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标”扣“本”明标“放矢”——我对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的思考广东省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张新元【摘要】在开展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前,教师必须要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再次熟知课标对第三学段学生的具体要求及评价建议,并以此作为总复习的指南、目标,既不拔高,又不降低要求;既要紧扣住课本,重视利用现有教材这一重要学习资源,坚持以“本”为“本”,因材而异。只有这样,我们的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好复习的目标和要求,做到教师心中有目标,指导学生复习有效果。【关键词】复习学生教师新课标【正文】关于小学语文毕业复习,一直是让师生们头疼、困扰的一个问题。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阶段里,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知识的整理、归类、训练、巩固、强化……教师既要照顾到后进生的“突击”,又要注意到优等生的“提升”,还有来自周边客观环境的压力、主观意愿面上的关注……如此等等,让老师往往“心力交瘁”,让学生倍感“心事惶恐”。这是大多数毕业班师生共有的在心理上的自然反应。其实,小学语文毕业复习(考核)并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认识到其真正的意义。小学语文毕业水平测试(考核)指导思想:全面体现素质教育,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以毕业年级教材为依据,所进行的一次学业水平测试。而阅读复习,是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对阅读提出基本要求,即在阅读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从中我们可以明确,阅读复习解释词语必需在具体的语境中,不能要求纯字、词解释或直接写出某个词中的某个字的意思。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评价框架。2一、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每次的毕业水平测试中都会出现,很多学生常常会在此失分。在平时的复习时,我发现相当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么过于简单以偏概全;要么词不达意,偏离了主题。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客观条件,能力偏低;另一方面是教师缺少必要的正确的指导。叶圣陶先生认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思路、总结方法有利于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这一能力时,我们应选取不同结构的文章,引导学生发现各自的规律,掌握概括各种结构文章主要内容的不同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说明例文方法一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跨越百年的美丽》方法二要素归纳法找出文中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一夜的工作》方法三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田的维吾尔》方法四摘录句段法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广阔文章主要内容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养花》方法五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北京的春节》方法六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飞夺沪定桥》二、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叶圣陶说:“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可看如今的阅读课上,我们语文老师大多重视文章内容的分析,忽视了“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为此,在阅读复习中,我们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要从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这是为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基础。我们在语文毕业复习中,要引领学生听过具体的文章,总结类似文体在表达顺序、表达方法上的异同。3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的表达顺序,就如同我们要到某一个地方,先到哪里,再到哪里,有个先后顺序。比如我们从教室下楼梯、进操场、出大门左拐,拐弯进入大门口,一直走,走到我们这座礼堂,这是你从教室来到礼堂的线路,行走的线路。是不是呀?作者写文章脑子里也有一条“线路”(表达顺序),就是他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就是作者写文章的“思路”——表达的顺序。文章的表达式顺序常见的有这几种:1.总分总、总分、分总《手指》一文,就是总分总的表达顺序。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索溪峪的“野”》一文,就是总分的表达顺序。作者先描述了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后,再以清晰的笔触沿自己的视线所及,从远处落笔,先写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后由远到近,由山及水,发现水是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满着野孩子的灵性;“当然”一词,又引着读者一起领略了小动物那十足的野性;行文至最后,不惟山水和小动物,连行走在其中的人们也变野了。例如《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就是分总的表达顺序。作者在文章中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2.时间顺序很多文章采用实践顺序,这样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比如《北京的春节》,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初一、正月十五。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全文内容安排以时间前后为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和《第一场雪》就是运用了这种方法。前者把小兴安岭一年当中春、夏、秋、冬各季节呈现的各具特色的景色写得淋漓尽致,后者则按时间的先后有意识地观察了昨天早晨、中午、傍晚和今天清晨的不同情景。使读者如身临其境,给人以美的享受。3.空间顺序。4任何事物都有空间性。说明文抓住这个特点构成自己的条理,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外到内,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南到北,或者从远到近,或者从中间到四周,或者从整体到部分。在介绍某有建筑物的结构,说明某种产品的构造,介绍某一地方情况时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是读者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和整体都有较明晰的认识。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按游览空间顺序,依次观察描写了游金华双龙洞路上的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出洞等不同位置的美丽景色。《参观人民大会堂》、《颐和园》等都是运用了这种方法。这样的观察描写条理清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4.事情发展的顺序。有的文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如《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先些事情的起因:晏子出使楚国的背景;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样的写作顺序有利于读者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再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此文不仅有时间顺序,即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也是事情发展顺序的范例。有助于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本文的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也值得考究。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找出它们之间内容上的联系,在充分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写法的好处——读者读了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要依据不同的文体进行分析:表达顺序表达方法写人事情发展、时间、总分总、分总、总分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神态、正面、侧面、插叙、倒叙、对比、反衬、细节写事事情发展、时间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神态、环境、场面、细节写景空间、地点转化、时间抓住特点多角度、多方面、借物喻人等写物空间抓住特点多角度、多方面、借物喻人等写想象逻辑顺序再现、移植、幻想说明文事物的几个方面抓住事物的特点、说明方法5“教学有法无定法”,掌握了一般方法,训练久了,学生自然会熟能生巧,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后,自然对文章的表达顺序、方法就有了一定的领会。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共鸣“言为心声”。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或批评、或肯定、或揭露。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具体内容,还要从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如,抓住重点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复习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以下是几种文体思想感情表达的方式及例文参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叙述作者思想感情的方式例文写人通过写(回忆)(谁)的事,说明(赞扬)(谁)是一个的人,表达作者的感情。《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最好的老师》等写事主要写了的事,赞扬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用心灵去倾听》《一夜的工作》《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等写景作者描绘了(地方)的景色,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心情。《索溪峪的“野”》《山雨》等写物课文通过(一)几件事写,突出了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的感情。《跑进家来的松鼠》《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等说明文课文介绍了的特点、作用方面的知识,表达了作者感情(或揭示什么道理、说明了什么等)。《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等61.抓住重点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凭借叙事、写景的词句表达出来的,所以阅读课文时可以从理解词句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师在复习时要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①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一句中,一个动作──“摸”,一个表情──“笑”,再现了伯父那慈爱宽厚的长辈风度和诙谐风趣的话语特色。②再如救助车夫一段,为了准确地写出鲁迅兄弟俩救治受伤车夫的情景,连用九个动词──“扶、蹲、半跪、拿、夹、拿、洗、敷、扎”,突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2.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凡卡》一课本课离学生实际较远,学生不容易明白凡卡悲惨命运的根源在于黑暗的沙皇统治下的社会制度。因此我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采用了追问的方法:凡卡的心愿能实现吗?为什么?假如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能带他回去吗?假如爷爷带他回到乡下凡卡的命运就能改变吗?在此基础上课件出示写作背景,联系学生自己的实际,深入地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3.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悟情。语文教学肩负着指导学生学习母语的任务,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则侧重指导学生理解语言的任务。要想完成这一任务,不可否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悟情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王崧舟老师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是这样在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悟情的: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来读一读。(生齐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有时还问我一两句。”)是啊,只有这样的阅读才叫审阅,他这样审阅的仅仅是一份文件吗?(不是)师: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敬爱的总理坐在那一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打开7了他今晚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第一组读“他一句一句的审阅,……有时还问我一两句”)师:夜已经很安静,只听到时钟滴答滴答地声音,总理坐在那张不大的办公桌前继续审阅他的文件,只见他(第二组读“他一句一句的审阅,……有时还问我一两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