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发成都市小学德育专委会征集小学德育论文的通知区属各小学:两年一届的成都市小学德育论文征集评奖活动即将开始,现将成都市小学德育专委会“关于征集小学德育论文的通知”(附件一)转发你校,请按通知要求,按时做好本次论文的征集报送工作,我区论文征集的具体要求如下:交稿时间:2014年12月1日——2015年1月16日交稿地点: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406室黄卫仪老师处交稿要求:以校为单位,收集并编制汇总表(附件二,交电子文档),与论文一同报送。未尽事宜请电话咨询:18980891878特别提醒:我区将组织相关专家对所有稿件进行初审,请各校指定专人,严把质量关,杜绝抄袭现象!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2014年11月21日征集小学德育论文通知各区、市县小学德育专委会: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的培育和践行,加强对成都市小学德育工作的研究,充分挖掘和整理我市近两年来小学德育工作的研究成果,整体提升我市小学德育工作质量和水平,经小学德育专委会商定,于2014年9月起经征集全市小学德育论文,征集要求如下:1.征集内容:近两年内撰写的学校德育工作报告、学校德育课程研究及校本课程,班队活动案例、班主任工作及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品德学科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及优秀课例、学生个案研究等方面的文章。2.征集时间:2014年9月—2015年1月,由区德育教研员、品德学科教研员、严格把关,收集整理后交市小学德育专委会收。3.文章格式:A4纸,标题小二号黑体,正文小四号宋体,作者行小四号楷体,1.25倍行距,页边距为上下左右各2厘米。请注明所在区、市、县、学校、姓名。4.本次论文征集涉及面较广,请参评教师务必以展示观点、展示实践、展示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把近两年来自己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研究实践、成效充分反映出来,切勿空说理论、空谈道理的“假、大、空”德育。5.本次参评文章将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凡论文1/3的观点从网上或其它媒体抄袭将一律不予评奖。6.本次参评文章中的优秀文章将作为本届小学德育专委会会议的交流文章,并形成文集,特此感谢广大教师、教研员的积极参与和组织工作。成都市小学德育专委会2014年11月15日附件二:青羊区2014年德育论文汇总表序号学校教师论文题目备注1红光小学卿迎春2红光小学闫秀琼成就他们的梦想——随班就读生案例分析3红光小学成就他们的梦想——随班就读生的教育案例分析成都市青羊区红光小学闫秀琼定下这个题目是源自一个美国父亲与儿子的故事《AFatherASon》,故事中的父亲Dick有一个生来就既不会说话又不会走路的儿子Rick,但父亲还是把儿子送到正常学生就读的学校随班就读,15岁时儿子Rick通过特制的计算机表达了自己想参加跑步比赛的梦想,父亲Dick把儿子放在轮椅上,完成了六英里的赛跑,儿子Rick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笑得非常开心。从此,父亲推着儿子,跑过马拉松、铁人三项、穿越美国,就这样父亲成就了儿子的梦想,虽然儿子什么都不能做,但他有颗有梦想的心,父亲就是他实现梦想的身体,父子的故事正鼓舞着每一个人。师者,父母心,父亲Dick能做到的事,作为老师的我们怎么能做不到呢?四年前接到两朵残缺的花,小末和小伟都是智障男孩,但小末的爸妈是高材生,生下弱智小末让他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四年来从未到学校来过,小末的学习生活都是由奶奶独揽。小伟有家族智障史,妈妈忍受不了智障的爸爸而在小伟上小学那年离开了家,小伟的由智力正常的爷爷监管。小末的奶奶和小伟的爷爷只是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对于学习上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若是监管人没空送他们两人来上学,他们就3、5天不到学校,所以更谈不上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期望。小末和小伟都有语言障碍,若要不能表达自己的愿望或烦躁不安时,就会不分场合地大叫,小伟会将大小便拉在裤子里,而小末会情绪失控,打人、破坏公物等暴力倾向。怎样教育他们,让他们一天比一天好呢?要想他俩像班上其他学生一样,是不可能的,不管不问他们?为师做不到!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蕾,都会有他的花期,只是来得更晚些。在一个班集体中,总会存在一些诸如智力、身体、行为等方面与正常学生有较大差异的学生,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时如果将他们等同于正常学生,进行“一刀切”管理,或置之不理,任其自流,会造成这些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存能力会越来越差,因此作为任课老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个别化教学,发展他们的认知领域,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健康成长。通过这几年对两颗等待发芽“种子”的观察,以及对随班就读生教育的研究和学习,根据马斯诺的希望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物质即温饱阶段的需要后,要满足他们社会和尊重的需要,最终成就他们的梦想(自我实现的需要)。(一)随时关注随班就读生的表现,及时发现他们接近正常学生的某一种能力,让他的这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虽然小末和小伟都是智障生,但通过观察,我发现小末对电脑的好奇方面跟正常的学生差不多,每一节课我都会抱着电脑去上课,小末看到老师抱来电脑,他会马上走到电脑边来摸摸,看着电脑的眼睛发出异样的光芒。于是,我谎称要批改作业而请他帮着打开电脑,看他比较熟练地打开并把电源线音箱连接线都连接好,等创设良好的接纳环境,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其他孩子伸出友爱之手,不嫌弃他们,照顾他们,宽容他们,同学的热情帮助,在学习中帮助他们,遇到有表演课本剧的学习活动,只要有小组邀请他们当一棵树,一个不说话的路人等,老师就表扬那个小组,给他们加星星等。(二)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与培养,与老师肢体的亲密接触,让他们得尊重的需要,培养自信心。教师的细心辅导,经常与他们进行肢体接触,击掌,拍手,冬天来了捂热他们冰凉的手,坐好了亲亲他们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三)潜能开发与智力、能力的培养,成就他们的梦想(二)教育教学满足其特殊需要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参考文献:《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师资培训用书》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华国栋2014年1月1日一、消除自卑,树立自信,自然融入班集体之中2.联系各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准备一些最基础的问题,让她解答,并给予其适当的提示,让她知道自己也能学会回答问题,增强其自信心。3.在班里,经常表扬小莹在值日方面的一些积极表现。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也会经常找其聊聊天,让他能够说出心中的不快,逐渐消除其自卑心理。4.开展“一帮一”的活动,特意安排一位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较好的女生来帮助她,成立师徒学习小组,在课内课外,进行辅导,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感受集体的温暖,这不仅对弱智学生有好处,对其他学生学会助人为乐也同样有好处。三、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增强有意注意,培养良好学习习惯1.尽量用有形的、有色的、有声的、会动的教具吸引他的注意力。2.进行读书和计算训练,会流利地读课文,算好每一个题,目的还在锻炼他的注意力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善于发现她的优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赏识的渴望。”如果说儿童依赖别人的评价来控制自己行为的话,积极而富激励的赏识行为比一味地揭短更能激发孩子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只要有优点,有进步就进行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的同时,调动她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为了学生,我们应尽可能地给予赞扬和鼓励,为他们打造坚实的自信平台,稳稳的托着他们去摘取属于自己的成功果实。四、帮助指导家长,为孩子形成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随班就读生的家长往往因为孩子自身的特殊原因而对孩子有所放纵,或是因为对孩子过分失望而采取放任不管,家庭教育的缺失会使随班就读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作为班主任经常与随班就读生的家长保持联系,随时交流情况,同时要对家长给予家庭方面的教育指导,希望家校联合形成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让她过得欢乐愉快,心情舒畅,早日摆脱信心不足的状态。五、营造温馨班级,使她时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随班就读学生在行为上表现为两个极端:一部分孩子的心灵是相当脆弱、性格孤僻,不与人交往,因为他们经受过较多的挫折,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对校园生活没兴趣,对学习没有信心;另一部分表现为“过于活跃”“没有分寸”“随心所欲”、、,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对自己的学习基础、能力和成绩基本“无意识”。我班的小莹属于第一类的孩子,因此,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她时刻感到大家关心她,尊重她,她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感受到集体和家庭的温暖,对她的成长非常重要。鼓励她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如运动会、运动会时安排她积极参与、让她负责给运动员服务,给同学们照看行李,负责垃圾分类等易于完成的工作;降低要求让她参加“阅读之星”等读书活动;组织秋游或社会实践活动时,采取特别的安全措施,鼓励她去参加。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她获得了成就感,感受到在集体中同样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喜爱。温馨和谐的班集体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这些特殊的孩子以平等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同学和周围的人,有尊严地生活。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就如同我们不能选择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当学生有一些特殊时,作为教师就应该用特殊的爱去关爱他们,只有我们特殊的付出,才会换来孩子自信的笑和快乐的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我体会到,弱智生随班就读工作,也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展本来就是不平衡的,参差不齐的。但是,它们都在发展,都能发展,不管是高大的还是矮小的,强壮的还是软弱的,它们都各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都会按着自己的方式不断地发展、成长,这就是自然规律。随读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因为她也属于自然,绝不会越出自然发展规律。随班就读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需要知识,需要能力,需要情感的赋予,需要人格的塑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为他们提供融洽、友爱的学习氛围,采用符合其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配合耐心的个别辅导,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发展随班就读学生的认知领域,为他提供学习条件、机会、环境和恰到好处的帮助,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他们就一定会随着自己的伙伴,按着自己的方式、速度和特点去学习和成长。[参考文献][1]邓猛,朱志勇.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4).融合教育思想①直接起源于美国1950年代以来的民权运动(CivilRights),更远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西方对平等、自由的追求的一系列社会运动[1]。融合教育是基于满足所有学生的多样(diverse)需要的信念,在具有接纳(Acceptance)、归属(Belongings)和社区感(Community)文化氛围的邻近学校内的高质量(highquality)、年龄适合(Age-appropriate)的班级里为特殊儿童提供平等接受高效的教育与相关服务的机会[2]。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了吸收能够跟班学习的残疾儿童在本村普通小学随班就读(LearninginRegularClass,简称为LRC)的试验。相关的研究并不丰富,主要集中于如何进一步扩大随班就读的规模,使更多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有门。专业人士发现很难对随班就读进行准确的定义,相关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