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各行业获利能力的分析与预测一、引言1、研究范围和获利能力定义在我国所使用的行业分类中,工业包括:(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2)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和再加工;(3)对采掘品的加工和再加工;(4)对工业品的维修。本文所研究的制造业指的是后三类,具体包括28个行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工业、烟草工业、纺织工业、缝纫业、皮革工业、木材加工业、家具工业、造纸工业、印刷业、文教用品业、石油加工、化学工业、医药工业、化纤工业、橡胶工业、塑料工业、建材工业、黑色金属工业、有色金属工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电气设备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从我国产业发展现状看,制造业无论是就业人数、所创造的增加值还是所实现的利润和税收,都构成我国工业的主体。本文不包括采掘业、电力供应、自来水供应等产业,因为这些产业的组织结构属自然垄断型,产品基本不存在竞争性。行业获利能力指的是资金利税率,即该行业在一定时期(一年)内实现的利润和税金与占用资金之比。2、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不是就单个行业论行业,而是从整体上通过对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垄断竞争关系进行分析,以探讨行业获利能力差异的决定因素;本文也并不是要准确预测出行业获利力的绝对值,而是要通过分析行业获利能力决定因素的变化来预测行业获利能力的变化趋势及相对排序,以便发现那些获利能力相对上升的行业。之所以有必要从整体上进行行业间获利能力的比较,是因为说某个行业获利能力强(弱)总是相对于别的行业而言的。二、行业获利能力决定因素:分析框架1、本文是一种供给结构分析,没有考虑需求在短期内的突然变化而对行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实际上,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作为中长期分析,可以不考虑需求的影响。2、为什么一些企业和行业的利润经常超过其它企业和行业,或者说它们为什么得到超额利润?人们通常从现象上把超额利润的来源归纳为四个方面:(1)由不可预期的需求和费用变化形成的预想外利润;(2)企业在风险性较大的领域进行风险投资成功时所获得的风险利润;(3)开发和引入新技术成功时所获得的创新利润;(4)通过控制市场(垄断)所获得的垄断利润。从全产业来看,前三种超额利润都是短期的,仅靠这三个来源不可能形成中长期的超额利润,所以,在进行行业间利润率比较时,如果某一行业存在较长期的超额利润,则可以认为与该行业的垄断因素有关。3、本文的分析框架是:两个关联行业,如果供给行业的垄断性强于需求行业的垄断性,即供给者相对于需求者处于垄断地位,那么供给者在价格决定上就处于比较有利地位,实际交易价格水平将有利于供给者,如果这个需求者相对于其下一个需求者仍然不能处于相对有利地位,则其获利能力和实际获利水平必然较低,甚至有可能发生亏损。可以说,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供给者的获利能力主要取决于其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或者说最终(已被消费者购买消费)产品价值由其生产经营各环节瓜分的比例是由行业间的市场控制能力强弱关系决定的,就一个行业来说,表现为其和上下游交易中对价格、交易条件等的控制能力或称垄断能力。进一步具体分析,行业的市场控制能力主要取决于行业的进入障碍程度和生产经营的集中程度。4、行业的市场控制能力主要取决于行业的进入障碍程度。从理论上说,如果假定资源在行业间的流动没有任何意义上的障碍,那么,逻辑上就可以推导出行业利润率趋于平均化(一些经济理论就有这样的假定),如此,对行业间获利能力差异的研究,寻找获利能力较强的行业就没有意义了。然而,现实中的行业进入存在障碍,因为市场容量和生产资源是有限的,新企业一旦进入某行业,必然与该行业内的原有企业展开争夺市场和资源的竞争,因而新企业在进入该行业时必然要遇到一些限制和不利因素。进入障碍的具体内容包括规模经济障碍、绝对费用障碍、产品差别化障碍、政策和法规障碍等,这些进入障碍相对于新企业来说,有些是客观的,有些则是由行业内原有企业的优势引起的。由于行业进入障碍的存在,一方面,新企业在进入行业过程中为了克服障碍而必须耗费一定量资源,在这些耗费中有一些是不提供任何实际产出的纯消耗,如进入者用来抵消原有企业在广告和促销方面的优势而必须的花费。一般来说,这种进入障碍越大,新企业进入行业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就是进入的难度越大;另一方面,法律和政策确定了资源流动的规则,换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对资源自由流动的限制,这种限制的有些内容可能是为了特定的目标(如规模经济效率)而容忍了一定程度的行业垄断。总之,进入者对原有企业来说是潜在的竞争者,如果进入障碍大,则潜在竞争压力就小,行业垄断程度就高一些,行业内大企业的市场控制力(控制价格和交易条件的能力)就强一些。5、西方关于行业进入障碍与行业获利能力的检验。50年代以来,美国的COLLINS和PRESTON,STRICKLAND和WEISS以及BAIN等人曾进行了大量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他们普遍发现以资本需要量所表示的进入障碍与行业的边际利润率有正向的关系,也就是说,进入障碍越大,行业利润率越高,或者说,两个不同进入障碍的行业,高进入障碍的行业利润率也高。80年代初,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鲍莫尔(BAUMOL)首先提出“可竞争市场理论”(THECONTESTABLEMARKET),其主要内容为:假定进入费用等于零(无进入障碍),那么,进入者与原有企业有相同的成本曲线,只要原有企业能得到超额利润,那么进入者也能得到,超额利润将吸引新企业不断进入,不断进入的结果将导致该行业的超额利润趋于零,在这样的行业,潜在的竞争压力将足以消除任何大企业的垄断地位。换句话说,某行业的进入费用(进入障碍)越大,该行业的垄断利润就会越高。6、行业内企业间的相互依赖性是决定行业垄断程度的又一重要因素。行业集中度表示的是行业内生产经营向大企业集中的程度,一般以行业内最大几个企业销售额累计数占行业总销售额的比例来表示。集中度高表明大企业所占市场份额高,因而大企业之间相互依赖程度就高,这种依赖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行为对其竞争对手的影响程度;二是企业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其竞争对手反应的程度。如果企业相互之间依赖的程度比较高,单个企业调整产量和价格的行为就会在相互间产生连锁反应,这样,企业的产出和价格行为就多了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给竞争者产生的影响以及竞争者对此作出的反应,相互依赖程度越高,这个因素的影响就越大。由于大企业间的相互依赖性,这些企业在实际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时,有可能进行串谋或协调行动,目的是为了维持垄断地位获取垄断利润。一般来说,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更重视长远利益,不太可能进行两败俱伤的恶性竞争。美国的CHAMBERLIN通过实证研究证明,集中度越高,串谋或协调行动的可能性越大,成功的概率也越大。欧佩克(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发展史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集中度低的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行业由于企业间的相互影响较小,因而企业间一般不可能达成串谋或协调行动的协议或默契,即使达成以后维持协议或默契的代价也太大,所以实际上中小企业间不可能进行串谋或协调行动。7、行业内现有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对新企业进入该行业产生影响。因为,对于新进入者来说,进入成本一般都构成初始固定费用,行业内现有大企业的市场份额越大,留给新进入者的市场空间就越小,固定费用摊下来,新进入者就可能无利可图甚至亏损,进入也就难以发生。三、行业获利能力决定因素:实证检验根据上一部分的分析框架,在这一部分里,我们对1995年—1997年间我国制造业的行业进入障碍和行业集中度与行业获利能力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进行检验。1、集中度衡量行业集中度的指标目前被公认为比较好的是行业中最大几个企业的销售额累计数占行业总销售额的比例指标,如CR8表示行业内最大8个企业销售额累计数占行业总销售额的比例。集中度(CR8)%95年97年95-97年平均食品加工业5.45.15.2食品制造业9.911.310.6饮料工业8.68.78.6烟草工业37.037.137.0纺织工业2.82.92.8服装业3.84.44.1皮革工业2.94.13.5木材加工业5.77.66.6家具工业5.46.15.7造纸工业5.35.45.3印刷业5.15.65.3文教用品业8.111.79.9石油加工44.842.543.6化学工业11.310.010.6医药工业11.811.811.8化纤工业37.635.036.3橡胶工业32.718.425.5塑料工业6.73.75.2建材工业2.52.62.5黑色金属工业30.229.730.0有色金属工业14.715.014.8金属制品业4.65.45.0普通机械制造业6.56.86.6专用设备制造业6.26.96.5交通设备制造业20.922.321.6电气设备制造业8.810.09.4电子设备制造业14.716.815.7仪器仪表制造业7.811.89.82、进入障碍进入障碍的具体内容包括规模经济障碍、绝对费用障碍、产品差别化障碍、政策和法规障碍等,对这些因素在实际中的影响大小不可能直接计量,只能是间接地根据进入障碍的作用程度来计量它的大小。本文对行业进入障碍的估计主要根据行业内平均每个企业的资产占用量来进行。这一方法是根据行业内平均每个企业的资产占用量来确定行业进入障碍的高低。平均每个企业资产占用量大的行业进入障碍就高,平均每个企业资产占用量小的行业进入障碍就低。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平均每个企业资产占用量是规模经济、绝对费用、品牌价值(产品差别化障碍的重要部分)的主要体现,平均每个企业资产占用量越大就表明该行业的规模经济障碍、绝对费用障碍、产品差别化障碍的综合作用就越大。本文对进入障碍的计量估计是一种相对估计,即按进入障碍从大到小把行业进行排序。制造业进入障碍从大到小排序(1——28)95年97年95-97年平均食品加工202121业食品制造业171717饮料工业141213烟草工业111纺织工业191919服装业242424皮革工业202020木材加工业272727家具工业282828造纸工业161616印刷业262626文教用品业181818石油加工434化学工业888医药工业666化纤工业343橡胶工业999塑料工业232323建材工业222222黑色金属工业222有色金属工业101010金属制品业252525普通机械制造业151515专用设备制造业131414交通设备制造业777电气设备制造业111011电子设备制造业555仪器仪表制造业1213123、行业获利能力资金利税率(%)95年97年95-97年平均食品加工业5.322.764.04食品制造业6.545.96.22饮料工业14.4214.2314.32烟草工业66.1559.4462.79纺织工业2.522.542.53服装业6.086.346.21皮革工业4.865.064.96木材加工业5.225.065.14家具工业6.566.226.39造纸工业7.925.666.79印刷业6.518.237.37文教用品业7.447.337.38石油加工19.0314.516.76化学工业8.215.556.88医药工业9.559.689.61化纤工业8.645.016.82橡胶工业8.388.038.2塑料工业4.424.864.64建材工业6.813.575.19黑色金属工业7.383.795.58有色金属工业7.713.105.40金属制品业5.774.295.03普通机械制造业6.524.495.5专用设备制造业5.043.994.52交通设备制造业7.695.596.64电气设备制造业6.955.486.21电子设备制造业7.948.818.37仪器仪表制造业4.634.27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