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气功健身气功几个问题的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我对气功和健身气功几个问题的思考天津师范大学辛立洲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04年8月2本文目录主题词摘要一这几年对三个问题及解决原则的思考(一)三个问题和现在的认识(二)气功和健身气功研究中应遵循的原则二对气功和健身气功的六点认识(一)气功和健身气功是一种优化人生命活动的古典生命科学技术(二)气功和健身气功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典生命科学具有逻辑同构性1《儒、道、释三家思想综合示意表》及说明2《中华传统文化总体逻辑示意图》及说明3《中国古典生命科学(以内经为代表)思想逻辑示意表》及说明4综合对照的结论(三)气功和健身气功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典生命科学具有历史发展的同步性(四)气功和健身气功是虚实互映、显隐相证的古典生命信息科学技术,它与近现代实证性科学技术互补一体,构成人类人类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1近现代实证性科学观念的七个要点2近现代实证性科学观念面临的挑战及对策3气功与近现代实证性科学的比较4给我们的五点启示(五)气功和健身气功是在哲学、科学、宗教尚未分立时期创立因而包容并超越哲学、科学、宗教局限的,人对自身生命奥秘进行实践探索的中国古典生命信息科学技术。应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引导其完成现代转型任务1科学、哲学、宗教在认识世界中的互补作用2两点启发(六)气功和健身气功是人优化和运用生命信息反馈,以提高自身生命自组织效能为目的,对自身生命奥秘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实践性科学技术探索活动1提出上述认识的四个方面根据32体悟一:气功和健身气功习炼的三个阶段3体悟二:悟通的三个环节4体悟三:人的生命活动特点及实质5体悟四:气功和健身气功习炼的体位活动核心路线和实质6体悟六:应该也可以建立气功和健身气功的保健学原理假说(1)关于气功和健身气功理论内容的四个主要方面(2)关于自组织与道(3)关于经络的传输内容、作用的现代科学研究与气(4)中华人学给我们的启发(5)关于霍金的虚时间与“悟通”参考文献与注释我对气功和健身气功几个问题的思考辛立洲主题词气功;健身气功;古典生命科学;现代转型;生命自组织;健身学原理摘要本文从对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的气功热,结出了一个现代苦果而后变成社会性谈气色变的历史反思入手,在考察气功和健身气功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典生命科学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气功和健身气功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华古典生命科学的思想理论逻辑结构具有同构性和历史同步性的认识;通过对气功和健身气功与实证性科学技术对比分析,提出了气功和健身气功是虚实互应、显隐相证的古典生命科学技术,与实证性科学技术互补一体,才构成人类完整的科学技术技术体系,而这个任务只有在今后实证性科学的革命和中国古典生命科学(包括气功和健身气功)的现代转型的双向发展中完成的认识;通过考察哲学、科学、宗教在人类认知活动的历史关系,提出了古典气功和健身气功应该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完成现代转型的任务的主张;还在总结现代习炼气功的体悟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气功和健身气功的现代概括:它们是人优化和运用人体生命信息反馈,以提高自身生命的自组织效能为目的,对自身生命奥秘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实践性科学技术探索活动;还提出了建立气功和健身气功原理假说的建议。一、这几年对三个问题及解决原则的思考ccc4(一)三个问题和现在的认识这三个问题是:第一,为什么在前段全国性气功大热潮中会冒出一个邪教,而邪教倒台之后怎么会又急转成为“谈气色变”的社会紧张呢?在不断学习中,渐渐形成如下认识:这是因为,自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潮中,气功、健身气功随流而涌出,因其利于人们保健,节省资源和费用,为社会广泛接受,形成了持续20多年的气功热潮。但由于我们对气功和健身气功这块古老瑰宝的特色缺乏现代研究,使这次热潮存在着全社会性的认识盲目,表现为全社会对气功和健身气功诠解不定。这给企图把气功和健身气功“神化”并利用以营私的社会势力可乘之隙,我们也因这种“诠解不定”而应对措施滞后,于是酿就了中国气功现代发展的一个苦果——从地下冒出来一个打着气功旗号为害社会的现代邪教。并随着邪教倒台,那股社会性的气功热潮,因其认识盲目而急转直下,变成了“谈气色变”的社会性气功紧张。在排除了邪教干扰之后,从我们反躬自省的角度上看,无论是当年热潮中的盲目,还是容邪教乘机作祟,或是今日的“谈气色变”之所以发生,我们自身的原因是对气功及其特色的认识没能达到自觉,存在认识障碍。克服这种认识障碍,已经成为摆在我们所有气功和健身气功习炼者、工作者和研究者,以至全社会面前的迫切任务,不完成这个任务,要领导气功和健身气功沿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完成其现代转型任务的决心,最终会落空。第二,今后怎么办?只有一条路:克服这种认识障碍,继续前进。这是因为,气功本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搞清它“宝”在何处,搞清在它的现代传播中问题出在何处,这是中国人将这块瑰宝献给人类时必须交代明白、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也是古典气功完成现代转型中不能回避、其他人不能代替的任务。第三,气功、健身气功究竟有什么特点、是不是一种值得研究的科学技术?在不断学习中,答案越来越肯定:它是一种应该特别予以重视的科学技术,必须研究。本文拟在现代健身气功习炼,和对直接涉及或旁及人生命现象的广泛学科进行大跨度交叉研究的基础上,从生命科学角度对气功、健身气功试作些现代诠释。(二)气功和健身气功研究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有两个原则必须遵守:第一,必须从两种实际出发。一是气功和健身气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因而沉积深厚的实际。对此,必须耐心扫拨,方可去伪存真,现其真貌。二是气功和健身气功是人对自己生命奥秘进行实践性科学探索活动的实际。因为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存在,它直接和间接涉及古今人文、社会、自然三大科学领域中的广泛学科,必须进行大跨度的、复杂性科学的交叉研究,应采取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三个相结合研究方法。5第二,必须坚持尊重科学又发展科学的原则。以之力求解开对气功的种种困惑,促进气功和健身气功沿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从思想认识根源上清除现代邪教的影响。二、对气功、健身气功的六点认识(一)气功和健身气功是一种寻求人(生命)、天(道即至今也许永远不会完全明白的自然存在及其规律)沟通,从而提高生命质量,优化人的生命活动的古典生命科学和技术。我先后于1999年、2003年提出中国气功基础理论是由中华道论、中华气论、中华人论和中华悟论四个部分组成。[1,183-185]为了文章尽量简短,这里免去烦琐的引述,将这四个部分的逻辑关系简示如下:图表1中国气功理论的逻辑结构示意图这个表要表达的意思有八点:第一,气功和健身气功理论的内在逻辑,是人在仁进虚养中,通过气的运化去悟会生命之道,即性、命关系之本。气功所讲性、命关系之本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2,40],即极尽天性得通宇宙之道理,从而了知生命之本蒂在于积德(积累修道之得)以合道。第二,气功和健身气功的逻辑基点(或起点),是人即气功和健身气功习炼者的生命本性(今指生命从受精卵开始的先天元信息及其功能)与生命当世之命(生命出生后躯体现实发展的必然)之间的矛盾体。第三,气功和健身气功的逻辑中心线索,是这个矛盾体即生命体的先天元信息及其功能与后天躯体现实发展之间矛盾的展开。第四,气功和健身气功实践主体,是习炼气功的人。依照中华人论的认识,人是由基因组控的具有多重虚实结构和“能动符号体系自觉”特征的地球生命[1,195],他可以并必然在自体生命活动中优化和运用自体生命的信息反馈,不断实现生命自觉。第五,气功和健身气功的方法论原则,是在穷理尽性中悟通(感应或沟通生命信息)。性(天、阳、信息、软、神、隐、虚、无极)(在仁进虚养中)悟道气●人命(地、阴、物质、硬、精、显、实、太极)6第六,气功的认识手段,是以感受气即对人体内外环境相交融的生命反馈信息流的感应、解码、调控、发送为手段。第七,气功的终极目标,是合于道即人天(宇宙自然界)合一。第八,在展开的气功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气功的核心概念是:人、气、道、悟四个概念群,如心、识、性、命、觉、静、定、止、观、涅槃、炉、鼎、丹与丹田、脉、经络、火与火候、铅汞、龙虎、理、一、有、无、无极、太极、等等。根据对上述八点的融通理解,我得出了这个小标题表示的对气功的第一点认识。之所以说它是“古典的科学和技术”是在它的原汁原味自成体系的理论和技术框架中,完全没有、也不可能有现代实证性科学技术诠释和验证根据。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其本身自有的科学性。理由,读者会在后边第“2.4”部分的论述中看到。(二)气功和健身气功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华古典生命科学具有逻辑同构性。1、《儒、道、释三家思想综合示意表》及说明为了说明这一点,必须在完整把握中华传统文化和以《内经》为代表的中华古典生命科学的内容基础上,全面理解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为了简短,不做烦琐引述,把所作的三个示意表及其简要说明陈示如下,首先是《儒、道、释三家思想综合示意表》及其说明:图表2儒、道、释三家思想综合示意表项目儒家道家佛家基本命题内圣外王论、太极阴阳论、性主生命论、清静无为论世界缘起论、生命心识论、慈悲互济论价值取向中和非佛而佛,佛而不佛伦理准则仁义礼灵悟精进清静灵悟精进、平等、慈悲、自觉觉他持守追求从心所欲为而不为心物融一,不义无知方法论原则自省自悟自省自悟践履原则提升人的仁静品质升扬众生品性人生态度成圣清静慈悲思想特征仁(道)大(天)道心道行为特征(八目)尽性任性(无为)见性(治心)论述特点有→无有无之间说恍惚无→有世取之用经邦治世清静以天下正自治其心这个示意表是根据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历史考察作出的,在这里所表达的意思有两个:第一,儒、释、道三家思想具有相同或相通、兼容、互补一体的关系。一是相同或相通处,如三家都以自省自悟为方法论原则,都把灵悟精进作为伦理准则之一;儒道两家的价值取向中和与佛家非佛而佛、佛而不佛也相通;三家的行为特征尽性、任性、见性也相通。二是相互兼容处,如儒、道两家太极7阴阳论与佛家的世界缘起论、性主生命论与生命心识论、从心所欲为而不为与心物融一不义无知、提升人的仁静品性与升扬众生品性、成圣清静与慈悲都相互兼容。三是三家思想各有侧重、互补一体处,如三家论述特点,儒家从有说到无(有→无)与佛家“无→有”、道家“有无之间说恍惚”相互补充,这样才从三种角度把气功习炼过程、感受说得完整、全面了;从实践价值看,世取儒家经邦济世、取道家清净以正天下、取佛家以引导人自治其心,三家亦是互补一体的关系。第二,自唐、宋时代就有学者提出这种认识。如宋代名僧契嵩认为:“古人有圣人焉,曰佛、曰儒、曰百家,心则一,其迹则异。夫一焉,其皆欲人为善者也;异焉者,分家而各为教者也。圣人各为其教,故其教人之方,有浅,有奥,有近有远,及于绝恶,而人不相扰,则其德同焉。”又说:“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乎治。儒者,圣人之大有为者;佛者,圣人之大无为者也。有为者以治世,无为者以治心。”(转自石峻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三卷第278页)宋代又一名僧智圆,在为东晋庐山慧远送晋帝、桓玄“以虎溪为界”,而送道士陆修静、儒士陶渊明“则过之矣”之事大表感叹,在《三笑图并序》中写道:“释道儒宗,其旨本融,守株则塞,忘荃乃通。莫逆之交,其为三公,厥服虽异,厥心唯同。见大忘小,过溪有踪,相顾而笑,乐在其中。”明代以降,这一思想渐成学术界的主流至今。[1,188]所谓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指这种以三家融合一体思想为标志的文化。2、《中华传统文化总体逻辑示意图》及说明为了与气功的逻辑结构比较对照,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总体逻辑结构简示如下列示意图:图表3中华文化思想总体逻辑框架示意图7、图表9、10的说明8、图表11《中国古典生命科学(《内经》为代表)思想逻辑框架示意图》8.图表10的说明这个示意图是根据对以儒、道、释三家思想主要内容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解作出的,它在这里表达了如下八个要点:第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命题,是人天合一的大道论。终极目标:天人合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