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之读懂诗歌学习目标:1、粗读诗歌,关注表层信息2、掌握规律性知识,力求全面读懂诗词,正确把握作者情感先“懂”后“答”古诗词鉴赏规律——读懂诗歌是鉴赏的关键我们做诗歌鉴赏题常出现的问题:1、读不懂诗歌——阅读方法(“读不懂诗歌不做题”)2、不知怎样作答——答题方法(没有规范答题意识,头脑中无术语、模式等)一、先从整体上读懂诗歌“写什么”(诗歌形象、主要内容(意境、意象))“为何写”(情感、主旨、观点态度)“怎么写”(语言、表现技巧)我们细读完一首诗歌后,可针对该诗歌追问三个问题,从而初步读懂诗歌:5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重要字词、语序、省略)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补充省略!还原语序!重要词语!特点:(写诗)古今异义暮江吟白居易贾生李商隐一道残阳铺水中,宣室求贤访逐臣,半江瑟瑟半江红。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夜半虚前席,露似珍珠月似弓。不问苍生问鬼神。老夫聊发少年狂;停车坐爱枫林晚;•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词类活用1、“春风又绿江南岸”2、“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丝”谐音双关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5、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6、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7、樯橹灰飞烟灭8、红了樱桃,绿了芭蕉9、粪土当年万户侯诗歌语言鉴赏用词之妙语言的变形破山寺后禅院常健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写出了寺后的青山焕发着的日照的光彩,使得鸟儿们也自由的欢唱。“空”写出了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倒影在湛然空明的潭水之中,使得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这两个字写出禅院优美绝世的居处和忘情尘俗的意境。使动鉴赏用词之妙语言的倒装“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句式倒装鉴赏用词之妙语言的倒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句式倒装11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泉壑带(围绕着)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茅茨:茅草屋带:环绕生:升起怜:喜欢期:约定文言文(词语、语序、省略)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读懂诗歌是鉴赏的关键——八抓读懂诗词(读懂诗词的具体读法)一抓题目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问:从思想内容分,这是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何处泊”“断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季节内容借助题目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请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读题目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题目是“登科后”,结合内容,理解此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在考中科举进士后的兴奋和得意。成语?春风得意走马看花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比喻主考官比喻张水部牛刀小试: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既而将诉于舅姑《柳毅传》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把朱氏比作越州镜湖的采菱女,不仅长得艳丽动人,而且有绝妙的歌喉,这是身著贵重丝绸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并的。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话,流誉诗坛。作用1:揭示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作用2:交代写作缘由和目的,暗含情感作用3:奠定感情基调作用4:揭示作品线索作用5:表明诗歌题材作用6:暗示表达技巧诗歌标题作用二抓作者“知人论世”:“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即诗歌的写作背景;“人”即作者,也即作者的一些主要生平经历。(1)通过作者来确定朝代,了解朝代背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处于社会动荡之际,诗风苍凉雄健,倡导建功立业!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靡,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2)看作者的创作风格。一是主体风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豪放派——婉约派关注作者(知人论世)backGo15•二是个体风格:曹操诗豪放磅礴渊明诗淡远闲静太白诗激越豪放少陵诗沉郁顿挫乐天诗平易浅近昌龄诗雄壮豪迈王维诗恬淡优美商隐诗含蓄典雅李煜词颓蘼伤感晏殊词明朗疏淡柳永词婉约缠绵东坡词雄浑豪放清照词委婉清新稼轩词雄奇奔放•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经历、观点态度、创作风格等,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如:陶潜的隐逸生活;王维的寄情山水;李白的放荡不羁;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苏轼的乐观旷达;辛弃疾的壮志难酬;杜甫的忧国忧民等•台城①•韦庄②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③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①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②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③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思考: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抓作者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用对比的手法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三抓注释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呢?(情感)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联系作者注释望洞庭湖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注:本诗写于被贬途中。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牛刀小试表达对洞庭美景的喜爱,表现作者虽被贬,但并未屈服的乐观豁朗的心境。(2013年课标卷Ⅰ)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联系注解①和作者的生平经历你能推知本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吗?2、(高考题)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总结方法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和抒发的感情。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四抓意象(明)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弄清了景和情,也就大致把握了诗歌的主题•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梅花翠竹松柏幽兰菊花•美人神女灵修•杜鹃磁针•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青鸟鸿雁雁足尺素•白雪玉壶冰心离别、游子凄凉悲愁高洁隐逸国君坚贞思乡音信、书信高洁(宋诗)送春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子规”(杜鹃)在古诗中一般通常作为怎样的意象?这首诗中“子规”的形象与通常的有什么不同?“子规”在古诗中通常是孤寂、哀愁的意象,而在本诗中却是对一个美好事物执著不懈的追求的形象。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者通过九个组合的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并借此写出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悲苦的情怀(或:有家归不得、孤寂悲苦的天涯游子)。背诵下列诗歌,谈谈它所表达的情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五抓情感词37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情、景二端事物(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请背诵下列两首诗,并谈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枫桥夜泊张继相见欢李煜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孤寂、惆怅的感情。用“空”字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宿鸟归飞急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愁思印象。牛刀小试•读下面一首诗,看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注:林景熙,南宋末爱国诗人•那么怎么读懂诗?•“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有孤独之苦:绿色字情感色彩很明显——抓情语再读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见红色的字,写景的内容(借景抒情)。景物特点:悲景——抒悲情(结合情感词语),同时,这里还有一些意象具有较固定的含义:酒——传达悲情(月——思乡怀人;柳——惜别)——抓意象•所以:本诗抒发了凄冷孤寂漂泊无依之感,还有国破家亡之慨(抓注释中作者生活的年代——南宋末爱国诗人)•古诗很讲究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典故有正用和反用两种,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来意义入诗文;反用则在诗文中反用原典的意义。六抓典故七抓尾句卒章显志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结尾“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上海卷)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思考: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解读】全诗抒发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表达了作者羡慕自由自在的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