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三个子目一条线索贯穿本课的学习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下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课文解读:思考:土地私有制是在什么时期出现的?在它出现之前都存在过哪些土地制度?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废井田、开阡陌)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为什么?)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生产力低下井田制内容、特点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下》结合以上材料及课文相关内容,概括井田制的性质、特点和内容。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性质:特点: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井田制井田制的瓦解之根本原因—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国语·齐语》井田制的瓦解的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商鞅管仲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截止到1953年土改的完成。1.根本原因:2.瓦解表现:3.彻底瓦解: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直接原因: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变革时期在政治上表现为分封制的崩溃,在经济上表现为?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各国的税制改革公田抛荒,私田私有井田制的瓦解使我们认识到:井田制的瓦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瓦解反映了旧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并且推动了奴隶制上层建筑的崩溃即促使分封制和宗法制走向瓦解——礼崩乐坏(封建土地私有制)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开始形成:战国时期。2.主要形式表现特点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控制,主要用于君主私人开支自耕农私有土地土地规模限于一家耕种地主私有土地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考考你: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问:承德避暑山庄属于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1:占主体地位的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过程?2:它的来源有哪些?3:你认为它不断发展后,会导致什么情况出现?战国→汉代→宋初→明清思考:来源公田转化为私田军功赏赐土地买卖土地兼并过程:导致:阅读课本P8大字3、4、5段回答下列问题:土地兼并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方式:买卖、抵押、赏赐、强占根源:土地私有,准许买卖影响: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抑制土地兼并?动动脑危害经济上国家财政赋税收入减少;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几无立锥之地,无法向国家交纳赋税(大批自耕农丧失土地后成为流民)措施:均田、限田——均田制的实行均田制的原因:土地兼并影响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均田制的特点:1、农民只有使用权2、农民要服徭役和兵役均田制的影响: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实行均田制(北魏→隋唐)国家农民课本:材料: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君主自耕农地主政府掌握国家分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租佃制概念发展影响私人开支自给自足交纳赋税获得方式经营方式产品分配土地兼并军功赏赐公卿占田巧取豪夺土地买卖主要主导杨白劳是自耕农还是佃农?白毛女的故事•解放前的华北农村。贫苦佃农杨白劳早年丧妻,膝下一女名喜儿,相依度日。恶霸地主黄世仁欲霸占年轻貌美的喜儿,遂与管家穆仁智设计,以重租厚利强迫杨白劳于年内归还欠债。旧历除夕,杨白劳终因无力偿还重利,被黄世仁威逼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押。杨白劳痛不欲生,回家后饮盐卤自尽。喜儿被抢入黄宅后,受尽折磨。后独自入深山穴居,餐风宿露。日久,一头青丝变成白发。喜儿因常至破庙中取供品充饥,被村人视为“白毛仙姑”下凡显灵。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全村公审会上,黄世仁、穆仁智二人受到严惩。喜儿绝路逢生后,白发复换青丝,终于和大春喜结良缘。1.概念: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2.发展1)战国:租佃方式产生;2)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比较普遍3)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4)明清:租佃制普及全国;3、影响:1)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2)生产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三、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土地私有制下经营方式的变化)私有制下的土地经营方式之一——租佃经营明朝晚期,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迫于无奈把土地卖掉。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一般由卖方委托中介人寻找买方,三方一起议定价格,写成合约,三方签字画押,合约即可生效。明清以来:依附关系减弱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提高表现——农民生产自主权提高生产积极性提高雇佣关系的出现农民身份更加自由影响——促使资本主义萌芽明清以前:地主——佃户有强烈的依附关系,表现为农民义务繁多。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一、废井田,开阡陌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三、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基础回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下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土地制度经营方式返回1.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面积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土地兼并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C.国家授田D.土地私有解析:在封建社会,土地被认为是各种形态财富的归宿,大地主的资金主要用来置地。因此,土地私有的存在是土地兼并的根源,故D项正确。答案:D返回2.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A.自耕农式经营B.“千耦其耘”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解析:收获物“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从耕者与富民间的这种生产关系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答案:D能力提升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土地公有制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君主、地主、自耕农私有化(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的发展历程?(2)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生产结构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经营方式小组比拼1.井田制瓦解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2)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3)春秋时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形成。(4)战国时各诸侯国为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废除旧制度,井田制逐渐被土地私有制所取代。(5)许多守旧落后的诸侯国不断被吞并,加速了井田制瓦解的进程。2.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有哪几种主要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