者能力强用个人决策。第二节理性决策过程决策过程分为四步: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备选方案、评价和选择方案、方案的实施与控制。一、决策过程论(一)确定决策目标1、提出问题。做出正确的问题诊断,进行问题识别和问题分析。2、确定目标。决策目标要明确具体,目标要切合实际,多目标分清主次。(二)拟定备选方案1、科学预测。以决策对象的现状、发展规律和外部条件的发展变化为基础,研究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根据目标的现实条件和未来的可能变化,合理制定决策方案。2、确定原则。整体详尽性和相互排斥性。即每一方案能完全独立达成目标且排他。3、拟定方案。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注意吸收补益。(三)评价和选择方案1、方案评价和选择的标准。应注意客观和科学。(1)价值标准。最优决策标准,为组织带来最大化利益。(2)满意标准。受环境和决策者个人因素限制无法获得所有可行方案或局部与整体最优决策矛盾;最优决策难于实施。“追求完美是效率的敌人”。2、方案评价和选择的方法。经验判断法、数学分析法和实验法。个人的经验或某些人的经验是有限的,要集大家的经验。无经验借鉴、数学难以测算、涉及问题重大时,可试点实验。3、方案评价和选择。(1)过程。用满意标准替代最优标准,把不同方案综合成更优且可行的方案,在原有方案基础上再创造,综合考虑各种要素,应尊重专家意见但不能被其意见所左右而放弃决策中的责任。(2)防范分析。预计潜在问题,划分危险级别(概率乘危险系数),分类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