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讲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引言]1079年,苏东坡贬谪黄州,为了平息心中的烦闷,与著名高僧佛印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并且阅读了大量佛教典籍,认为自己修炼得不错。有一次,苏东坡渡江去看望佛印,久候未至。于是手书一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干;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放于佛印处,乘船返回家中。佛印看到偈子,略一思索,便提笔在上面批了四个字:“放屁!放屁!”差人送给苏东坡。苏东坡见到这粗俗透顶的批语,大为愤怒,径直过江找佛印论理,指斥佛印对他虔诚护法的怀疑和不恭。不料佛印从容笑道:“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东坡恍然大悟。情绪真的是这样飘忽不定,难以驾驭吗?让我们借心理学这双“慧眼”来透视一下情绪。一、千头万绪细说情绪情绪是一种多维度、多形态和多功能的复合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情绪有三个基本特征: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在行为。1、主观体验情绪是由刺激引起的。刺激满足了我们的需要,我们就会有快乐或舒畅的体验;反之,就会有悲伤、愤怒等体验。老师对自己的作品大加欣赏,满足了自己的自尊心,自然心里会很高兴;不小心丢了钱包,心里肯定会不舒服。而这种体验又带着主观色彩,同样考了60分,对学习基础不好的同学来说会有满意的体验,对一贯成绩好的同学来说可能是失败的体验。总之,主观体验是情绪的第一个基本特征。2、生理唤醒当我们产生某种情绪体验时,身体内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是情绪的第二个基本特征:生理唤醒。任何一种情绪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生理唤醒。例如,当我们恐惧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等。这种生理上的反应当事人是很难控制的。运用这个原理,心理学家发明了测谎仪,通过记录被试在回答一些特定问题时,呼吸变化、心跳变化、皮肤电流变化等,来判断被试是否说谎。人们在说谎时总是又要说谎,又怕谎言被揭露的结局,心理异常复杂,紧张、恐惧、慌乱等情绪交织在一起,必然会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异常反应,包括呼吸变化、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皮肤出汗等。不管他如何回答或缄默,由于这些反应都是受植物神经系统的控制,一般不受人的意识控制,仪器将忠实地记录下被测试人的血压、脉搏、呼吸、皮电阻等生理参量的变化,成为判定被测试人是否说谎以及是否犯罪嫌疑人的重要科学依据。同时,也正是因为情绪的发生总伴有相应的生理反应,所以,很早人类便认识到情绪会影响生理健康。所谓“怒伤肝”、“恐伤胃”、“思伤脾”、“忧伤肺”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3、外在行为情绪总是伴随着相应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当我们快乐时便会双眉舒展,眉开眼笑,甚至手舞足蹈;当我们愤怒时可能会满脸通红,紧握双拳,甚至怒发冲冠。通过这种外显行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判断他人的情绪状态,这种判断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很有用。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在行为作为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在评定情绪时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同时活动、同时存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只有其中一种成分或两种成分时,不会产生一个真正的情绪过程。例如,当一个人佯装愤怒时,他只有愤怒的外在行为,却没有真正的内在主观体验和生理唤醒,因而也就称不上有真正的情绪过程。因此,情绪必须有上述三方面同时存在,并且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一旦出现不对应,便无法确定真正的情绪是什么。专栏:情绪与生理我们知道一切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应该是大脑,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并不清楚与情绪活动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直到20世纪中叶,科学家才是慢揭开其中的奥妙。当时的几个有趣实验,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1954年,美国加州工学院年轻的生物学家欧兹及米勒在老鼠丘脑背部埋上电极,另一端与电源开关的杠相连,老鼠只要压杠杆,丘脑背部就会有微弱的电充刺激。结果令人难以置信,老鼠不仅学会了通过按杠杆获得电流刺激,而且可以兴奋地持续15~16小时,直到过度疲劳倒下,醒来后又投入按杠杆的,“工作”。另一学者德尔加将一个电极插在一头特别易怒好斗的公牛的下丘脑中,当被激怒的公牛拼命向他猛冲过来时,他从容不追地接通电极,公牛立刻变得出乎意料地驯服,并停止了冲撞。60年代,美国医生扎克布森用电极刺激病人下丘脑的有关部位,人们谅讶地看到被刺激者面带微笑,表示感觉良好。这些实验证明,下丘脑与人的情绪有关。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现在已发现除了下丘脑外,大脑中的边缘系统、颞叶、额叶的某些部位都与情绪有关。通过对大脑与情绪关系的研究,我们逐步弄清了为什么长期的不良情绪会异致身体疾病。我们以应激情为例,来看看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在应激状态下,下丘脑某些神经元被激活,促使体内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腺上肾素,从而使机体处于紧急动员状态,增加了机体活力,有利于应付外界刺激,战胜困难。但是长久持续的应激状态会摧毁机体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进而导致胃溃疡、胸腺退化、免疫力下降等疾病的产生。类似的负性情绪,如过度焦虑、悲伤、抑郁等同样会致病。哈佛大学的一些学者,用了40年的时间,对204位成年人作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在21岁到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一人死亡。而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耶鲁大学也作了统计,结论是求诊的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占76%。美国学者在对500名胃肠道病人的研究中发现,在这些病人中,由于情绪问题而导致疾闰的占74%,根据我国食道癌普查资料,大部分患者病前曾有明显的优郁情绪和不良心境。我国心理学家在对高血压患者的病因分析中,也发现患者病前常有焦虑、紧张等情绪特点。(摘自董奇:《脑与行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二、千回百转感受情绪高兴、愉快、欢乐、喜悦、轻松、欣慰、悲伤、害怕、恐惧、不安、紧张、苦恼、忧郁……人类的情绪多姿多彩,每个人在一生中也都会体验到各种不同的情绪。但是,我们都希望那些让我们愉悦的好的情绪多一点,那些使我们忧愁的不好的情绪少一点。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这点呢?方法可能很多,但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必须了解这些情绪,知道它们是如何到来,又是如何改变的。1、快乐不必无穷大一些人总以为快乐是别人给的。事实并非如此。你快乐是因为你选择了快乐,你快乐是因为你能够感受到快乐,你快乐是因为你自己创造了快乐。一位心理医生曾经问过数以百计正处于难以自拔的痛苦中的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种药,服用一粒后不仅痛苦可以立即消失,而且可以让你一生永远保持快乐的心情,永远不再有丝毫的痛苦和烦恼,这样的药你愿意服用吗?结果令人吃惊,绝大多数人都回答说不愿意。原因多种多样:有人说,那不成傻瓜了吗?只有傻瓜才只有快乐没有痛苦。还有人说,那可能也感受不到真正的快乐了,没有痛苦怎么会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呢?什么时候都别忘了:除了你自己,没有谁能够给你快乐。如何才能让自己快乐呢?接下来的讨论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选择快乐快乐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主观意识。一位女生说,我发现自己不配快乐,因为我没有快乐的资本,我已经20岁了,可身高不到1.6米。如此低的身高又怎能让我快乐起来呢?她认为快乐要有“资本”,是要讲“条件”的。其实快乐不需要什么苛刻的条件,不需要什么雄厚的资本,只需要一种意识、一种心愿。春暖花开看见燕子乐一乐,雪花飘飞见人摔跤也乐一乐,快乐就这么简单。我们小时候玩泥巴,现在的小孩玩变形金刚,玩电脑,其实谁也用不着羡慕或鄙夷谁。只要忘情其中,快乐都是一样的,并没有规定谁玩的玩具是高级的,谁的快乐就高级。所以,当你选择了快乐地面对所有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你就是快乐的了。珍视快乐快乐是一种珍视。我们常常觉得“不开心”,根子就在于我们很少想到我们已经拥有的,却总是想着我们所没有的。轻视乃至忽视自己拥有的,抱怨自己所没有的,人当然就无法快乐起来。有一则矿泉水广告是,一枝笔、一副球拍、一根跳绳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快乐无比,而城里的孩子可能不屑一顾。只有懂得珍惜已经有的一切,才会时常感到快乐的存在。对于快乐,我们万万不可像足球场上的前锋,当你追上足球时,却又把它踢得老远;而应该像守门员那样,对于每一个哪怕微小的快乐也如获至宝的珍爱,绝不愿意让它从身边轻易地溜走。创造快乐快乐是主动创造后的满足。那些沉浸于辛勤的劳动创造中的人往往是最快乐的,而那些整日里无所事事的人往往是最不快乐的。国外一家报纸曾举办一次有奖征答,题目是“在这个世界上谁最快乐?”从数以万计的答案中评选出四个最佳答案:(1)作品刚完成,自己吹着口哨欣赏的艺术家。(2)忙碌了一天,为婴儿洗澡的妈妈。(3)正在筑沙堡的儿童。(4)千辛万苦开刀之后,终于救了危急患者性命的医生。看来,劳动创造是快乐的最大源泉。那些只追求享受而不愿意劳作者恐怕很难有真正的快乐。学会快乐快乐需要学习吗?是的。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感受快乐,也需要学习如何寻找快乐。研究表明,婴儿会通过微笑等行为来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以获得自身需要的满足,从而体验到快乐。所以快乐需要自己去寻找和发现,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创造条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体验到快乐。一个自己背上行李去上大学的孩子,一定比由父母安排好一切的孩子,更多地体会到新生活的快乐,因为他们自我成长和独立自主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为了使自己有稳定多元的快乐,应该有多方面的能力,不懂得球的人无法获得看球的快乐,不懂得历史的人在游览古迹时的快乐就要打折扣,没有文化的人享受不到读书求知的快乐……快乐不必无穷大,快乐不需要附加条件,快乐是人生的选择,快乐存在于创造之中。生命的品质在于,先成为快乐的人,带着快乐的感觉去创造快乐的结果。2、拨开迷雾看抑郁处于抑郁情绪中的人常常情绪显著低落,非常悲伤、忧虑,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怨天尤人、自责自罪、不愿与人交往、丧失愉快感,还常常伴有失眠。因而,抑郁极大地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一般而言,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有过抑郁的体验,比如遭受失去亲人、天灾人祸、生离死别、患病、高考落第、经济困难等不幸时,人们便会感到郁闷、压抑、忧愁等。当一个人的生活失去目标时也容易出现抑郁。笔者曾为此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有郁闷感的大学生大多失去了前进的目标,不知自己该做什么。高中时,每天的时间被老师安排得满满的,而大学期间,没人约束管理,好像有很多时间,整天无所事事,自知在浪费光阴,又提不起精神,心中总感不安,这种矛盾造成郁闷,也令人压抑。所以,制定目标,并付之行动,是这部分同学走出抑郁的真正出路。许多人都能很快地从抑郁悲伤中解脱出来,但也有一些人长时间不能从中解脱出来,这就有可能成为抑郁症。抑郁症已不是简单的情绪问题,而是一种精神疾病,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世界范围内20岁人群中的患病率为3%一5%。在年满20岁的成年人中,抑郁症正以每年11%的速度增加。目前,全世界已有2亿多抑郁症患者。有资料显示,抑郁症的发病率已与冠心病持平,甚至高过癌症,已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据统计,自杀的人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由抑郁症所致,因此,抑郁症被称为“生命的隐形杀手”。我国对抑郁症的认识还处于启蒙阶段。一般的普通百姓不算,就是许多医护人员对什么是抑郁症也不能正确认识,结果许多患者郁郁寡欢,病情严重,还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有关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里,大约有20%一30%的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不一定是抑郁症),由于对此缺乏认识而没有得到应有的诊治。200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抑郁影响每个人。可以说是真知灼见,击中要害,因此,提高对抑郁症的防治认识,显得非常重要。抑郁症对人的身心有很大威胁,但是,只要有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通过药物和心理相结合的治疗,是很有效的,一般都能好转。目前的最大问题是,有的人出现了抑郁而不去求助,有的是不知发展下去的严重性,有的怕被人议论,结果导致更大的损害,甚至出现悲剧。抑郁症是时代病,既不可耻,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和否认。如果被诊断为抑郁症就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治疗,而且越早越有利于治疗。下面介绍的抑郁症临床特征,可以帮助同学们区别抑郁与抑郁症: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类似症状持续至少两周,并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功能影响;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常常自责,有内疚感;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