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玉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阿奎那是13世纪著名的神学家,有人对他作出了如下评价,其中不正确的是()。A.阿奎那神学体系的核心是教权高于王权B.阿奎那鼓励世俗君主们向教会发起挑战C.阿奎那神学体系适应了维护神权的需要D.阿奎那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法性2、《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这是“君权神授”最早的记载,这种思想在詹姆士一世统治时期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由此判断下列言论不属于詹姆士一世的是()。A.“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B.“国王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C.“国王只有在行仁政的时候才是国王”D.“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3、斯宾诺莎认为:“神学不一定要听理智的使唤,理智也不一定要听神学的使唤,二者各有其领域……”请你判断其“理智”符合了()。A.专制国王的要求B.本国教会的要求C.资产阶级的要求D.封建领主的要求4、英国思想家洛克认为,财产权是通过劳动获得的,提出“我的马所吃的草,我的仆人所割的草皮”都是我的财产,财产权是上帝赋予的基本权利,是神圣和不可剥夺的。从本质上来看其观点适应了()。A.封建主阶级进行封建剥削的需要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C.西欧各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的需要D.英国社会各阶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需要5、“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康德6、启蒙运动时期天赋人权理论的提出,犹如一把利剑深深地刺入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的心脏,下列人物曾经对天赋人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作出贡献的有()。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但同时无产阶级也最先在该国展开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其原因是()①1832年改革未使工人群众和小资产阶级得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③资产阶级镇压人民的抗争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28.(2014·山东滨州模拟)“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要求()A.维护各州的权力B.争取民族独立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D.建立民主制度9.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10、1791年6月20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乔装出逃,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法国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了路易十六。法国国民公会决定处死国王的主要理论依据是()。A.斯宾诺莎的民主政体最优论B.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C.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D.洛克的天赋人权论11.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实验场”“启蒙思想的实验田”。19世纪晚期该国政体的特点是()A.立法权与行政权合一B.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C.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家元首没有实权D.议会有不独立的立法权,不能组织和监督政府12、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进行总统选举,农民高呼“皇帝万岁”,把票投给了路易·波拿巴。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恢复帝制是广大农民的要B.君主制传统的巨大影响C.法国成为多种政体的实验场D.路易·波拿巴具有雄才大略1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A.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B.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C.平民可直接选举法国的总统D.有利于确立和巩固共和制14、制定了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下列对其内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实行责任内阁制度D.总统可以无限期的连任1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指出: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参照作者这种思路,20世纪初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不包括()A.中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的需要B.西方“民族自决”思想在中国传播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D.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316、儒家思想在“西学东渐”中历经沉浮,康有为“尊孔”,陈独秀“排孔”,二者的共同目的是()A.借“尊孔”或者“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民众B.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C.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D.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借此掀起思想启蒙运动17、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高呼:中国“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其思想核心是()A.批判清政府的腐败B.振兴工商业C.改革封建政治制度D.重视传统道德18、“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此事件表明()A.清政府拒绝进行政治改B.革命运动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民主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D.立宪派依然抱有政治改革幻想19、“泰西诸大国,自俄罗斯而外,无不有议院。……议院者,所以通君民之情者也。凡议政事,以协民心为本。大约下议院之权,与上议院相维制,上下议院之权与君权、相权相维制。”这个观点的倡导者应是()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B.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C.甲午战争前后资产阶级维新派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20、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D.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二、材料分析题(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随着护国政体的确立,共和制已名存实亡。共和制试验失败的原因在于,这种政权形式如同无议会国王专制一样,都违背了“国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二者恰好相对,分别代表着两种极端,在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妥协换来暂时的政治稳定……然而,建立在妥协基础上的复辟解决是不可能根除冲突的,因为它回避了冲突的根源——国家主权所属问题……“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法国在共和制确立前的政权演变过程如下:法兰西王国(843~1792年)(包括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14~1830年)——七月王朝(1830~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年)。请完成:(1)材料一中英国近代国家政体的确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出现反复较量的原因是什么?较量过程所围绕的根本性问题是什么?(6分)4(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什么比前两个共和国“长寿”?(5分)(3)英法两国的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充满着曲折性、长期性和反复性,但民主最终取代了专制。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认识?(6分)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18世纪末,英国爆发了要求选举权的民主运动,参加者除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外,还有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工人阶级……1830年,法国爆发了推翻复辟王朝的七月革命,整个欧洲的民主运动出现了高潮,这就进一步推动了英国选举改革运动的发展,议会中的改革派和保守派经过反复的斗争和较量之后……在1832年6月4日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西方政治制度史》材料二:1881年11月17日,俾斯麦向帝国议会宣读了由他起草的《皇帝诏书》,开始实施他的社会立法计划。1883年6月公布《疾病保险法》……1884年7月通过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6月公布《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进入90年代后,威廉二世先后颁布了《工商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劳动立法:实行每周6天工作和8小时工作日制等。——《德国史》材料三:不用说,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并不是指在一切文明状态都是实际可行的或适当的政府形式说的,而是指这样一种政府形式,在它是实际可行和适当的情况下,它伴随有最大数量有益后果,直接的和将来的。……一个完善政府的理想类型一定是代议制政府了。——(英)密尔《代议制政府》(1)依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有哪些?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2)材料2中俾斯麦立法体现了什么特点?有何作用?4分)(3)从文明史观角度,分析材料3中的“代议制政府”的实质。(4分)(4)结合材料1、2及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材料3的观点。4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何顺果《美国史通论》材料二: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见普奥战争),成立北德意志联邦。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2,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分析统一的影响。(4分)(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国家统一与民族兴亡的关系。(2分)524、宪政是学术界的热门术语,中国学术界对它的推崇和研究可为炙手可热,其势头直追百年前的宪政风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材料一:作为舶来品,“宪政”一词何时在中文世界出现难证其详。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梁启超早在1899年4月《清议报》上发表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中已经使用宪政一词,至于是否属于最早使用尚有待考证。梁启超在其著述中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