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近五年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论文的量化分析钟秉林魏红李婷婷【摘要】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日益受到研究人员以及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视,相关研究论文数逐年增长。本文选择近五年来教育类与社会科学综合类期刊以及其他领域相关期刊中与高等工程教育有关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学研究。在对文献量、发表年份、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发表文献的期刊分布、文献的关键词等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现状及特点,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量化分析;现状研究;未来展望【作者简介】钟秉林,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魏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李婷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文章来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高等工程教育是以技术科学为主要学科基础、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师为目标的专门教育,是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根本保证[1]。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的实施,工科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日益引起高度重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以及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关注。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来源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4614篇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论文进行了量化分析,旨在梳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其特点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提高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近5年来(2005~2009年)国内教育类和社会科学综合类期刊以及其他领域的相关期刊中与高等工程教育有关的文献进行研究。首先,从关键词和篇名途径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总计从539种期刊中检索出相关文献4614篇;其次,选择题名、作者、作者单位、期刊名、发表年份、关键词等六项基本信息,导入SPSS系统逐一建档;第三,对各类信息逐项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最后,在统计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与探讨。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一)文献量及发表年份统计分析。本文所统计的4614篇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文献的发表年份分布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2005~2009年5年间,我国各类期刊中关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分别为:2005年660篇、2006年694篇、2007年880篇、2008年1116篇、2009年1264篇,其中2007年和2008年的论文发表数量分别比上一年增长25%以上;2009年的论文发表数量几乎是2005年的两倍。这表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日趋活跃。(二)文献作者统计分析。1.核心作者分析。按照论文的第一作者进行统计,发表论文数的情况如表1所示。在4614篇论文中,发表论文数最多的作者1人,论文量为8篇,发表7篇论文的作者有1人,发表6篇论文的作者有3人,发表5篇论文的作者有11人,发表4篇、3篇和2篇论文的作者分别有17人、48人和250人。据表1统计,发表论文2篇及2篇以上的第一作者合计331人(占第一作者总数的7.2%),发表论文合计800篇,占论文总数的17.3%,其余4283位第一作者均只发表了1篇论文。发表论文数大于5篇(含5篇)的16位第一作者的基本情况统计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发表论文较多的核心作者包括工科院校的研究人员、工科院系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有关部委业务主管领导。发文量占前3位的核心作者分布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清华大学各有2位核心作者表中有名。16位第一作者(占第一作者总数不到0.4%)总计发表论文88篇,占检索论文总数的近2%。2.作者合作情况分析。论文合著是学术人员进行合作研究的重要表现形式。合作研究可以发挥团队优势,有利于在学术思维和研究视角方面相互启发,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相互结合,取得创新性的学术成果和应用成果。近五年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论文的作者合著情况如表3所示。统计数据显示,在4614篇论文中,15人合著1篇,12人合著2篇,11人合著2篇,10人合著1篇,9人合著5篇,8人合著10篇,7人合著25篇,6人合著70篇,5人合著216篇,4人合著382篇,3人合著918篇,2人合著1237篇,以课题组集体名义发表的有8篇,其余为1人独著。总体而言,62..6%的论文由2人及2人以上作者合著,1人独立完成的论文数只占论文总数的37..4%。与其它教育研究领域相比较,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论文的作者合著情况十分突出,反映了工程教育界合作研究比较普遍。(三)期刊分布统计分析。本研究涉及的4614篇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论文共来自于539种学术期刊,主要包括教育类与社会科学综合类期刊,以及其他领域的相关期刊。其中五年内发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论文数在100篇以上的有6种期刊,按论文发表数排序为:《高等建筑教育》、《化工高等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电力教育》和《中国建设教育》。表4为论文发表数排名前20名的期刊统计情况。这20种刊物(占检索刊物总数的3.7%)共计发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论文2848篇,占检索论文总数的61.7%,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学术交流和水平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四)文献关键词统计分析。据统计,4614篇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论文共列出16260个关键词,其中使用频数最高的前20个关键词累计使用6371次,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按使用频数和关键词特性对这20个关键词进行组合统计分析,“教学”、“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这三个关键词合计使用1564次,使用频率最高,占4614篇论文的33.9%;其次为“实践”、“实践教学”以及“毕业设计”,合计使用1208次,占26.2%;第三为“创新培养”、“培养模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合计使用997次,占21.6%;第四为“课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合计使用685次,占14.8%。据此组合统计结果,再综合单个关键词的统计情况,可以清晰看出近年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重点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等。另外还可看出,土木工程和电气工程等学科专业领域的教育教学研究相对活跃,“工程制图”、“工程管理”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和建设相对突出。(五)境外高等工程教育比较研究文献统计分析。在4614篇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文献中,关于国内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文献有4471篇,占96.9%;关于境外高等工程教育比较研究的文献有142篇,占3.1%,总量偏低。我国学者对境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情况统计见表6。可以看出,在进行境外高等工程教育的比较研究时,主要是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而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较少。其中,涉及研究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论文高达39篇,占全部比较教育研究论文总数的27.5%;涉及研究英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论文16篇,占总数的11.3%;涉及研究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论文13篇,占总数的9.2%。其他国家或地区有欧洲、日本、法国、印度、澳大利亚、芬兰、俄罗斯等,研究文献从2篇到7篇不等。此外,亦有少数论文涉及到瑞典、丹麦、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工程教育。三、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建议根据以上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以及对相关研究的梳理,笔者认为,近年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成果颇丰、特点鲜明,同时也存在待改进之处。提出如下观点和建议,以求同关注工程教育研究的读者分享,并求得专家指正。(一)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日趋活跃,中青年教师的参与度尚待提高。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工程教育,在工科人才培养、工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成绩显著、贡献突出,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方面,与社会需求和公众期望相距不小,从而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研究和探索高等工程教育问题,这些因素导致了近年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非常活跃,相关论文数量快速增长,合作论文比例不断提高,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不断拓展和深化。这反映出高等工程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以及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强烈的责任感、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尤其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这种对教育教学工作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更是难能可贵。今后,政府有关部门和承担工程教育的高等学校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导向和项目引导,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教师,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中青年教师关注和参与教学改革,鼓励他们遵循教学规律,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并下工夫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成果转化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可以预期,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生命力将愈加显现,其研究成果将直接推进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从而促进高等工程教育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二)研究主体多元,项目合作广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工程教育已引起广大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2]。过去,高等工程教育的研究者以工科专业人员为主,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非工科专业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加入。从上述核心作者的分析情况(见表2)可以看出,高等工程教育的研究主体包含了工科教学和科研单位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政府管理人员以及教育学专业研究人员。其中,教育学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主体多元化和论文作者身份多样化的重要特征。这不仅会促进高等工程教育水平的提升,也会对提高教育学研究水平起到推进作用。另一方面,与其它教育领域研究论文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论文的合著现象非常普遍,近三分之二的论文由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合作完成(见表3),这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性、工业生产的集成性以及工程科学的规律、特点和研究范式等因素密切相关,也是值得其它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认真学习和借鉴的。今后,要进一步转变研究观念,创新研究范式,对于高等教育中复杂的、高难度的问题,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研究,要在尊重个体研究创造性的基础上,提倡集体研究和合作研究,尤其是跨学科的合作研究。通过研究者之间思想的交流、观点的碰撞和方法的融合,使高等教育研究水平得到提升;通过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协同探索,使研究成果得以应用。(三)研究重点比较突出,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厘清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可以为今后的深化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通过前述对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论文关键词的分析(见表5),不难发现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研究主题广泛,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突出,主要体现在:工科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日益受到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应用性人才培养得到高度关注;实践教学和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成为研究重点;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进一步加强并不断深化。这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是相符的。工程技术人才是建国以来我国培养规模最大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类型,但目前高等工程教育仍然存在着培养规格单一、培养模式趋同、教学方法传统、实践教学薄弱等问题。因此,探索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注重工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工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已经成为工科专业人员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同时应该看到,文献梳理结果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工程教育研究还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例如,除土木工程和电气工程领域相对活跃外,其它学科专业领域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献相对较少;除“工程制图”、“工程管理”等课程相对突出外,其它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文献相对欠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关键,今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继续增加投入,通过设立研究专项等方式,引导和鼓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把精力放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上去,切实推进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四)对国外高等工程教育的研究得到重视,针对性和本土化尚需加强。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