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课题组组长:戴巍;课题组副组长:徐晓岚、邱亚光;课题组成员:戴巍、徐晓岚、邱亚光、谈庆、葛祥、许阳、钟林峰、王思维、唐建梅、包建春、文路;课题执笔人:葛祥、王思维、唐建梅、包建春(南京,210006),E-mail:gexiang@js.icbc.com.cn。江苏低碳经济发展与商业银行金融支持路径研究中国工商银行江苏分行课题组[摘要]本文阐述了江苏低碳经济的现状和特点,并从区域规划、产业分布、项目培育等多角度展望了江苏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通过分析金融资源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有效配置的因素,文章指出商业银行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是推动江苏实现“第三次经济战略转型”目标和银企双赢的必然选择。作者结合工商银行江苏分行的实际提出确立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重点、变革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机制、创新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方式、完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等战略思路,其对新形势下金融与低碳经济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江苏;低碳经济;商业银行;金融支持;战略转型[文章编号]1009-9190(2010)Z1-0049-09[中图分类号]F127;F830.4[文献标志码]A金融论坛征文增刊(2010)当前,全球面临着来自气候变暖的自然危机和由次级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双重挑战,而缓解这两大危机的一个共同途径就是积极发展低碳经济①。低碳经济要求彻底转变过去那种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附加值(以下简称“三高一低”)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从而引领经济走出危机,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江苏作为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的经济大省,积极面对挑战,把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将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衔接,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相统一,有效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正在走出一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转型、创新发展之路。肩负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自身经营效益双重责任的江苏银行业,在江苏经济转型升级这场重大变革中,究竟如何才能做到遵循经济、金融运行规律和市场内在法则,主动融合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调整,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与引导作用,通过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在达到有力促进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业务水平与经营效益也能得到同步提升。本课题在把握经济转型升级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辩证关系的基础上,从金融的视角对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的特点、趋势,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以下简称“江苏分行”)支持江苏低碳经济的做法与成效以及金融支持过程中的内外部制约因素作了全新的认识和透彻的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支持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具体路径,为同类型地区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金融支持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范式,也为当前怎样面对全球气候变暖与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继续保持经济、金融平稳较快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一、低碳经济发展与银行金融支持的关系低碳经济所包含的节能减排、环境因子使其与传统经济存在着内涵上的区别。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在低碳、环保等因子作用下具有其独特的一面,它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认识:①低碳经济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49金融论坛征文增刊(2010)(一)银行金融支持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商业银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中介角色,决定了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持续期、规模、剩余额度和风险等要素进行资金的配置,在风险衡量和定价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作为新兴事物,低碳经济也存在着新兴产业所固有的脆弱性和投入性,其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还需要足以推动其自身改革发展的推动力,包括政策和环境等(熊焰,2010)。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信贷导向引导资金投向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产业、企业和项目,可有效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另外,商业银行通过在信贷流程中加入绿色环保因素,实行环保否决制,促使企业遵从节能减排环保要求,采用先进技术,减少碳排放量,进而客观上营造出一种发展低碳经济的外在环境,加速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二)支持低碳经济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金融业日益发展成熟的当前,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不单单表现为经营规模的扩张。如何寻找新的经济亮点,推动自身业务的全面发展;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合理配置内部资源,促进信贷经营的内涵式发展;如何充分发掘社会效益,提升社会声誉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间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加大对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广绿色信贷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利润,吸引并获得客户的忠诚度,赢得并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提升社会声誉,吸引媒体正面关注,获得更多经营许可,巩固与外部利益合作关系等,促进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的可持续发展。银行金融支持和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互动机制深刻地揭示低碳经济的发展对资金的持续需求会有力地拉动银行业的发展,银行业又以资金供给和各种金融服务对低碳经济提供支持而得以持续发展。目前江苏经济正处于由依赖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的第三次转型时期,尤其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其对各种金融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充分发挥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节能降耗和减污减排,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可以预见,随着江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低碳经济的深入推进,银行业金融服务的内容、范围和领域,必将有更广阔和深入的发展。二、江苏低碳经济的现状与前景(一)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发展方式逐步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高能耗”向“技术密集型”、“低碳型”转变。但江苏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长期形成的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而在这种发展模式下,由于环境容量和资源供给有限,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量又过大,导致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污染加剧、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并对未来江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越来越强的压力和制约,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江苏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1.经济总量规模庞大,高能耗特征明显。据统计,2009年,江苏实现生产总值34061.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7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232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到6475美元。但对照国际通用标准,江苏三大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明显过大,“高碳型”发展特征依然明显。统计显示,21世纪以来,江苏能源消费年均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基本持平,冶金、石化、电力、建材等高物耗、高能耗行业占到整个制造业的70%以上。2009年江苏7大高耗能行业①累计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4883.92万吨标准煤,同比上升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7795.3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0%,高能耗特征明显。2.发展速度逐年提升,碳排放量同步增长。统计显示,2009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12.4%,已连续1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从2010年1~2月数据看,江苏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2.9%。有资料显示,按可比价格计算,1990年以来江苏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5.8%,“江苏①7大高能耗行业包括: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化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50速度”正成为世界经济衰退中的一个亮点。但从碳排放量来看,发展方式不容乐观。随着人口的增长,江苏碳排放总量同步增长且速度快于前者,人均碳排放量呈逐年递增态势。1998~2007年,江苏人口总量由7182.4万增加到7624.5万,碳排放量从1998年的4865.9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2954.4万吨,10年间增长了1.66倍,人均碳排放量也从1998年0.6775吨/人增加到2007年的1.6991吨/人,增长速度过快。3.产业链集聚效应显现,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偏低。近年来,江苏积极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环节攀升,在电子信息、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等领域,选择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集团,全力培育了一批百亿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数条软件、光伏、新材料等具备千亿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目前,江苏全省已初步形成了苏州电子信息、无锡微电子、南京软件、泰州生物产业、连云港新材料、扬州光电、南通能源装备等一批新兴特色产业链基地,经济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升级。但从全省经济核心竞争力角度分析,江苏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整体科技水平难以有效支持科技含量较高的低碳经济发展。通过单位能耗细分可以发现,2009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能耗为0.244吨标煤/万元,低于全国单位工业产值能耗平均水平,但仍明显高于北京、广东、浙江以及上海的水平。4.对外贸易降幅不断收窄,隐含碳排放度仍然较高。江苏经济外向度较高,2008年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6.7%,实际利用外资连续6年全国第一。2009年江苏进出口总额3388.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6%,降幅比2009年上半年和前3季度分别收窄11.6个百分点和7.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992.4亿美元,下降16.3%,进口1395.9亿美元,下降9.5%,降幅比2009年上半年分别收窄8.5个和16.2个百分点,比前3季度分别收窄6.4个百分点和9.9个百分点。国际能源机构(IEA)估计,2004年中国国内出口商品生产蕴含的与能源有关的CO2排放量为16亿吨,占中国排放总量的34%,该项数据近几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江苏的贸易主体以三资企业为主,加工贸易始终为主要方式,因而“江苏制造”通过产品生产形式,也大量承担了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隐含碳排放,并且还承受着欧美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和环境壁垒等不公正待遇。(二)江苏低碳经济发展前景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调整,意味着未来的产业和市场都将出现深远的变革。产业链的价值分布将从向资源型企业倾斜转而向低碳技术环节倾斜,进而不断改善产业链条上的“低碳”与“高碳”配比,使国民经济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近年来,江苏明确提出了第三次经济转型①,核心是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由高碳型增长向低碳化发展转型。预计到“十二五”期间,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低碳产业为支撑、关联产业集聚发展的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区。对江苏未来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可从区域、产业、项目等方面来认识:1.从区域规划看,纵横交错的低碳经济带初步形成。一是长三角一体化经济带。预计到2012年,长三角一体化经济带将构建更为完备的低碳经济产业体系,产值将达1万亿元。二是江苏沿海经济带。预计到“十二五”期间,江苏沿海地区将建成全国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两个产业基地,人均GDP超过4万元,并建成国家首个“全国沿海低碳经济示范区”。三是重点县域经济带。预计到2013年,初步完成辖内现有低碳产业园的产业基础升级、政策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并将新增数个千亿级的新型低碳产业集群。2.从产业分布看,方兴未艾的低碳供应链集群发展。江苏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初步构建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围绕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设备制造、智能电网改造三大重点,加速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更为完整的低碳产业链,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江苏的战略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低碳产业集群。预计到2013年,江苏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新传感网6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可达1.6万亿~1.8万亿元,占到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1/4强。3.从项目培育看,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