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三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贺凤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导学案编号22使用时间:2010年9月编制:贺凤芝审核:高二历史组审批:班级小组姓名学生评价教师评价1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使用说明】1.依据知识结构,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认真研究合作探究题目,以备小组探究。2.知识梳理是学生课前必需完成的内容,合作探究是课堂学生讨论的问题。3.“*”的多少表示检测题的难易程度,“*”越多,题越难,反之,题越简单【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应掌握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思想提出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作用。掌握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孙中山思想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并能力目标:注意区别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认识到思想理论成果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能指导社会实践。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孙中山与时具进的的高贵品质和为革命事业不断求索创新精神。【自主学习】一、三民主义(一)思想渊源1.社会实践(1)鸦片战争后,许多变法救国的主张和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民主革命成为时代需要。(2)孙中山在上书碰壁之后,认识到不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根本不可能抵御侵略、挽救危机。(3)流亡海外期间,孙中山广泛考察西方社会。2.理论学说(1)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如的“自由、平等、博爱”,以及美国的“、民治、民享”。(2)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中最富特色、最具创意部分,其思想受到中国的重要启迪。对“”十分赞赏,把“”视作自己的“理想国”。(3)孙中山还信奉进化论,欣赏美国亨利.乔治的“”思想,盛赞马克思的。(二)提出1.1905年,孙中山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提出了,,,”的纲领.2.1905年11月,孙中山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撰写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三)内容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对民族压迫,反对对中国的统治。2.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推翻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解决以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映了孙中山对社会问题的重视,表达了他解决国民经济生活、消除贫富悬殊及其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四)意义1.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政治、经济利益。2.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和的共同愿望。3.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政府。4.制定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合作探究】:1.三民主义有何局限性二、新三民主义(一)原因1.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及反袁、护国、护法运动的相继失败,使孙中山萌发了“重新革命”的念头。2.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3.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二)内容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一大上,通过了《》改组国民党,确立了、、三大政策,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1.民族主义:对外反对,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实行“耕着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三)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1.在民族主义上,由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和君主专制政体发展为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和各民族一律平等。2.在民权主义上,由建立民国到授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与团体一切权利。3.在民生主义上,在平均地权之外,又增加了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生活状况的内容。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导学案编号22使用时间:2010年9月编制:贺凤芝审核:高二历史组审批:班级小组姓名学生评价教师评价2(四)评价1.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2.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3.孙中山实行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三、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地位1.融铸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2.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的民族特色。3.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是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合作探究】:2.教材95页解析与探究【思维拓展】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实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理想?①国共在新三民主义基础上实现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独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自由,为国家近代化开辟了道路。③新中国成立后,捍卫国家独立、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与日俱增。2.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与联系。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强调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前提)。推翻清政府这个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客观上有进步作用。民权主义:强调建立民主共和国(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民族主义:发展为民族自求解放(反帝)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凡反帝之个人和团体均享有民权,主张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础上实现各阶级联合专政。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实践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评价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和中国的民主进程。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土地纲领,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进步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是国共合作的基础;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解决了革命的依靠力量问题),从而推动了大规模的高涨。命派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联系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两者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扬弃和发展。3.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三大政策即孙中山先生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①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实施的理论依据。②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依据这一思想理论体系所确定的重要政策原则。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大政策缺一不可,否则就是假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训练学案一、单选题:1.1905年《民报》创刊号刊登了黄帝像,称之为“中华民族开国之始祖”,“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主要目的是A.提倡民主自由B.宣传排满革命C.倡导个人崇拜D.反对帝国主义2.孙中山主张的“民权主义”与康有为主张的“兴民权”区别在于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B.受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C反对君主专制统治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3.孙中山指出:“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为避免“第二次革命”而倡导“社会革命”,是要解决中国的什么问题A.民族压迫B.国家政体C.国民平等D.民生困难4.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5.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D.确立了“联俄”政策6.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中,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收回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那么大会就毫无意义。这件事表明孙中山①把反帝主张视为国民党一大的一个重要内容②把反帝主张同反帝斗争的具体目标结合起来③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④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④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导学案编号22使用时间:2010年9月编制:贺凤芝审核:高二历史组审批:班级小组姓名学生评价教师评价37.“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这句话反映出新三民主义的最大特点是A.反对民族压迫B.反对君主专制C.反对满洲贵族D.反对帝国主义8.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今日中国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特点是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B.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C.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D.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9.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核心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三民主义10.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B.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的内涵C.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D.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1.以下对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叙述全面的是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国内的民族压迫C.既反对帝国主义.又反对国内的民族压迫D.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12.“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下列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A.说明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革命目标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化,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C.孙中山改旧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D.孙中山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二、非选择题13.(40分)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政要□君道》(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6分)材料三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2分)材料四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2分)这种制度有何作用?(3分)材料五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4)依据材料五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后果。(4分)材料六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撞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8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