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及其相关社会问题的调查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及其相关社会问题的调查分析摘要: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999年,我国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2000年10月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10.2%,12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7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3.6%,我国人口老龄化占两个一,一是老年人口规模世界第一,二是我国老龄化速度世界第一,十二五时期,我国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年均增加860万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2021年到2035年,我国将出现第二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年均将增加1100多万,预计未来40年世界人口的比重将上升10.8个百分点,而我国将上升21百分点,我国老龄化的速度比世界的平均速度快一倍,贫困、疾病和失能是老年阶段的“三大风险”,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内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和过程,一般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即可看做是老年型人口,也称人口老龄化。一、我国人口老龄化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2000年10月31日,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2%,标志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转变为老年型,进入老龄化社会。2001年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1%,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截至2008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1.5989亿,占总人口的12%,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1.0956亿,占总人口数的8.3%,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到2011年末,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849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3.7%,65岁以上人口达到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增加个百分点,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的速度加快,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届时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65岁以上老人将超过5100万,而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3.32亿,超过总人口的23%。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特点和影响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转变过程所决定的,特别是20世纪50和6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以及他们在80年代和90年代经历的低生育率,形成了代际之间生育率水平的巨大落差。这种落差不仅启动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并且决定了其迅速发展的势头。从1950年到2000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从1953年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的4150万增长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近1.3亿,增长了3倍。按5岁组划分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从1990年的标准金字塔变为2000年的重檐庙庙宇顶形状,再到2050年的类似方型的金字塔形状,根据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学者将我国的人口增长期划分为五个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增长开始加速阶段,快速增长阶段,高速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2065年左右,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历史最高峰。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我国的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1)生育率迅速下降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动因。一是计划生育后,我国生育率下降,导致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减少或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下降,进而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率提高;二是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的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使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长。(2)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在世界上属于最快的国家和地区之列。根据美国老龄研究所和人口普查局的报告,除日本外的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高到14%,所用时间都在45年以上,其中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也将用70年左右的时间,而我国可能将只用27年的时间就会走完这段历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整体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开始时间提前了15年左右,达到老年型人口听时间提前了25年左右。(3)老龄化水平的城乡及地区差异显著。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乡村,城市次之,镇的水平最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也比较明显,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根据老龄委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我国面临的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时期大约是在2025年以后。3、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因为我国的老龄化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迅速变革过程中发生的,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形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及老年人群体的全面打挑战。(1)对劳动力供给的不利影响。据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5年以后会开始减少,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扶养比提高。劳动年龄人口扶养比,也称人口扶养比,是指平均每一个处于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人所负担的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数量。人口老龄化会直接提高人口社会扶养比,被扶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劳动人口的负担。据从2009年6月开始,至2011年10月结束的《山西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情况显示:目前我省是5.7个劳动力抚养1个老人,到2050年将面临1.7个劳动力抚养1个老人,而在全国1990年平均7.1个劳动力扶养1个老人,2000年比6.25个劳动力扶养1个老人,2025年将会进一步提高到3.45个劳动力扶养1个老人,到2050年将会面临2个劳动力扶养1个老人的严峻形势。当我国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后,家庭的代际扶养比就会出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未来我们将面临着老年人社会扶养比和家庭扶养比大幅度提高的双重挑战。(2)对社会养老保障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劳动力负担老年人口的比例提高,以及老年人的寿命延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养老金缴费者和养老金领取者比例不断恶化,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和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规模逐年加大。据统计,1990年到2000年期间,全国离退休金总额从274亿元增加到2507亿元。即使如此,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总量仍然严重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离退休人员增长率高于参保职工增长率。据统计,1996年至2001年期间,我国企业参保职工年均递增0.86%,而参保的离退休人员的年均增加率却高达5.9%,使在职职工对离退休人员的养老负担率从1995年的25.6%上升到34.4%。据测算,到2034年我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将达到6万多亿元。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攸关社会和谐和安全稳定,建立健全适应人口老龄化需求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十分重要且任务艰巨。(3)对医疗保障的压力。老年人口对医疗保障需求的增长非常迅速,有统计表明,老年人所消耗卫生资源是普通青壮年的3倍。老年人口巨大的医疗需求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2000年我国城市老年人中只有60.8%的人享受医疗保险,而且在其医疗支出中平均有一多半为老年人个人和子女负担。家村老年人享受社会医疗保险的比例则仅为3%,看病和住院费用主要是由老年人自己、子女或亲属负担。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与老年人需求之间存在的这种巨大差距直接导致了贫困现象的加剧与老年人健康的损害。据统计,2006年底,我国城镇真正纳入两类医疗保障的老年人为4152万占城镇老年人口6800万的66%,其余34%的老年人没有纳入养老社会保障的范围。造成这些老年人有钱吃饭,没钱看病的局面。(4)对公共消费及市场的影响。公共消费支出与人口的年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家庭照料功能的弱化,我国老年人对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十分迅速。在21世纪中叶以前,我国老年人将超过4亿,80岁以上老人预计1亿左右。但我国目前为老年人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老年产业发展滞后,我国应当把涉老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点领域。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失调或社会结构与环境失调而影响相当数量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其形成有三个条件:一是某些社会现象产生了失调情况;二是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正常生少;三是这种失调引起了相当多社会成员的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属于结构性问题,做好社会性问题的防治,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改善、提高有关机构的应对能力和效率。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1、养老问题(狭义的养老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基本生活的吃穿住问题)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已经实施了近20年,但相应的法律还没有出台,更不用说其他尚未列入工作议程但已经十分严峻的问题。我国城镇居民能够享有比较全面的社会保障,而农村干地区依然以家庭做为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保障单位,我国的保险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我国的养老保险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20世纪90年代之前,企业职工实行的是单一的养老保险,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事的制度”2005年底,全国已有2.4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达924万人。(2)农村养老保险根据国家“七五”计划关于“抓紧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要求,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并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贴为辅,实行个人账户储备积累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创建,是对于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一种补充。虽然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建立,据统计,真正纳入养老保障的老年人只有7100万,占老年人总数1.53亿的46%,其余的老年人没有纳入养老社会保障的范围。2、慢性病问题、就医问题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慢性疾病问题、医疗保健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挑战。随着老龄化的加重,从2010年到2020年老龄化本身对慢性病人群的数量影响是非常庞大的,特别是65岁以后,在这个区域里面,有大量慢性病的发生,男性比女性更为严重。必定会带来疾病负担的增加,根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我国2005年疾病负担占到了当年GPD的12.9%,其中慢性病达到8.1%,而其中40%来自于老人。在中国现有的环境下,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也带来家庭资源的冲突,4个老人,1个孩子,很多家庭在老人生病和孩子上学两件事上,难以做到平衡处理,而我国截至2006年底,真正纳入城镇医疗保障的老年人为4152万占城镇老年人口6800万的66%,目前的保障水平非常低,造成这些老人有钱吃饭,没钱看病的局面。3、心理健康、精神贫困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健康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身体健康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