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流域的资源管理综述李东(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雅安625000)摘要:岷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及应用对四川平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喝该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讲述岷江流域水资源的安全问题的探讨,及岷江流域水资源环境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管理措施。分析当前该流域的不合理开发的现状,结合国内外其他较好的生态流域保护和管理的经验和做法范例,对岷江流域的保护与管理面临的重要困难问题与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关键词:岷江流域;对应措施;综述;可持续发展正文:岷江——长江上游支流,属于长江的一级支流,全流域均在四川省境内,孕育了古蜀文明。发源于岷山南麓,流经松潘、汶川等县到都江堰市出峡,分内外两江到江口复合,经乐山接纳大渡河和青衣江,到宜宾汇入长江。全长1279千米,流域面积133,500平方公里。水量丰富,年均径流量900多亿立方米,为黄河的两倍多。水力资源蕴藏量占长江水系的1/5。岷江在四川省宜宾市注入长江。地理位置——岷江是长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岷山南麓松潘县郎架岭,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四川盆地西部,于宜宾市合江门汇入长江,干流全长1279千米。[1]流域面积13.54万km,天然落差约3650m,是长江流域水量最大的支流,也是我国水利开发最早的河流之一,水电站分布广泛。岷江干流都江堰鱼咀分水堤以上为上游,长约365km,都江堰鱼咀分水堤至乐山大佛为中游,长约216km,乐山大佛以下至宜宾为下游,长约154km。主要支流有黑水河、杂谷脑河、大渡河、马边河,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岷江流域位于四川省盆地西南边缘地带,地势由西部高中山区逐级降低至东部平原丘陵区。流域上游属高原气候区,海拔超过4000余米,年平均气温在12℃以下,中下游属亚热带气候区,海拔低至300m,年平均气温15~18℃。流域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少部分来自高原融雪。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降雨量集中在5~10月,占全年75%,干流高场站,多年平均流量2850m/s,径流量900亿m,多年平均输沙量0.52亿t。支流大渡河铜街子站,多年平均径流量470亿米,占高场站52%,多年平均输沙量0.33亿t,相当于高场站的63%。支流青衣江大部分属峨嵋暴雨区,径流丰沛,千佛站控制流域面积只有高场站的9.5%,而年径流量占高场站的21%。地貌特征——晚新生代以来发育岷山构造带内部的岷江水系流域盆地,无论是流域盆地内的新生代沉积记录,还是其流域地貌所呈现的典型特征,都深刻指示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新构造活动。而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最新获取的高精度SRTM-DEM数据,系统提取了岷江水系中上游流域汇水盆地以及67个亚流域盆地的典型地貌参数,如流域面积、河流长度、分支比等。岷江上游映秀湾以上构造断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汶川以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0.20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Ⅶ度~Ⅷ度。岷江中下游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地震基本烈度Ⅶ度。流域内物理地质现象较发育,主要有山区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矿产资源——流域内矿产自然资源丰富,探明的主要矿藏有色金属及贵重金属有铂、镍、铜、钻和金矿,稀有金属有锂、铍、钽、铌矿,非金属矿有白云母、石棉、石膏、碳、水晶、蛇纹岩、含钾磷矿等,特别是石棉、白云母储量大、品质好,是我国主要生产基地;流域内分布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6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27处。有多种国家I级、II级和四川省重点保护的珍稀鱼类。水能资源——岷江流域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54564MW,占长江流域的19.6%,其中大渡河为39794.5MW,占岷江流域的72.9%,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型水电站10座,装机容量2934.5MW,其中岷江干流有天龙湖、金龙潭、吉鱼、铜钟、姜射坝、中坝、映秀、紫坪铺等8座电站,装机容量1542.3MW;大渡河干流有铜街子、龚嘴,装机容量130MW。双江口、瀑布沟、老鹰岩等电站正在建设中。与流域内丰富的水力资源相比,开发利用程度仍不高。岷江流域水资源安全问题探讨——岷江流域水资源安全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两大点1、水质的安全。2水量的安全。水质的安全——水质的安全包括地表水水质的安全和地下水水质的安全。地表水的水质主要是指河流流水、湖泊水质、水库水质、灌渠引水水质以及与人类有关系最为密切的饮用水质。水质的安全属于水资源安全中的第一个层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层次。由于污染造成的缺水属于水质型缺水。上世纪70年代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和城市迅速发展,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造成水质质量明显下降。粗放的、外延性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大量消耗资源为其代价,是造成中国水质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甚至换一句话可以表述为@“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造成的后果一点都不亚于洪灾与旱灾。”水量安全——水量的安全主要是指基于供求关系和生态需求的水量安全。供求关系的适量安全要求水供给能力略大于水需求能力。当水供给远超过水需求,就会形成洪涝灾害,这时强调人类要有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水资源的安全基本度量是水资源承载力,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水量超过这个基本度量,我们认为是不安全的,这时需要寻找新水源或采取区外调水措施。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异常,导致了中国极端降水量增加,形成洪涝灾害:而局部地区降水量减少又形成了自然资源型缺水;与此同时,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和盲目掠夺式的开发,进一步加剧了水量的安全问题,又形成了人为型缺水。岷江流域水资源问题——1、巨大的水量变化,近年来,岷江流域洪涝、干旱、风雹等时有发生。今年春旱造成毁种面积躲在5-7%,严重时达10%以上,20世纪70-80年代洪灾频繁,山地灾害严重,泥石流、塌方、滑坡在汶川、理县、茂县河谷地带达百处。不但造成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而且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进入20世纪90年代岷江流域河流流量明显减少,30年代岷江年径流量为163.1亿立方,到70年代下降为140.8亿立方,岷江上游20年代的一月份平均流量为82.8立方每秒,80年代平均洪峰流量2867立方每秒。同时地下水资源明显下降。成都市区为例,随着降水量和岷江来水量的减少,成都市区的地下水位明显降低。成都市区地层大多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沙卵石层,地下水丰富、埋藏浅。2、水质变化。水资源环境是水资源得以涵养、蓄积的空间。随着人口的增长并向大城市的聚集,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水污染排放量也在增长,更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造成水质不断恶化,也造成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岷江水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城市生活污水及部分生活垃圾。岷江流域人口平均密度为850人/平方公里,成都市人口平均密度达到2050人/平方公里。岷江中上游及乐山段的非农业人口月370万人,每年排放生活污水约2.16亿吨,除成都市已建三瓦窑城市污水处理厂外,其余城市还有很多将污水直接排入河流中:城镇生活垃圾年产量达134万吨,大多数的垃圾都无法进过处理设备处理(一是因为处理设备处理量有限、而是因为费用太高量太多),于是扎堆江边,借洪水冲走造成水体污染。二是厂矿企业生产废水污染。岷江流域布局的厂矿企业多数为重污染型,主要有造纸、医药、化肥化工、机械等工业。主要污染物SS\SOD\BOD5\石油类、氨氮等年排量301482吨。所以岷江流域正一步一步变成重污染的区的方向。生态环境变化——森林有着巨大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岷江上游600年前约森林120万公顷,覆盖率达50%左右。1950年森林面积约70万公顷,覆盖率30%。建国后三十年的大规模采伐,到80年代森林面积降至46.7万公顷覆盖率降至18.8%,森林蓄积量也低与1.05亿立方,近30余年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减少了36.9%和47.5%基本评价——岷江生态环境基本评价:岷江上游是是成都平原的主要清洁水源,森林植被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大面积的采伐森林,生态环境以明显的恶化,岷江大部分生态环境脆弱,干旱河谷的形成和扩大是人为因素导致恶化演变的结果。综合农业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调整产业结构任务到现在都十分艰难。工业企业的三废排放已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污染,且发展趋势较快!岷江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六大问题:1、水文变化加剧、枯水期严重缺水,制约着四川西部平原的工农业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年代的推移岷江流域河流径流量近30年逐年减小,森林破坏越趋严重。导致水中资源减少。2、水能资源开发程度低,而川西地区严重缺电、影响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岷江上游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水电不仅可以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振兴当地经济,还可以以电代材保护森林资源。3、洪涝、干旱、山地在喊频繁,对流域性生态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春旱造成毁种面积多在5—7%,严重时达10%以上,7(1_8(}年代洪灾发生频繁.进入90年代岷江流量明显减少,但山地灾害仍然严重,泥石流、塌方、滑坡在汶、理、茂三县河备地带达近百处。不但造成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而且喊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4、旱河谷的进一步扩大,朝着半荒漠蜕变,大有成为荒漠区的可能。岷江千流源头800一1400平方公里的广太高峡谷区,气候条件在进一步恶化.年均风速近年已增到4~4.4米/秒,蒸发量大于降水量3倍多.森林植被逆向演变、干旱河各扩大,并朝着半荒漠垃展。邻近草原地区沙漠化现象发展迅速.近2I)年沙漠面积增长5倍多.并近一步恶化。5、土地利用不合理.陡坡耕作。毁林开荒.加剧生态破坏。氓江上游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1.46%,长期形成的单一粮食生产、广种薄收思想限制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25度以上陡坡耕地占耕地面积30%以上,坡大土薄肥力差,随着毁林开荒的加剧,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流失面积上万平方公里,流失泥沙上千万吨。6、“三废”污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污染还呈上升发展趋势。岷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措施——岷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不仅关系着当地经济振兴,也制约着川西平原和成都市的经济发展甚至影响长江流域。岷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战略思想应以生态建设为主,积极恢复森林植被,通过生态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建设岷江流域工程绿色经济体系,保护现有森林植被、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坚持综合开发与保护治理并重。1、兴建岷江流域”三林“绿色工程体系,争取纳入长江”三林“工程体系,由国家全面计划,统筹安排,分期治理。2、加速干旱河谷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和减少山地灾害,以县为基础组织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程等部门协调工作。恢复森林植被、禁止毁林开荒,对25度以上的上坡地要坚决退耕还林。3、建设生态综合农业体系,发展多种经营、根据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木材、经济林木、中药材、经济作物、畜牧业生产和旅游业。4、通过立法把岷江流域重点区域划为水资源保护区。建立统一管理机构,从全流域范围进行统筹规划、协调上、中、下有关系,做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5、积极治理“三废”污染、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保护生态环境。6、加强岷江流域生态环境与资源开发的科学研究工作。参考文献1,《岷江上下游环境监测资料》2,鲁晓阳,岷江上游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讨3,夏军,华北地区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地理科学进展》周刊4,成都平原及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西南农业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