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金融制度讲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比较金融制度比较金融制度导言一比较金融制度的研究对象:对世界各国的金融制度进行比较,探索金融制度的形成过程、适用环境及发展规律。二比较金融制度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1各国金融体系的结构2各国金融体系不同机构的职能3各国金融体系不同机构的相互关系三本课程分两部分讲授、首先讲发展中国家赶超型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然后讲发达国家的金融制度。第一篇赶超型国家的金融制度比较第一章赶超型国家的金融制度概述第一节赶超型国家的类型一赶超型国家的界定二赶超型国家经济赶超的背景1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生产方式以原始的手工业为主、经济的二元化结构非常明显3资本短缺、技术水平低、产品竞争能力缺乏4人口多、文化程度低5国际形势有利6凯恩斯主义盛行三赶超型国家的类型1贸易主导型(日本、韩国)2外资外贸型(东南亚)3进口替代型(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第二节赶超型国家金融体制的特点一金融业超前发展二金融机构发展失衡、商业银行发达,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占比重很低三金融市场发展失衡,直接融资不发达,间接融资为主四政府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巨大:1、商业银行国有化或国家持股比重很大;2、中央银行直接干预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3、政府干预和管制利率和汇率;4、建立政策性机构;5、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和监管的能力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6、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密切,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度很高。第三节不同类型赶超型国家金融体制的基本特征一贸易主导型国家金融体制的基本特征:1实行专业银行制度,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分工非常明显2金融机构对中央银行的依赖度很高3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分工合作,运行良好4实行信贷优先政策,保证重点产业发展5实行有选择的超额贷款和低额准备金制度6人为的低利率政策二外资外贸主导型国家金融体制的基本特征1实行阶段性的金融发展战略2金融机构中商业银行占主导地位,且商业银行中的垄断程度高3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严格4金融市场发展较快,且对外开放程度高5外资金融机构在其金融体制中发挥的作用巨大三进口替代型(巴西、墨西哥、阿根廷)金融体制的基本特征1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居主导地位2现代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低下,政府对金融体制的干预严重4金融市场十分落后,在经济金融发展中的作用较低5外债问题十分严重第二章赶超型国家金融体制与经济增长的作用第一节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金融作为储蓄向投资传化的桥梁促进资本形成二金融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1风险投资促进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2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规模经济3金融深化优化经济成长环境第二节赶超型国家金融体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日本1高储蓄和低利率对高投资和高增长的作用2财政投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3间接融资和主银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4专业银行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二韩国5政府主导金融与经济增长6金融约束政策与经济增长7利用外国储蓄与经济增长三台湾8高利率政策与经济增长9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10选择性信用支持与经济增长四拉丁美洲国家1低利率与经济增长2大量利用外国储蓄与经济增长3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三节各国(地区)金融与经增长关系比较一各国(地区)利率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比较1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深度(M3/GDP)、投资效率、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利率成正相关关系。2低利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作用是因为二者的投资机会不同3在发展中国家易陷人低利率—低储蓄—高通胀、高外债—低增长的恶性循环。二各国(地区)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外债规模不同2经济发展战略不同第三章赶超型国家的金融体制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第一节赶超型国家的通货膨胀状况一日本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23.6%),原因有:1油价上涨2投资过热3心理预期日本政府的金融控制措施如下:1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贴现率、官定利率2控制货币供应量3加强“窗口指导”二韩国韩国在1945—1953、1963—1964、1979—1980年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原因如下:1战争影响2长期的财政赤字信用膨胀3油价上涨4大量外债的还本付息5政府干预过度造成经济结构失衡韩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1财政和货币的紧缩政策2降低重工业投资比重3减少政府干预、鼓励私营经济发展4鼓励竞争和对外开放三台湾地区台湾在1949—1954、1973—1975、1979——1980年曾经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原因如下:1溃退导致的人口膨胀和需求膨胀2油价暴涨3国际通货膨胀转移4外贸出超导致的货币供应量增加5银行信贷规模猛增台湾当局采取的控制措施如下:.1合理调整商品价格2提高利率3控制货币供给4减税以促进产品增加5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四巴西巴西是通货膨胀的重灾区,它在1959—1964,1974—1979,1980—1989,1990—2002年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原因是:1片面地追求经济高速增长2长期地推行赤子财政政策3经济结构严重失衡,政府忽视农业生产4外债危机的影响5超前消费6指数化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加剧了物价的轮番上涨巴西政府控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1推行财政和货币的紧缩政策(1阶段)2收入指数化3实行汇率贬值4推行限价政策(2阶段)5放慢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对农业、能源等基础产业的投入6冻结物价(3阶段)7实行币制改革和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4阶段)8提高利率以鼓励储蓄五阿根廷阿根廷是战后通货膨胀最厉害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有:1政府长期推行赤子财政政策2沉重的外债负担3经济结构落后,农牧业在外贸中作用巨大4国有企业效益差,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太多阿根廷政府对通货膨胀所采取的对策:1冻结工资和物价2改革币制发行新币3财政赤子的弥补不再通过向银行透支和发行货币解决4实行奥斯特纳尔与美元挂钩,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必须有充足的外汇储备5流通中实行美元六墨西哥墨西哥在1975至1998年发生严重通货膨胀原因有:1经济判断失误,导致宏观经济目标过高、经济过热;2经济过分依赖石油,油价低落导致无力偿还外债3价格补贴太多措施有:1调整经济发展计划,放慢经济发展速度2减税和吸引外资,增加产品供给3减少政府对物价的补贴第三节赶超型国家的金融体制与通货膨胀的成因比较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比较1日本、台湾把目标锁定为稳定币值;2韩国把目标锁定为经济增长和稳定币值;3拉丁美洲国家把目标锁定为经济增长。二金融体系动员储蓄能力比较1东亚国家的金融体系动员储蓄的能力强;2拉丁美洲国家的金融体系动员储蓄的能力弱三、中央银行独立性比较1东亚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强2拉丁美洲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弱四利用外资比较1东亚国家借债规模较小、期限较长、使用方向较合理2拉丁美洲国家借债规模大、期限短、使用方向不合理第四节治理通货膨胀的金融政策及效果比较一利率政策比较:东亚国家的正利率、拉丁美洲国家的负利率二金融深化政策比较:东亚国家的金融深化政策、拉丁美洲国家的金融压制政策比较总之:1这两个地区的通货膨胀原因上具有共性和差异,经济结构失调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共同原因差异是:东亚国家和地区受供给短缺和结构失调的影响明显,拉丁美洲国家受财政赤字和外债的影响更大;东亚国家通货膨胀程度轻且没有惯性,拉丁美洲国家程度重且存在惯性。2这两个地区的通货膨胀治理对策上具有共性和差异共同对策是紧缩公共开支、维持财政收支平衡;差异是:东亚国家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和金融深化战略;拉丁美洲国家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和金融压制战略。第四章、赶超型国家金融体制与金融危机关系比较第一节金融体制与金融危机一金融危机的含义它是指由于信用基础被破坏而导致整个金融制度被破坏的动荡和混乱。可以分为三种:1由于经济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2由于经济发展战略或产业政策失误引起的金融危机3由于金融监管漏洞和政治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二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在于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1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1)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困境(2)“囚徒困境”与挤兑行为(3)委托代理与金融资产质量降低2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性:(1)汇率的内在波动性(2)股价的内在波动性(3)金融资产风险的传染性三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1金融自由化的表现:(1)取消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2)放宽金融市场准入条件(3)缩小政策金融范围,扩展盈利性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4)对国有金融机构实行私有化(5)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海外融资(6)改革汇率制度和实现资本市场的开放2金融自由化提高金融效率,增大金融监管难度四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五商业性金融体系管理混乱与金融危机六经济发展战略比较1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出口替代策略2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是进口替代策略七其他因素比较1通货膨胀的类型不同:2结构矛盾的表现形式不同3通货膨胀有无惯性不同第二节赶超型国家金融危机概况一墨西哥金融危机原因:1宏观经济失衡是危机爆发的根本因素2货币可兑换计划实施和政府监管能力有限的矛盾加剧本国居民资本转移3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与货币政策的矛盾4过分依赖外币短期债券融资造成流动性风险二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1钉住汇率制的施行、美元升值直接导致其出口能力下降2外资频流动的冲击3体制缺陷、经济结构失衡、泡沫经济崩溃三韩国金融危机原因:1产业中积累的问题:升级缓慢、不健康企业增多、对外依从度太大2金融体系的缺陷:呆帐、坏帐太多;对资本市场开放过快。3对外债务较大四日本金融危机原因:1泡沫经济的破灭2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方面的漏洞:高度扩张、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过度向股市、房地产投资,对贷款审查不严格五、巴西原因、1、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3、外债的拖累、4、信心的崩溃5、亚洲国家货币贬值、出口增加的压力第三节赶超型国家金融体制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比较一汇率制度上述国家的汇率制度有两个严重的弊病:一是币值高估,二是实行钉住汇率制,对金融风险的形成和积累起到促进作用,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二资本帐户开放在资本帐户开放的情况下,本国的企业可以自由地借入短期外债,大大增加了爆发支付危机和货币危机的可能性;政府放弃管制使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对各国货币贬值起巨大的作用。三融资体制比较政府主导型融资体制使融资项目的审查和风险评估成为软约束,银行不能有效监督贷款,从而使贷款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风险。四外债比较台湾外债少,因而没有发生金融危机,外债负担重的发展中国家都发生了金融危机。第四节化解金融危机的金融措施比较一外部援助二整顿国内金融第五章赶超型国家金融体制改革比较第一节贸易制主导型国家金融体制改革一日本的金融改革1部分地解除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限制2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对利率的限制3解除对外汇交易和资本流动的限制二韩国的金融改革1实行国有银行民营化2放宽金融机构设立的限制3放松利率限制4放松业务管制、使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自由化5逐步推动证券市场自由化第二节外资外贸型国家的金融体制改革一实行利率自由化政策二放宽对利率的管制三大力发展金融市场,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四放松对外国投资的限制五放松对国内金融机构业务种类和范围的限制第三节进口替代型国家金融体制改革一取消利率管制二取消强制性信贷配给项目三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四强化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五实行银行私有化改革六加快银行业的对外开放进程有序、高效和稳定的金融体制是当代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础,它已成为社会经济的调节机构和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1)比较金融学研究的对象是金融体制。(2)比较金融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比较法,但并不排斥其他方法,如归纳法和演绎法等。(3)比较金融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各国金融体制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经济金融环境中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比较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各国的金融体制。所谓金融体制,是指各国金融发展与运行中的发展战略、组织形式、框架结构、业务分工、监督管理、构造方式、运行机制、运转环境(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和总体效应等相关金融要素的有机整体。现将金融体制的构成要素分述如下:1、发展战略。2、组织形式。3、框架结构。4、业务分工。5、监督管理。6、构造方式。7、运行机制。8、运转环境。经济环境是金融体

1 / 9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