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号: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设计报告学院:商学院专业:财务管理学生姓名:梁洁枝、罗玉娇、毛杨柳潘慧舟、潘玉梅学号:11005802141100580219110058022011005802211100580222指导教师:梁玉梅2013年12月182目录案例一关于多种成本分配基础下的成本计算..........3案例二关于AS公司制定产品价格决策分析...........7案例三太平洋渔业公司成本变化与所得税效应案例分析................................................10案例四政府医疗健康服务的成本性态..............12案例五本量利分析..............................14案例六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目标成本法..............183案例一关于多种成本分配基础下的成本计算1理论依据1.1论述该案例涉及的是Manchester公司生产X、Y、X三种电路板的成本核算,现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来将成本分配到三种电路板中。1.2作业成本法计算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以作业为核心,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成本动因为媒介,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归集对象即成本库来归集,汇总费用,再以各种产品耗费的作业量将费用分摊到成本中,从而汇总计算各种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制度。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制造费用的分配如图1所示。图1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制造费用分配图2计算过程与分析2.1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计算步骤1、确认作业,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奖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2、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制造费用1制造费用2制造费用3作业成本库1作业成本库2作业成本库3各有关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按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按作业成本动因分配42.2作业层次与成本动因作业成本计算中的作业可以看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种业务活动。而成本动因,则作为驱动一种业务活动活动成本因素。作业成本计算中的作业再企业生产经营中可区分为“单位”、“批”、“产品”、“综合能力维持”四个层次。1、单位层次的作业及其成本成因。2、批层次的作业及其成本动因。3、产品层次的作业及其成本动因。2.3按作业成本计算法计算各成本库成本分配率的计算如表2到表7所示。2.4按作业成本计算法计算预计总制造费用=276850-1391000=1365860(元)各产品预计直接人工小时电路板X:4*10000=40000(元)表2直接人工成本分配表单位:元项目本月发生额动因(直接人工小时)分配率耗用作业动因耗用祖业成本单位作业成本电路板X4000055976055.976电路板Y14400201510251.8875电路板Z45000629730125.946合计13910009940013.99499400139100表3机器运转成本分配表单位:元项目本月发生额动因(机器小时)分配率耗用作业动因耗用祖业成本单位作业成本电路板X7000056000056电路板Y1200096000120电路板Z3500028000056合计9360001170008117000936000表4准备成本分配表单位:元项目本月发生额动因(生产交换次数)分配率耗用作业动因耗用祖业成本单位作业成本5电路板X100800008电路板Y504000050电路板Z50400008合计160000200800200160000表5接收与测试成本分配表单位:元项目本月发生额耗用作业动因占比(%)耗用作业成本单位作业成本电路板X52.6313499.5951.35电路板Y35.099000.58511.25电路板Z12.283149.820.63合计2565010025650表6材料整理成本分配表单位:元项目本月发生额耗用作业动因占比(%)耗用作业成本单位作业成本电路板X69.4489994.248.999电路板Y7.419603.3612.00电路板Z23.1530002.46.00合计129600100129600电路板Y:18*800=14400(元)表7包装与发货成本分配表单位:元项目本月发生额耗用作业动因占比(%)耗用作业成本单位作业成本电路板X26.3230004.83.00电路板Y21.052399730.00电路板Z52.6359998.212.00合计114000100114000综合上述有关资料,可得出用作业成本计算的电路板X、Y、Z单位成本,如表8所示。表8电路板X电路板Y电路板Z6直接材料(元)直接人工(元)制造费用(元)单位层次:机器运转批层次:准备成本接收与测试材料整理包装与发货7055.9765681.358.999388251.88751205012.0011.253045125.9465686.000.6312合计193.325563.1375253.576电路板Z:9*5000=45000(元)合计:40000+14400+45000=99400(元)制造费用分配率=1365850/99400=13.74元/小时各电路板单位成本计算入表9项目电路板X电路板Y电路板Z直接材料708845直接人工55.926251.8875125.946制造费用54.96247.32123.66合计180.936587.2075294.6062.5对比分析对比两种成本计算法所得到的单位成本,可以看到: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电路板X单位成本略有提高,而电路板Y的单位成本有所降低,电路板Z的单位成本降低较多,而传统成倍计算将企业发生的总成本中电路板X应负担的部分成本转嫁电路板Y和电路板Z,,造成成本指标的歪曲,使企业以成本为基础所进行的各项经营政策,特别是产品定价决策产生误导作用。以下对采取不同的成本计算法所形成的成本扭曲作具体计算。电路板X单位成本之差:180.936-193.325=-12.389(元)电路板Y单位成本之差:587.2075-563.1375=24.07(元)电路板Z单位成本之差:294.606-253.576=41.03(元)各种电路板负担总成本差异为:电路板X:-12.389*10000=-123890(元)电路板Y:24.07*8000=19256(元)7电路板Z:41.03*5000=205150(元)案例二关于AS公司制定产品价格决策分析1理论依据1.1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概述1、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的时候,其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只包括变动部分而不包括固定部分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不包括间接成本,所以也称之为“直接成本法”。所有的固定成本(包括固定制造费用)都作为期间成本处理,从营业收入中扣除,冲减当期的利润额。因为固定费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生产经营条件而发生的,与产品的实际生产无直接联系,而与时间联系较密切。2、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其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中既包括变动部分又包括固定部分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也就是说,产品成本既包括直接成本,又包括间接成本,所以完全成本法又被称为“吸收成本法”或“归纳成本计算法”。完全成本法下,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都是产品生产必须要支出的费用,所以不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来处理,而要把当期发生的固定费用分摊到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中去。1.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两种成本法下的成本划分及构成不同1、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划分及构成变动成本法时将全部成本按成本习性来分类,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只有变动生产成本才计入产品成本,其余成本均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如图1:变动成本法(按成本习性划分成本)8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产品成本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非生产成本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期间成本固定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非生产成本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2、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划分及构成完全成本法将总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区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并且将全部生产成本(包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将非生产成本都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如图2:2计算过程与分析1、相关数据计算(1)变动间接成本的分配(千元)电子车间测试车间辅助部门分配前的变动间接成本1200600700分配辅助部门变动间接成本400300(700)分配后的变动间接成本小计16009000工时(千小时)800600每小时变动间接成本分配率2元1.5元其中:电子车间分配间接成本=700x800-(800+600)=400(千克)测试车间分配间接成本=700x600-(800+600)=300(千克)(2)固定间接成本的分配(千元)电子车间测试车间辅助部门分配前的固定间接成本2000500800分配辅助部门固定间接成本400400(800)完全成本法(按成本经济用途划分成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产品成本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期间成本9分配后的固定间接成本小计24009000工时(千小时)800600每小时固定间接成本分配率3元1.5元每小时总间接成本分配率5元3元(3)产品成本资料元/件直接材料7元直接人工产品成本资料元/件直接材料7直接人工10电子(4x2.5)6测试(3x2)变动间接制造成本电子(4x2)8测试(3x1.5)4.5变动成本小计35.5固定间接制造成本电子(4x3)12测试(3x1.5)4.5完全制造成本52(4)相关成本单位总变动成本35.5单位专属固定成本(150000/2000)7.5单位相关成本合计43其中:专属固定成本=13000+100000+37000=150000(元)该企业产销量=市场总需求x该公司市场占有率=200000x10%=20000(件)2、信息解释:(1)按完全成本加成法定价52×(1+25%)=65(元)52×(1+30%)=67.6(元)52×(1+35%)=70.2(元)按完全成本法制定的售价中包括分配来的固定间接制造成本。从完全成本法角10度考虑,最低安全价格为52元,按完全成本加成法确定的售价在65至70元之间。而竞争者同类产品市场价格在60至70元之间,这表明该公司的成本和竞争者大致相同。如果充分利用生产能力,产量可超过20000件,成本还可以降低,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产品开发工程主任过于乐观。(2)按变动成本加成法定价按变动成本加成法定价,最低售价可定位35.5元,售价大于35.5元的部分是贡献边际,用于弥补固定成本。但题中无论什么价格都足以弥补专属固定成本。根据保守估计,若销售量达到20000件,则最低售价应为43元。如果销售价格定位65元,则每件产品可获得29.5元(65-35.5)的贡献边际,作为风险指标,弥补专属固定成本保本销售量为:150000/(65-35.5)=5085(件)成本信息是有用的决策参考依据,但现行市价对决策更重要。该公司应在60元至70元之间选择一个价格。定价时还应考虑产品有多少新意才能吸引顾客购买公司的产品,推出的新产品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相比有哪些优点。如果能在各种价格下预测出产品需求量那将是很有用的,价格弹性有助于决策。但已知资料中只考虑到产品的制造成本,没有考虑到期间费用的影响(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题中没有相关信息。案例三太平洋渔业公司成本变化与所得税效应案例分析1理论依据原理:本量利分析是指成本、业务量和利润分析的简称,它通过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关系的分析,找出三者之间的规律,从而为有效的制定经营决策和进行目标控制提供有用的方案。本量利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本量利关系的相关公式,确定产品生产销量的保本点;分析产品销量的安全边际等,通过分析计量指导企业选择能够以相对更小的成本生产相对更多的产品并可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2计算过程与分析1、盈亏平衡点11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盈亏平衡点就是利润为0时的销售量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