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化进程的经济学分析——我国体制转轨经验的启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杨瑞龙一、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二、改革方式的转化:地方政府的自发制度创新三、结论引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含义中国的经济转型: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市场化: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资源配置遵循的规则角度看市场化的含义:等级规则向产权规则的转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规则:等级规则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规则:产权规则产权明晰化是市场化的必由之路市场化的不同途径市场化的两种方式:激进式与渐进式前苏联与东欧的激进式改革–政治上:“民主化”–经济上:私有化–政策上:休克疗法–激进式改革的经济绩效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1)从一个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应选择什么样的改革方式,不同的转型国家选择了不一样的改革道路。中国选择了一条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道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2)(1)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即先经济体制改革,然后再政治体制改革;(2)增量改革,即在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推进改革;(3)先试点,后推广。即先在局部范围内取得改革的经验,然后再在全局范围内推广改革经验。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3)这样一种改革方式尽管在以较低的摩擦成本启动市场化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等级规则与产权规则的冲突,或者说政治与经济的冲突,从理论上说它在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方面存在一系列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是,实际上,不仅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在不断加快,而且持续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如何来解释主流经济学的理论结论与实践不一致的现象呢?我认为,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特殊性是解答这一难题的可行思路。改革方式的转化:地方政府的自发制度创新(1)财政包干体制的实行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化在中央政府主导的行政性放权的改革中,为了调动地方政府向企业放权的积极性,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进行了财政体制改革,即由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过渡到财政包干体制。于是,地方政府可支配的预算规模不仅取决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分享财政收入的比例,而且与该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财政包干体制的实行改变了地方政府的行为特征行政性放权——地方政府拥有资源配置权财政包干:地方政府行为目标的变化,追求本地的经济发展。GDP指标。价格的逐渐放开:市场竞争表现为地方之间的竞争地方政府官员的双重身份:政治企业家潜在制度收益诱发地方政府对制度创新进入权的竞争试点权——垄断租金地方竞争——经济发展——吸引资金——投资环境——体制创新与潜在制度收益——招商引资为获取制度创新的优先进入权:1,“戴帽下达”;2,竞争试点权;3,“变通”与“暗中模仿;4,自发制度创新,突破进入壁垒。地方政府的自发制度创新地方政府经济实力的提高所引起的谈判力量的变化导致了重建新的政治、经济合约的努力。当经济利益独立化的地方政府成为沟通中央政府的制度供给意愿与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需求的中间环节时,就有可能突破中央政府设置的制度创新的进入壁垒,进行自发的制度创新。改革方式的转化:地方政府的自发制度创新(2)地方政府自发制度创新的事后追认地方政府通过突破进入壁垒获取制度收益的能力与其谈判实力有关,而这种实力又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体制环境有关。在给定的条件下,地方政府通常采取以下途径从事自发的制度创新:(1)“先做不说”即,只要文件没有禁止做但能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好处的事,地方政府先进行自发的试验,从而避开中央政府对进入权的管制;(2)“做了再说”即,地方政府通过自发的制度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后,就通过专家、媒体、名人等环节向外宣传,以取得社会的认同;(3)领导题词或批示即分别邀请领导来视察并题词,取得上级领导的个别认同;(4)“先上车,后买票”即地方政府自发从事的制度创新最终获得中央政府的认可。制度创新事后追认的条件权力中心在多大的程度上容忍乃至事后追认地方政府的自发制度创新行为,主要取决于以下条件:1。由地方政府的经济实力所决定的谈判力2。权威扩大化程度3。从新产权中所获取的收益大于维护旧产权的成本中央政府最终是否会容忍和追认地方政府从事的自发制度创新活动,除了取决于其谈判实力外,还取决于在地方政府为追求潜在制度收益而逐渐改变的制度结构中,中央政府从中获得的收益是否大于维持对进入权管制的成本。这验证了所谓的“无名氏”定理,即当统治者发现臣民们更多的自由能激励更多的财富,并且给统治者增加了的财富可以抵消统治者放弃独裁所增加的不安全感时,臣民的自由便会经双方约定而增加。改革方式的转化:地方政府的自发制度创新(3)地方政府自发制度创新的效率导向地方政府为了在与其他地方的竞争中吸引更多的资源,刺激本地的经济发展,除了要求上级给予优惠政策外,也具有通过自发的制度创新构建一个相对有效率产权结构的动机,并期望通过有效的产权保护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与内资的流入,其结果是激励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生产性利润,使企业逐步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并且扩大了地方政府的剩余分享额。这种地方政府对产权的界定和保护事实上推进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这就是为什么中国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不仅没有导致政治与经济的尖锐矛盾,而且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三、结论一个中央集权型的计划经济国家有可能成功地向市场经济体制渐进过渡的现实路径是:改革之初的中央政府主导型的改革方式逐步向地方政府主导的改革方式转变,并随着排他性产权的逐步确立,最终过渡到与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相一致的需求诱致型改革方式,从而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