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模块测试高二政治第I卷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唯物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人为自然界立法;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③天地之变,阴阳之化;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A.③→①→④B.①→②→④C.③→②→④D.①→③→④2.《空度》一书入选201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全书无一字,而选择以黑白灰记录一条芦苇边的小船从早到晚的色调变化,以塑造充满东方禅意的“空度”状态,唤人回归宁静本真。这主要体现了A.文艺创作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B.文艺作品具有直接的现实性C.文艺创作是人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3.下列诗句中,与“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反映哲理相同的是①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③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④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某网站正在策划一个名为《一分钟看懂十八届四中全会》之《改革篇》的微视频,请你为《改革篇》设计一句能充分体现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的点题语A.破成规去陈说B.以不变应万变C.胆子大步子稳D.一股劲创未来5.红河哈尼梯田壮丽而独特,它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侯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哈尼梯田能成为真正的大地艺术,是因为当地人民①坚持了客观与主观相符合;②创造了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③做到了以客观事物为出发点;④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6.要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要求我们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②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突破一切传统观念;③不能墨守成规,努力追求终极真理;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2-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下列说法体现这一方法的是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B.为官发财,应当两道C.四面出击,全面突破D.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8.“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下列观点与此一致的是A.万物以心灵为本,心死则物灭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D.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外化和表现9.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公祭日的讲话中指出:“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真理是有条件的和具体的;②人生的真正价值取决于自我价值的实现;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和上升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近年,一些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为了提高收视率,粗制滥造,颠覆历史,将革命历史题材武侠化、快餐化,变为纯粹的娱乐品,罔顾公共理性。这启示我们A.意识根于物质,并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正确的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否定了物质的决定性C.文化创作必须要实事求是,注重社会效益D.坚持正确的意识是文化领域创新的物质基础11.“合作共赢”主张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贵和”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和为贵”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深刻影响。这主要说明A.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B.人们的实践活动能否成功取决于正确世界观的引导C.价值观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D.对我国的经典文化既要克服又要保留“Tuhao(土豪)”“Dama(大妈)”“Tomboy(女汉子)”有望被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的消息引发网民热议。据此回答12—13题12.中国大妈、女汉子、土豪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网络流行语。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类人群、一段故事、一个热点、一种生活方式。这表明A.人们的生活经历不同,就定会产生不同的认识B.意识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C.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D.人的认识归根到底自于人们的实践13.这些土生土长的词被收入《牛津词典》引发了人们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影响力增强的表现,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重拾尊严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些词本身带有贬意-3-或嘲讽之意,有损中华民族的形象。这从一个角度说明A.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B.意识的形式具有主观性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4.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意思是说,从一个人小时候的表现就能看出其一生的变化发展。这句话从哲学上违背了A.任何事物间都存在着多样化的联系B.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必须服从联系C.联系是有条件的,事物在联系中存在和发展D.联系是主观的,人们能根据事物现有的状况预测事物的未15.发明“永动机”是人类美好的梦想。1714年,德国人奥尔菲留斯宣布发明了“永动轮”,这一发明轰动一时。但后事情被揭穿—-原有人藏在后面转动轮子。奥尔菲留斯也成为人们的笑柄。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A.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的基础16.什么是感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不同受众有不同的感觉。也许它是对大美生命的憧憬向往,是对纯洁灵魂的怦然心动,是对刹那间永恒的善良寄托,等等。这说明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价值判断与价选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④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转基因食品的推出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目前还不得而知。最近,中国国内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争议不断升级。这说明①人们认识真理需要一个过程;②争论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直接动力;③认识的真理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④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对象的认识不可能相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不久前,教育部向社会公布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方案一回台,就引起了包括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高度关注,并在网上各抒己见。这表明A.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B.真理总是在辩证否定中不断超越自身实现发展C.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就会不同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19.《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改革是动力,停不得;发展是目的,慢不得;稳定是前提,“冒”-4-不得。今天,改革发展稳定彼此交融的态势日益明显,相互作用的趋向更加突出,必须在三者间找到平衡点,确保全面改革顺利进发。材料体现的哲理是①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②对每一种既成形式的理解应坚持暂时性和永恒性相结合;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④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在日常生活中,同一句话可以反映不同的哲理。下面与“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相符合的哲理有①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的;②部分对整体功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③解决问题既要抓重点,又要关注次要矛盾;④矛盾的次要方面影响事物的性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1.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对立是同一的前提,同一制约对立B.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C.同一是对立的基础,对立制约同一D.斗争性包含同一性22.新时期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改革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三农”问题的不断解决体现的哲理有①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③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有指导作用;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3.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酸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24.孝老爱亲、尊重他人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近年,中华大地以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宗旨的学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活动深入开展。这一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由此可以看出A.价值观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B.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全民性D.传统美德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25.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5-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因为A.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就会促进社会的发展B.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C.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26.在阶级社会,权力就是真理,掌握了权力就有了绝对真理。这种“权力就是真理”的现象A.说明真理是权力的产物B.说明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C.说明真理具有条件性D.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27.下列对实践表述错误的是A.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B.高等动物的实践活动同样具有目的性C.任何实践活动都有意识的指导D.只有实践活动具有真接现实性2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自我否定。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承认事物是运动的B.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的C.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世界是物质的29.谚语“把别人拉下时,你一定也在下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①社会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②个人的成长要善于抓住外部条件;③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0.书法是中国艺术的奇葩。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在谈到学习书法的过程时说:“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一过程体现了①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②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③事物发展是一个量变不断积累的过程;④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第I卷共60分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40分)31.(10分)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32.(10分)人们对义利现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材料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6-33.(10分)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34.(10分)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7-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模块测试高二政治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5CAACC6-10BDADC11-15ADBCB16-20CBADD21-25ACBBD26-30DBCDC二非选择题3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种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