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滞后原因分析及对策【提要】企业暂估报竣固定资产金额高、时间长,一方面因不能及时确定已完工投产的投资项目入账资产价值,不利于分类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从而影响企业日常成本核算及经营利润的确定;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结算流程管理及责任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滞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无论是否交付使用,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目的是尽量减少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额对企业经营损益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诸多原因,企业的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手续却常常滞后。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滞后的主要原因1.企业工程项目责任人履行职责不到位。因企业作为建设方在技改工程多,项目投资规模大、工期紧的情况下,工程项目责任人主要精力集中在工程项目按期投产上,对项目投产后主动收集工程结算资料、督促施工单位办理合同结算、及时审核工程量等未能兼顾。加之施工前期部分图纸资料不全,对应施工合同的施工量无法确定,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责任人未就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及设计变更产生的较大量差,及时与施工单位办理工单签证等加大了事后办理工程结算的难度,另有是部分实际发生的工程量未补签合同,工程量签证单未及时办理,工程项目责任人未对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项目竣工投产后,工程项目责任人工作调整,致使工程竣工投产3—4年后,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就工程量的认定仍难达成一致,该工程项目一直未办理决算,长期挂暂估报竣固定资产。2.企业制定的工程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不完。主要表现在工程项目预决算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专项考核办法与相关管理制度部分规定存在不一致情况,产生多种标准,影响执行力;对单项工程投资金额很大的项目,相关制度、管理考核条款未对其各环节工程结算审核完成时间做出特别考虑,负责审核工程量的项目主管单位、工程主管部门及负责结算审核的预结算人员、工程审计人员都很难按规定时限保质完成工作,各责任单位都存在达不到考核要求的情况,考核条款无法执行,形成了互不考核的局面。部分流程责任单位在工程结算书上不写完成时间或写的不完整等,也导致交接双方责任划分不清而不考核,使工程结算考核制度流于形式。3.企业项目资产使用单位为减轻生产成本考核指标压力,希望推迟办理工程项目竣工决算。企业可资本化的技改、大修工程项目投资额由企业统一承担,项目竣工投产后转由项目单位管理使用,并按月计提该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制度规定工程项目竣工投产后所发生的费用一般不允许资本化,企业内部对项目竣工投产后所发生的整改费用来源也无明确规定,而大部分项目投产初期整改费用比较大,项目单位承担大量整改费用后,当期生产成本考核指标就难以完成,因此部分项目单位一方面将项目竣工验收日拖延到待工程投资全面达产达效后再办理;另一方面尽可能搭便车,将旧项目与新项目交叉的部分往新项目挂靠或直接增加申报未批新内容,一般为先施工、后补签订合同,当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大于可增补合同金额,工程投资超预算时,施工合同往往签不下来,导致施工结算不能编制而拖延时间。4.企业缺乏对施工单位制度约束,人为拖延时间等直接影响工程竣工决算。(1)外部施工单位流动性强,部分单位预结算人员少,承接工程项目点多面广,分布全国各地,对已完工项目预计结算收入扣除进度款、备料款、质保金后回款不3.企业项目资产使用单位为减轻生产成本考核指标压力,希望推迟办理工程项目竣工决算。企业可资本化的技改、大修工程项目投资额由企业统一承担,项目竣工投产后转由项目单位管理使用,并按月计提该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制度规定工程项目竣工投产后所发生的费用一般不允许资本化,企业内部对项目竣工投产后所发生的整改费用来源也无明确规定,而大部分项目投产初期整改费用比较大,项目单位承担大量整改费用后,当期生产成本考核指标就难以完成,因此部分项目单位一方面将项目竣工验收日拖延到待工程投资全面达产达效后再办理;另一方面尽可能搭便车,将旧项目与新项目交叉的部分往新项目挂靠或直接增加申报未批新内容,一般为先施工、后补签订合同,当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大于可增合同金额,工程投资超预算时,施工合同往往签不下来,导致施工结算不能编制而拖延时间。4.企业缺乏对施工单位制度约束,人为拖延时间等直接影响工程竣工决算。(1)外部施工单位流动性强,部分单位预结算人员少,承接工程项目点多面广,分布全国各地,对已完工项目预计结算收入扣除进度款、备料款、质保金后回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