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成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的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的()A.雅典自由民B.雅典贵族C.雅典执政官D.雅典平民2.梭伦关于社会等级制度的改革()①实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真正平等②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③动摇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④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梭伦曾作诗说:“(我)进退维谷,有如孤狼在一群猎狗之中。”这主要是因为()A.雅典僭主政治的建立B.贵族政治和氏族制度的残余C.财产等级制度的缺陷D.改革没有彻底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举以为收孥。”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为田开阡陌封疆”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D.奖励军功5.“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6.《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A.连坐法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重农抑商7.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篱”。这反映了当时北魏()A.阶级矛盾尖锐B.民族矛盾尖锐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D.汉族内部矛盾激化8.《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语B.提倡官员说汉语而不说鲜卑语C.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语的官员D.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9.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力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④减轻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③④10.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后“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措施主要有()①农田水利法②保甲法和保马法③市易法和均输法④改革科举制度和太学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11.北宋立国以来,主要依赖江南的财富力量,下图所示是太湖圩田,这一成就的出现与王-2-安石变法相关的措施是()A.方田均税法B.青苗法C.农田水利法D.免役法12.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A.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B.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D.提出了“因信称义”的思想1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必然性是()①埃及面临着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威胁②埃及经济落后、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外来入侵③马木鲁克反动势力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威胁社会的安宁④1805年阿里被拥立为帕夏,建立了阿里政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4.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在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中说:“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你认为“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进展缓慢B.俄国农奴制的落后C.农民运动的冲击D.战争对俄国来说是非正义的15.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1863年,沙皇政府在报告中说:“农民抱怨封建义务过重。”两则材料对比说明()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农奴没有获得任何的人身自由C.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D.1861年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不彻底性16.下列属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的是()①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③主张神甫可以娶妻④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7.“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18.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A.“废藩置县”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19.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管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A.科学知识B.企业管理制度C.军事技术D.教育和政治制度20.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3-中圉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21.《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22.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②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3.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24.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①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②改革所采用的一般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4-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小题,总分52分)25、人类社会自然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其中梭伦改革、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是中外古代改革中成功的典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雅典第一、二等级的骑兵第三等级的重装步兵材料二:商鞅早变法中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爵位都有相应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军工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材料三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迁洛之举,君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材料四梭伦在改革前展开辩论商鞅舌战图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梭伦、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3分)(2)你认为材料三、四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分别是什么?(3分)三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4)你认为以上改革能够的主要作用的共同因素有哪些?(2分)26、王安石变法作为中国古代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至今仍给我们很大启迪,其中的用人措施更值得我们深刻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对于如何提拔人才、选取人才,王安石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教之”,即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人才。“养之”,即有优待和栽培人才。“饶之以财,约之以礼物,栽之以法。”“取之”,即发现、选拨人才。“任之”,即任用人才。任用之道,关键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任人唯德。材料二陕西宁州通判邓绾曾经“举进士,为礼部第一”,对王安石一级他主持的变法积极阿谀奉承之能事,得到神宗和王安石的赏识,被提拔进朝廷做官,在京的同乡骂他无耻,他毫不在乎地说:“笑骂从汝,好官我自为之”。……吕惠卿才华横溢,有纷繁的政治能力,-5-王安石十分器重他,对他有“卵翼之恩,父师之义”,朝中之事无论巨细都和他商量,王安石第一次罢相期间力荐吕惠卿任参知政事,而吕惠卿却落井下石,以达到组织他复相之目的。王安石还朝后,吕惠卿巨贪吧王安石给他的私信呈给皇上,信中曾有“无使上知”(不要让皇帝知道)字样,犯了欺君之罪,于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永远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以上此案聊摘编自武玉环《王安石变法失败错在用人》材料三朱熹尝论安石,引用凶邪,排摒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桑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也。------《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归纳王安石人才观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王安石是怎样实行他的人才观?(4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看法。(3分)(3)据上述材料与问题,谈谈你在人才方面的认识?(2分)27、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共中央头号文件关注热点之一,关注民生问题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材料三1861年《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材料四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材料五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俄国社会经济史》请回答:⑴依据材料一说说农奴的处境。(1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1分)⑵结合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⑶材料三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2分)⑷材料四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2分)⑸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3分)。28、中日两国在近代都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但结果却尤为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6-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