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对我国政府金融审计的启示2doc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次贷危机对我国政府金融审计的启示中函07级本科经管班侯自忠【摘要】次贷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在搞金融创新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了金融监管。本文认真分析了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前因后果,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中,分析认为,在加强金融创新的同时,要将金融审计作为金融监管的一种重要手段,充分发挥金融审计在促进金融发展、揭示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金融审计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动态辩证的角度去思考两者关系,即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是互为前提、互相依存、互相限制、共同发展的,放松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必然会导致创新的无序,形成金融危机。金融审计作为金融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有独立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应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揭示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发展方面做出贡献。一、次贷危机的过程和成因2007年春,美国爆发了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MortgageCrisis),其破坏力迅速向其他国家蔓延继而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这次次贷危机可解释为房地产行业泡沫的破灭在金融领域最-2-薄弱环节的集中体现。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为防止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基准利率促成了美国房地产2001至2005年的繁荣。这期间,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创新,其中次级房贷就是最主要的一个。其操作过程是,金融机构通过向还款能力一般(甚至较差)的客户提供浮动利率的抵押贷款,再将该类高风险贷款以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方式、甚至以高金融杠杆的方式(如债务担保证券,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s,简称CDO)出售给其他投资人,从而实现了金融风险的转移,同时也使金融风险在整个金融系统中扩散,并通过杠杆效应得到放大,但这一切风险都被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所掩盖。为了抑制日益抬头的通胀,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基准利率后,购房者还款压力骤然增加,房地产行业的泡沫开始破灭。据高盛研究,目前美国的房地产价值已自最高峰下跌了近20%,估计至2009年底还将下跌10%至2004年初的水平。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走低、市场利率的不断攀升使次级贷款中的低信用居民违约率上升,并以恶性传染的“羊群效应”不断扩散,甚至开始对次优级贷款和优质贷款产生负面影响,最终使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从深层剖析,次贷危机的爆发是同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放松监管,尤其是放松对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分不开的,这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大国转型经济,有着很强的警示作用。金融创新产品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会为利用它的人赚得高额回报,创造金融神话;但同时它更是金融风险的聚集地,是-3-蕴不良金融危机的温床。美国为了促进金融业的发展,维持其国际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维护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过度依赖并大肆宣扬金融创新,同时忽视金融创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任由风险肆意泛滥,最终酿成恶果。二、次贷危机带来的教训: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关系的再思考此次次贷危机使金融界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个古老而又新颖的命题: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指出,要从这次金融危机中认真吸取教训,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储蓄与消费的关系。那么,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是否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老鼠与猫的关系,即金融创新无时无刻地不在逃避金融监管的限制,而金融监管也在不遗余力地对金融创新进行控制和约束呢?笔者认为,这种理解只是一种从静态的、对立的角度思考问题得出的答案。要全面理解两者的关系,必须从动态的、辩证的角度去思考:即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是互为前提、互相依存、互相限制、共同发展的,放松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必然会导致创新的无序,形成金融危机。首先,金融创新的内涵是适时变化的,它为金融监管在不同时期添加了新的内容。金融创新具有历史性,即在某个时期的金融创新产品,在下一个时期可能已是一种基础产品(成熟产品),也可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金融监管应在对成熟产品进行监管-4-的同时,关注和研究金融创新产品所带来的新的金融风险。因此,若把金融创新看作是一个增量概念,则金融监管就是个存量概念,它的范围会随着金融创新而不断扩大。其次,金融创新的风险隐蔽性大大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金融创新的风险隐蔽性主要体现在:(1)金融创新产品一般都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模型基础上的,有一套完整的定价理论体系,且有些金融创新产品设计的初衷就是要更好地规避风险,其概率论逻辑已考虑了市场风险的可能性,因此要发现其创新产品的设计缺陷是非常困难的;(2)近年来,随着金融混业的发展,金融创新产品也越来越显现出混业的趋势,如此次次贷危机中原本单一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由于投资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和债券保险机构为证券化进行的增信业务,使得金融风险由银行体系扩散到证券、保险体系,从而掩盖了金融产品的真实风险状况;(3)金融创新产品往往在经济环境趋于繁荣的期间获得飞速发展,其高风险本质容易被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过分乐观的预期所掩盖。显然,金融创新风险的隐蔽性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金融创新促使金融监管创新,从而提高金融监管的水平。金融创新使传统监管制度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从而推动金融监管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监管对象由原先的以金融机构划分演变为以金融功能划分,并逐步走向混业监管;监管重点由原先的资本监管向全面风险监管过渡;监管目标由原先的业务合规性转向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第四,金融监管的发展,在制约金融创新无序化的同时,又-5-为更好地金融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从促进金融发展这一目标来看,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并无二致。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源动力,但要发挥好这把“双刃剑”的功效,就必须依靠监管使其规范化。金融发展就是在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动态博弈中不断前进的。三、我国金融创新趋势下对政府金融审计定位的思考金融创新一般分为五个层次,即制度创新(如分业转向混业,股权分置改革等)、机构创新(如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的设立)、技术创新(如网络银行、自助银行等)、产品创新(如各类理财业务、黄金期货等)和市场创新(如中小板、二板等)。我国目前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呈现出:金融业由分业向混业发展;金融机构日趋多样化使金融风险分散化、隐蔽化、复杂化;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在技术手段上将更加紧密地同信息业融合,电子化程度逐步提高,使维护金融安全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金融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已成为国内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必将成为国内外金融机构相互竞争的主战场。然而,与金融创新飞速发展的态势相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仍未取得实质性监管创新,风险揭示功能不强。常规金融监管机构是指“一行三会”,分业监管的模式导致其必然在业务上相互割裂,无法单独有效应对混业趋势下的风险转移和风险扩散问题;即使假以时日三会合并,实现了对各项金融业务的混业监管,仍然无法对金融市场的其他参与主体,如企业、政府、个人等的风险状况进行有效地调查和跟踪,因而对由金融风险引发的经济问-6-题严重程度的判断可能会出现偏差。如何较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监管低效呢?这就必须在监管体系中纳入客观公正的、有权对微观领域进行深入调查并向宏观管理部门提出政策建议的第三方。基于宪法赋予的权力,金融审计理应承担这一职责。作为一种独立于金融市场各参与主体(包括金融监管机构)之外的一方,金融审计以独立的、综合的视野,揭示金融领域及其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影响金融安全的倾向性问题,评价各类金融风险的严重程度,从体制、机制等多个层面提出有建设性、可操作的建议,从而真正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国家审计要发挥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有责任更早地感知风险,有责任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有责任提出调动国家资源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抵御“病害”的建议,有责任在永不停留地抵御一时、一事、单个“病害”的同时,促进其健全机能、改进机制、筑牢防线。对金融审计而言,就是要发挥其金融领域的“免疫系统”功能,其定位就在于揭示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促进金融发展。金融审计将从注重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效益转变为关注金融系统整体的风险、安全和发展,从对单个重大违法违规事件的查处到更多地揭示带有倾向性、普遍性和危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效落实的问题转变,从事后“救火”逐步向事前切断“火源”的审计理念转变。四、金融创新趋势下金融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途径分析在金融创新趋势下,金融审计要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7-可尝试通过如下四条途径:第一,金融审计应尝试建立多层次的金融预警体系,揭示系统性风险之所在。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是对共生共存的“孪生兄弟”。金融业要发展依赖于金融创新,而金融创新要健康发展更依赖于有效的金融监管将金融风险控制在适度区间内。有效监管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金融预警工作。金融创新的多层次决定了金融预警的多层次。因此,我们不但要研究具体金融产品设计中存在的微观风险,更要研究市场组织、技术维护、机构设立和制度协调等多层面的中观、宏观风险,而后者正是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关键所在。要建立多层次的金融预警体系,首先要设置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多层次的金融预警体系要求指标具有微、中、宏观的多层次内容。从微观考虑,应建立能反映单个金融机构经营绩效和风险状况的各类指标,如盈利能力指标、经济资本指标、贷款集中度指标、存贷款增长率指标、贷款不良率指标、利差指标等;从中观考虑,应对各个金融行业,如银行、保险、证券分别设定指标类型;从宏观考虑,应更加关注诸如GDP增长率、CPI增长率、政府赤字额、出口增长率、国际储备额等指标的变化。其次通过科学的建模方法,利用预警指标进行风险预测。我们不应将预警指标视为孤立、静止的变量,而是要树立动态联系的思想,对这些指标进行科学的建模,利用时间序列等高级计量方法,对预警指标同风险状况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从而使预警机制更加科学合理。-8-第二,金融审计应关注国外金融创新趋势,研究风险防范策略,并结合绩效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对国内金融创新品种进行风险揭示和规范。金融审计人员应关注国外金融创新品种,研究其创新机理和潜在风险,尤其要研究历史上对国家金融安全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创新品种,关注其风险控制点、风险传导机制和风险防范策略。其他国家的金融创新品种很可能会成为我国今后金融创新产品大发展阶段的产物,即使不完全相同,其机理和风险形成机制也不尽相同。比如资产证券化业务,它的基本内容就是将已有资产(即基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现在新发行债务还本付息的保障。首先,该业务的安全性是同已有资产的安全性成正比的。其次,该业务具有乘数效应,即通过新发行债务而筹集的资金,又可以作为形成基础资产的本金,然后再进行抵押发债。第三,该业务的风险经常被经济增长、物价上涨所掩盖。掌握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特点,金融审计可就以下三方面提出建议:一是经常性地评估、测试基础资产的风险状况;二是严格控制金融杠杆;三是经济增长时期要注意基础资产的泡沫情况,谨防其价格的突然下跌导致的风险。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应将规范金融创新品种作为重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发展迅猛、法规严重滞后、风险覆盖面广的金融创新业务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或绩效审计。比如以住房按揭贷款为基础的加按揭业务,它通过对房地产的重新评估新增信贷额度,风险似乎有所控制,但其实质是放大了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因-9-为在房地产价格上涨时为获取贷款人们会调增授信,而在房地产价格下跌时,却没有相应的措施来保障信贷资产的安全,这与次级贷款有相似之处。对于这类金融创新产品,我们应深入研究其风险点,关注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后果,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第三,金融审计应紧密结合宏观调控政策,疏导政策传导机制,堵塞政策法规漏洞,清除金融监管盲点。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创新会弱化货币政策的效力。如19世纪80年代以来,货币供应量越来越无法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一个关键原因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